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教学,让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是学生从长度的学习过渡到面积的学习,这是空间形式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多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知识上要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能力上,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并培养学生对面积大小的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经验来学习,让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卡纸,方格纸,硬币,剪刀等。
教学步骤:
一:比赛导入 ——激活学生思维。
涂色比赛: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男生涂小黑板,女生涂正方形的纸,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比赛结束后,男生肯定会认为不公平,因为男生涂的黑板“面积”大。(板书课题:面积)
二、实践体验——感受面积概念。
(一)、认识物体的面
1、借助教室,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物体?并且用手摸一摸身边的这些物体。
2、引导学生比一比: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3、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有几个面,比较一下,每个平面是否一样大?
4、得出结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
1、请同学们把文具盒的一个表面描出来,看看是什么图形。
2、小组内把描出的图形比一比,是否都一样大?
3、得出结论:平面图形有大小。
(三)、推导出面积得意义
从以上我们得出的两个结论可以看出:
(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一)、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1、出示两个正方形,请学生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拿出准备好的两个正方形,比比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3、讨论汇报比较的方法。
(二)、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1、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提问:“能用刚才的比较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2、小组合作竞赛: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多。
3、讨论汇报比较的方法。
四、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活动要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有趣图形,看看谁画出的最多。
五、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后“做一做”。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1题。
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