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2021-06-25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

  “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

  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

  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④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

  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

  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

  预设:句1:这两个“善”字理解为?——(擅长,善于)。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善有擅长、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书”是理解古文字词的一个好方法。(板书:使用工具书)

  句2: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个意思吗?若学生不理解,可先说说后面文字的意思,再来推测善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应指2至3名学生说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读,读出泰山雄伟壮观之意。)

  句3:同上指导,然后2、3句全班齐读。

  句4:学生说出意思后,指导朗读时,强调“必”重读。

  句5:学生说出意思即可,暂不作过多拓展。

  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必得之”的含义。

  导语: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可能还有——

  (出示词语,教师引读)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和必得之)

  无论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问,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听懂了什么?什么心声?(可再次引读2、3句中的内容)怎样的人才能弹出如泰山般雄伟壮观,如江河般宽广豪迈的曲子?

  小结: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道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怀。

  伯牙虽为宫廷乐师,与皇宫贵族做伴,人们只知他琴艺高超,琴声美妙,但他寄托在琴声中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唯有谁得之?谁必得之?这才是——(齐读第四句)

  这样的默契,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是啊,只有这样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

  配乐,师生对读。(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

  读着,读着,发现前面四句,在语言编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他们,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回应。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谛。

  导语: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钟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体会到的情感中朗读最后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为了表达自己丧失知音之痛,在钟子期的墓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生共读)

  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深深的怀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艺,又有谁能真正听懂,走进他的内心呢?因此,子期死——(齐读最后一句)

  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诵读全文

  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伴着这段动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诵全文。

  五、作业

  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识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09-06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设计04-10

《伯牙绝弦》课堂教案设计04-11

伯牙绝弦课件03-16

伯牙绝弦说课稿08-06

《伯牙绝弦》说课稿11-27

《伯牙绝弦》说课稿06-28

《伯牙绝弦》教案08-31

《伯牙绝弦》的说课稿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