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
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
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3、猜谜:有一句诗叫“犹抱××半遮面”,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媒体出示谜面)
4、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琵琶,并进行评价。
在此我用谜语导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感情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
5、画草原放牧的场面。师:你能将刚才所想的画下来吗?背景音乐为《草原放牧》。
6、展示作品。
新课程中强调音乐要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当众表现自己。在此我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欣赏乐曲 深化主题
1、初听,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样?
2、介绍弹拨乐器琵琶,提问:你知道中国民乐中弹拨乐器还有哪些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实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学生观察,提问: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通过实物观看及课前搜集的有关弹拨乐器的介绍,引导学生说出它的特征。
3、复听乐曲,区分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
4、分段欣赏,思考两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四人小组通过欣赏解决课后的两个问题
5、再听,教师介绍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师示范,生跟学,并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6、跟着旋律,哼唱两个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复的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性的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起来,同时也加深了对乐曲的喜爱。
三、拓展乐曲 想象创造
1、创设情境
师:昨天晚上,龙梅和玉荣给我捎了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蒙古做客。你们想去吗?然后用“可怎么去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同桌相互讨论,为“怎么去?”出谋划策。
2、师:我们坐火车去吧!她们为我们准备了好多节目,你们想看吗?
3、欣赏《蒙古人》《青藏高原》。生听,会唱得可以跟唱。
4、多层展示,尽情表现。学生采用唱、画、说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乐中结束上课。
新课标提出,应该尊重艺术作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给学生创设即兴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创造,尽情表现。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2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
2、歌表演《草原放牧》
3、即兴创编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 、5 、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 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 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 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 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 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听赏《草原放牧》,了解蒙古族少年无畏严寒,保护集体财产的故事,领会热爱祖国、集体,建立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2.通过感受、体验、小组合作音乐作品的过程,增强体会情绪变化的能力。
3.掌握三个不同音乐主题,对琵琶协奏曲的题材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听赏《草原放牧》,复习音乐要素(力度记号和装饰音),了解协奏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音乐主题并体悟作品中所传达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动画片内容,并说一说作品讲的是什么故事?总结——讲述的是草原小姐妹不顾自己安慰保护羊群成功脱险的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后面学生欣赏乐曲做好准备。
二、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
听赏乐曲并提出问题:说一说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乐曲的情绪稍快,欢乐活泼,展现了大草原辽阔的景象和和谐的牧民生活。
2.再次聆听
乐曲教师提问学生,该乐曲主奏乐器是什么?演奏形式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回答总结:该乐曲是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的协奏曲。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草原小姐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草原放牧、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
3.深入理解
(1)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分析乐曲,提问:乐曲有几部分?(根据不同主题旋律,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2)教师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说出其旋律特点,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旋律特点是由弱渐强、宽广悠长的曲子作为开头,首先用圆号奏出了“小姐妹”的主导动机:引出主奏乐器琵琶,表现出草原的辽阔。
(3)教师播放第一主题,乐曲有什么曲调特点?表现出了什么形象?教师总结: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4)教师播放第二主题,小组展开讨论,与第一主题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由mf-mp的变化,以及节奏的紧缩,使得第一主题的'活泼变为抒情优美的特点。教师补充: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抒情性旋律,因而从另一种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着热爱家乡、热家祖国的真挚感情。《草原放牧》这段音乐,逐步地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收束。
4.完整聆听
(1)结合故事以及乐曲的内容,学生带着对美丽广阔草原的热爱哼唱主题旋律。
(2)教师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作曲家的知识,教师总结吴祖强、刘德海的有关知识:吴祖强,代表作品有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琵琶与管弦乐协奏音诗《春江花月夜》等。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出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阳春白雪》、《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参与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创作及演奏工作。
(3)最后完整欣赏乐曲之后,结合对作曲家的了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加强对乐曲的深层感受。
三、巩固拓展
展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不同乐器组合的音乐魅力。
之后请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发言,谈一谈器乐协奏曲带来的感受。(速度:快慢快/竟协,不同部分的对比)。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总结协奏曲的艺术魅力。
四、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说一说对于本堂课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感。
五、板书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并能哼唱乐曲主题旋律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①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
②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一首作品,那么大家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色彩。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三)巩固提高
最后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学生比较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是通过何种音乐要素体现出来的,并由此发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可以更多的了解、欣赏《草原放牧》的故事以及相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 相关推荐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设计08-25
《草原》教案设计06-07
美丽的草原教案设计09-24
课文《草原》教案设计08-29
课文草原的教案设计08-25
放牧白云的风散文05-03
雇佣放牧合同09-09
有关草原的早晨的课文教案设计08-25
浅走诗行,放牧春光散文06-08
《锡林郭勒大草原》公开课教案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