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2022-08-11 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难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吗?还记得第一次被老师提问的感受吗?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好在哪里呢?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现在请大家来阅读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了文章的真谛。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上黑板书写重点字词,对于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请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老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思考: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四、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1、课文从详略上看,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提示: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2、在这两件事情上作者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一样的吗?

  3、通过以上两种的情感体验,你认为作家周素珊所说的“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五、研读赏析

  1、“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一下它们的位置?

  2、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六、拓展引申

  1、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2、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八、作业布置:以难忘的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周记。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1、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美好)真奇妙。

  2、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 (新奇,难看)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诵读教学法: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第一次”的深刻内涵。

  3、合作探究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三幅图片

  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

  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

  三个人的第一次意义不同: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姗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一次真好》!

  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时诵读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意思是指通过反复诵读,文意自然就会显现。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读”来学习本文。

  ①一读,正字词。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查找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边读边查。自由上台展示。

  雏(chú)形 霎(shà)时 孵(fū)鸟 十姊(zǐ)妹 硕(shuò)大

  柚(yòu)子 沉甸甸(diān) 结实累累(léi) 玲珑剔(tī)透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请学生介绍一下关于作家周素姗的一些情况

  ②二读,通文意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写了哪几个“第一次”?

  c.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d.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集中讨论、解答,教师引导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本文的中心是:“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b.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c.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d.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三读,提疑问。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班同学讨论。

  a.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回味无穷的。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b.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提示: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提示:在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第一次能够使我们收获快乐和成功,但显然,在人生中还有许多第一次带给我们的将会是痛苦和灾难,比如:吸毒,第一次吸毒可能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生命的毁灭;偷窃,第一次得手可能侥幸,但随之而来的将是身败名灭;打架,第一次可能解恨,但紧随其后的是残脚跛手……可见,对于不好的、违法的千万不要有“第一次”的尝试,因为尝试后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结果。

  ④四读,说经历。

  再读课文,结合自身实际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写一写你亲身经历的某个感人精彩的第一次(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求助,第一次上网,第一次竞选,第一次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军训……)。要求描写生动,夹叙夹议,300字左右。

  课后小结

  同学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珍视人生“第一次”经验,不断尝试新生活,开拓新生活。

  2、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散文最基本的特点:形散神聚;

  (2)、初步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3)、品味形象而有意蕴的散文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自主,字词教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品味语言、揣摩构思技巧;体验,延伸学生生活,感悟第一次。

  教学流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

  1、检查纠正p35读一读,写一写的词(优秀生领读,齐读)

  2、发挥想象,任选其中三个词语写成一段话(顺序可变):不可磨灭玲珑剔透硕果累累回味无穷多姿多彩

  二、激情导趣:

  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誉为具有改革和创新的人而载入史册。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经历过数不清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无一例外的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使我们至今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下面我们将分四个步骤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生朗读课文,大家注意听,从字音、情调、停顿、语气和速度五个方面评价

  2、自由朗读后思考: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文眼”(教师点拨什么是文眼)是哪句?

  四、解读课文,品味情理(从词、句、篇角度):

  (一)选择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导读

  1、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8个“第一次”,他选取了哪两个“第一次”来详写?其他的6个“第一次”怎样处理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后发言)

  2、分析详写的两个“第一次”的`典型意义(合作讨论解决)

  (二)、披情入境,斟酌品读

  品词:“雏形”与“具体而微”的区别;

  品句: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能否改成“风景画”或“风光画”、)——方法:适宜介绍作者经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品篇:分析第三段和最后一段的作用(过渡、总结)

  五、联想自我,悟读课文。

  1、集体朗读第三段,引出自己的第一次体验

  2、学生畅谈自己第一次独特的经历和体验;

  3、集体朗读最后一段。思考:“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有没有错误?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真好?

  学过这课后,你对“第一次”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组讨论)

  六、探究学法,了解散文:

  整体感知抓文眼品味情理抓关键

  悟读散文贵有“我”形散神聚抓特点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多多的尝试有益的第一次吧!让那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出我们的锦绣前程吧!

  七、课外兴趣题:

  回家后,听妈妈讲自己小时侯的第一次故事,然后写成300字的课外练笔。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散文这种文学体例。为了让学生学而有趣、学有所悟、学而得法,在教学方式上,执教者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积极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通过作品的例读和学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渔”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带着镣铐亦步亦趋的跳舞,而是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欲望,水到渠成的点拨,让学生在例子的导引下自觉地悟法,自觉地“退而结网”,自觉地“下水游泳”。本课的教学,只是为学生以后阅读散文打开一条门径,至于登堂入室,洞幽探微,体味散文的灵动与纤巧,则需要学生在多读多悟中去体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还不能很自觉、很自然地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只有通过以后潜移默化的散文熏陶,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情趣。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3、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学法指导:

  这是两篇散文,散文的学习宜采用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朗读中体味文本的语言,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行道树》)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抓住文眼,感受行道树所象征的奉献者形象,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堕落()烟cōng()点zhuì()繁弦急管()

  苦熬()牙yín()冉冉()贪lán()污浊()

  2、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

  (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交流预习1

  (二)、听读或朗读课文,并交流预习2

  (三)、悟读,理解内容

  1、通过朗读,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列的行道树,我是从课文的

  看出来的。

  2、通过理解,你认为行道树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3、请你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疑读,品味语言

