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8个字的书写。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多媒体投影: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师: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重量。(多媒体投影:重量)
师:你们看见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称象”这一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相机出现了“称象”、“重量”两个词,又为学习作了导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读文感悟。
(一)再次读文,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官员们看象时,一边看一边议论,不知这头大象有多重。(多媒体投影:议论)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知道了,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学生读二、三自然段。)
师: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多媒体投影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是造一杆大秤。
生:还要把大树砍了做秤杆。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多媒体投影“宰”;学生一边看多媒体投影,一边读“宰”)
师: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生: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才是“直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所以曹操不同意。
[“议论”、“宰”、“直摇头”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序号、重点讨论曹冲说的办法。)
师:曹冲想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文说一说。
生:曹冲想的办法共四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把大象赶上船,然后画线。
师:在哪画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生分别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练习活动。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师:侧重分析几个字: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2、师:请同学们做一下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称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
(2)把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合体字,写下来。
禾讠石旦尔义欠里
()()()()
五、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古代的曹冲才七岁,年纪比我们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动脑筋,结果没有使大象受到丝毫损伤,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生:(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方便。
2、师:我们知道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件事。
生:(略)。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它启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评:
一堂课的教学就是诸多要素的有机组合体。相同的要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其功能却不一样。这给我们以启示:不改变课堂教学的要素,只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优化的结构,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
从识字教学来看,应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这样的结构,无论是识字还是阅读,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畅通。
从阅读教学来看,这里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
【课文《称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称象教案08-06
课文《称象》教案范文11-14
《称象》课文教案05-09
课文《称象》的优秀教学设计11-05
《称象》课文优秀教学设计11-24
课文《称象》优秀教学设计01-22
《称象》优秀教案08-06
称象小学课文教案05-23
课文称象的教案设计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