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2024-09-24 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两课时

  四、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五、教学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学步骤

  1、课文导入(两则驴的故事)

  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雨果的简介(此处用PPT的形式)

  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3、字词的检测(请学生上来标注字词读音,并用实物投影出来)

  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 qiè cái

  缀 满 绸 缎 珐 琅 瞥 见 晨 曦 箱 箧 制 裁

  4、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5、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目的:通过以上的内容,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6、过渡并转入本课重、难点的教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用PPT展出)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一答案: 总评:“世界奇迹”

  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分说: 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问题二答案: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说明:教师在归纳完学生答案后,用多媒体展出遭受空前劫难后的圆明园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并了解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屈辱的历史,及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7、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体会到本文在运用语言上的特点,进而通过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PPT展出)

  (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来看,雨果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

  (二)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也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说明:此处是由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教师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

  8、教师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作业: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2、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3、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4、预期达到:

  (1)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4、预期达到:

  (1)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2)自主评价。

  (四)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

  2、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读后感的内容。

  3、预期目的: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升华思想情感。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三、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四、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出示目标:(投影仪)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3、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4、解词: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三)整体感知:

  教师投影思考题,并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四)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五)重点研读: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四、课型:

  讲学课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六、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世界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能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

  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世界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从几方面说:侵略者的暴行,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政府软弱挨打;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国人扬眉吐气。)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常识。

  2.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把握主题: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赞美和谴责的口气。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评价雨果:

  (中国是被掠夺国,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也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时发表他的议论,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因而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和崇敬。)

  (三)、课堂练习:

  1.朗读、识记,积累以下词语:

  琉璃 珐琅 晨曦 瞥见 箱箧 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

  2.指名学生用以下词语造句:

  眼花缭乱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

  3.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来。

  (赞誉、文明、野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

  (2)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有什么作用?

  (3)雨果在文中对圆明园的大量赞美,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识记这句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是何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

  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

  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 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5分钟)

  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

  (珐)琅 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 (瞥)见 给(ji)予

  恍(huang)若 朱鹭(lu)

  3、 整体感知。(10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

  [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

  [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20分钟)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比喻)

  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

  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引用)

  4、“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反语)

  反语是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词格叫反语。运用反语可以产生讽刺的效果。“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諷刺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魯迅)。

  1、以正当反。“从前对……荡然无存。”

  2、 以反当正。“你坏死了。”“你个杀千刀的。”

  ① 讽刺类:“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

  ② 非讽刺:“你个杀千刀的。”

  举例:

  1)你努力作弊,終於得到高分,真是辛苦啊!

  2)作業都不寫的孩子,得好好「疼」一下了。

  3)他這個人最有義氣﹐那次東窗事發﹐他第一個逃了。

  4)秦始皇焚書抗儒的豐功偉績。

  5)你的理論非常『高超』﹐實在『可敬可佩』。

  6)“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7)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的《藤野先生》

  8)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你长得很有创意,活着是你的勇气,丑并非是你的本意,只是上帝发了一点脾气,你要勇敢的活下去,如果没有了你,谁能衬托世界的美丽。

  10)你长得很抽象!你长得很朦胧!你长得很模糊!

  使用反语应注意:

  1、区分对象不可滥用。

  2、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对圆明园美丽的描写: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2、“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3、“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4、“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5、“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6、感受雨果的高尚精神。

  [提问]通过课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雨果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的立场,人民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现出雨果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骨气。)

  [提问]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篇课文中看到,我们祖国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观点合理即可)

  7、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们领略了法国文豪雨果的文风特色,从中学习了反语的修辞效果。此外,文章强烈渗透着雨果崇高人格的魅力,他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惋惜,为本国侵略军的不齿行径而愤怒,体现了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骨气。

  8、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明天交。

  2) 预习《亲爱的爸爸妈妈》,理解文章,疏通文字。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反语——讽刺效果:“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

  1、 以正当反。

  2、以反当正。

  讽刺类:“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

  非讽刺:“你个杀千刀的。”

  赞美圆明园  同情中国  人类的立场

  “赞誉”(反语)

  嘲讽巴特勒  谴责英法  正直的立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重点)

  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重点)

  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4.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书信的内容和背景,掌握文中关键词汇和短语。

  体会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胸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运用比较法、替换法等方法分析文中关键语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

  难点:体会文章中的反语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雨果画像、圆明园图片等)。

  示范朗读磁带或音频文件。

  文字助读资料(如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雨果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3.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

  4. 精读课文:

  分段落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雨果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

  雨果是如何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使用了哪些反语?

  5. 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反语手法及其作用。

  多媒体展示遭受劫难后的圆明园图片,加深学生理解。

  6. 拓展延伸:

  讨论: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7.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强调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胸怀。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雨果观点的理解和感想。

  五、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圆明园:东方幻想艺术的成就

  1. 评价:超人的想象力

  2. 建造:为了各国人民

  二、英法联军:强盗行为

  1. 罪行:洗劫、放火、行窃

  2. 谴责:反语手法(漂亮、丰功伟绩等)

  三、雨果:人道主义精神

  1. 立场:公正、正义

  2. 胸怀:博大、高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中关键词汇,理解书信内容。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和特色语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

  运用比较阅读法,品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深刻谴责及其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雨果名言、圆明园复原图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用雨果的名言:“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

  分段落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雨果是如何赞美圆明园的?

  雨果是如何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

  4. 品味语言:

  请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反语手法及其效果。

  5. 拓展延伸:

  讨论: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的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强调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胸怀。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赞美圆明园

  1. 东方幻想艺术的成就

  2. 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二、谴责强盗行为

  1. 罪行:洗劫、放火、行窃

  2. 反语手法:漂亮、丰功伟绩等

  三、雨果精神

  1. 人道主义:珍视人类文明

  2. 博大胸怀:尊重多元文化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了解作家雨果及其背景资料。

  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 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以及他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介绍雨果及其文学成就,引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3. 精读课文

  分析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探讨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其反语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4. 讨论与拓展

  讨论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以及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觉悟和进步。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雨果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雨果及其作品的认识和感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了解书信的写作背景和雨果的立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雨果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尊重。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

  教学难点:体会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朗读与讨论法: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景模拟法:模拟雨果写信的场景,让学生体验雨果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精读课文

  分析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语句,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探讨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语句,理解其反语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4. 情景模拟

  模拟雨果写信的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雨果和巴特勒上尉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5. 讨论与拓展

  讨论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和避免战争的发生。

  6.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雨果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雨果及其作品的认识和感想。

  • 相关推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01-0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12-0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学反思09-2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评课稿02-20

初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09-2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八上语文说课稿(精选10篇)03-29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设计03-03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05-21

《动物远征队》读书笔记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