  这篇课文虽短,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难于理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难于理解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探讨。

  (四)、拓展阅读

  行道树

  陈润曦

  初中时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

  没想到这时会想起它,因为它的渺小。

  我们学校大门外的两旁都是树。很是茂盛。这些树一直贯穿地包围着整个科技园。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科技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我不敢说它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但我却总是感受到了它们用力的呼吸,即使它们不曾引起人的注意。

  第一次感受它们的存在,是在领通知书的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仿佛太阳只管它不顾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声”散发出来似的。于是,人们变得黝黑。于是,人们变得浮躁。于是,人们懒得不想睁开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懒懒散散,惟有树,努力地张开它们的“三头六臂”,努力地与太阳比着“胸怀”的宽广。只是,终究是比不过的。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树的伟大,才能渗析出太阳的斑斑点点,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多么感谢它。

  我总是坐在窗边。我也喜欢窗打开后,蹿进来的新鲜的气息。即使夹杂着许许多多城市中的尘土,但始终不能拂灭那新生嫩芽的生机,高大树木的凉意……这些,总在炎热夏天的午后,为你的心灵带来一次洗礼。

  灯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嚣,换不了的颜面。只有那些树让你感受到了时间在变,季节在变,虽然很不明显。但即使是嗅觉不灵敏的我也能从中嗅出点什么。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路灯会不会孤独;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人们会不会感到缺少了什么。

  我只知道虽然这些树都在,但谁也没有很细心地每天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城市的陪衬,可有可无。但它们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觉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么。

  是的,这人来人往的城市,总是有些东西在用力地呼吸着,比如行道树。这些东西在默默地创造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奇迹。

  第 时(《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文中事件的概括,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

  3、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并学会珍惜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

  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

  2、默读课文,思考:

  ⑴、全文一共记叙了哪些“第一次”?

  ⑵、作者对“第一次”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检查交流预习1

  (二)、自由读课文后,交流预习2

  (三)、仔细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四)、赏析读课文,回答:

  1、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五)、体验读课文,想一想:

  1、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

  2、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3、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4、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愿同学们努力去尝试给我们生命中带来宝贵经验的有益的第一次,开拓暂新的生活领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短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设趣(略)

  2、这也许是你们第一次答错“1+1=?”这么简单的题目,针对这一次,你有何感想?(生谈)

  3、导入:是啊,第一次答错“1+1=?”,你们笑了。情不自禁地笑了。憨厚的笑了,莞然的笑了,你们感悟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上网,第一次旅游……无数的第一次,促使我们不断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更多宝贵的生命体验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板书深题)

  二、感知课文

  1、生:齐读课文

  2、师:第一次真好,这标题也好,寓有概括力,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整体感知课文。我们可以追问作者:第一次真好,好在哪儿?

  3、生:自由读文,思考此问。4生答;师随机板书。

  三、质疑合作

  1、师: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课文应对自己难题之句找出来,去深思明辩,以求真知。

  2、生自由读文,质疑难句。3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质疑,无法解答出来的全班一起商榷。学生疑问可能有:

  ①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④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⑤是不是“所有第一次”都能尝试?

  四、体验“第一次”

  1、同学们也一定经历过无数第一次,请你们联系生活体验,讲述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感人,最精彩;

  2、小组内先讲;

  3、每一小组推荐1—2名同学在全班讲,讲得好的同学为自己本组获得商标。

  五、总结全文

  从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情来看,我想他们“尝试”第一次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尽管也有些不愉快,但是是令人回味的。最后,我想借助作者在文中最后的寄语“愿你珍重第一次”来结束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记住,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这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学习这篇短文的重要收获。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3.重视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朗读和字词教学,一方面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质疑、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课文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加强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学生活动]

  听导入语,引发思考:自己有哪些“第一次”。

  [活动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1.板书词语(见教材);指名朗读,纠正;指名选词造句,评价。

  2.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注意语速,感情。

  3.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2)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详写两什事?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课文说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词语并选词造句。

  2.用适当的语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讨论并回答左教师提出的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中心意思。

  [活动意图]

  朗读、正音、选词造句,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思考、讨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教师活动]

  三、质疑解疑、合作研讨:

  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感情的,可以是关于写手法的,也可以是关于词语含义的,还可以的关于文章不足的地方的等。再组织、引导学生自行答疑,学生不能回答的由教师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由此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写法特点、不足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请讲讲你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精彩。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提示、评价。

  [学 生 活 动]

  学生讲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力求讲得精彩些。

  [设 计 意 图]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丰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活动]

  五、小结:

  1.朗读课文(可用齐读,也可用指读)。

  2.谈学习感受(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

  [学 生 活 动]

  1.学生朗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中心和感情。

  2.谈学习感受。

  朗读,深入感受。

  设 计 意 图

  谈感受,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教师活动]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抄写、注音、造句)。

  2.把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设 计 意 图

  积累优美词语;课外延伸练习。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第一次真好》的教案设计07-04

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07-10

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设计10-25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11-25

《这儿真好》 的优秀教案设计08-27

《收获的感觉真好》教案设计11-29

守规则真好教案设计 09-05

第一次真好11-05

《第一次真好》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