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只是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放电现象
问:火花放电是最常见的放电现象。现实中放电现象呢?
①在干燥天气的黑夜里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僻啪声
②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
③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
④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
⑤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二、雷电和避雷
说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 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
说明: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
①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
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验电器、安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电导体、带绝缘柄的验电球
实验过程: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B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C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
实验现象: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跟B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说明: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金属板M金属板N 、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 ,A 为尖头、B 为圆头,直流电压电源
实验过程:逐渐升高电源电压,观察哪个金属柱先放电。
实验现象:金属柱A先放电
说明: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同号电荷受到排斥,流人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异号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强烈放电现象。可能产生雷击。如果建筑物安装了避示针,在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使其免遭雷击。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说明: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时又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应用静电的例子,有哪些例子呢?
①静电除尘
②静电喷漆
③复印
问:在许多场合都可以发现人们防止静电的例子?
①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
②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
③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
④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
板书设计
一、放电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1、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2、尖端放电: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
3、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二、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的是负电荷,头发带的是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的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三)小结作业
由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布置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静电现象。
2、通过实例,解释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
3、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生活中的实例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投影仪及PPT。
2、静电发生器。
3、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片段。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与静电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电荷的基本性质等。
2、教学策略:结合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进行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导入,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头发飘起来或者触摸某些东西时有被电到的感觉吗?”
2、讲授新课: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展示静电现象,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
3、巩固练习:分小组,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尝试解释。
4、归纳小结:总结静电现象的特点,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各小组的报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作业布置
1、列举家中5种静电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2、思考:为什么冬天脱毛衣时会有静电火花?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但在解释某些现象时可能过于简化,下次应更深入地探讨某些复杂的静电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静电现象,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
学生能够理解静电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难点:静电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三、教学准备
静电发生器
各种小物体(如纸片、头发、泡沫颗粒等)
绝缘体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导体材料(如金属箔、水等)
静电实验箱(如有可能)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静电现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静电现象的视频,如衣物在干燥天气下产生的静电、塑料梳子梳头时吸引头发等。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出“静电”概念。
2、讲授新课
解释静电现象: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两个物体分别带上正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展示实验:用静电发生器摩擦绝缘体材料,如玻璃棒或塑料梳子,然后靠近小物体,观察吸引现象。
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提供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静电现象。
讨论和总结:各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静电现象,以及如何控制和应用静电。
3、拓展应用
介绍静电的利用:如复印机、静电除尘器、静电喷涂等。
讨论静电的防护:如何减少或避免静电带来的不便和危害,如抗静电洗涤剂、抗静电地板等。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如何利用或防护静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4、课堂小结
回顾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总结静电的基本性质和简单应用。
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静电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设计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展示和交流。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静电的应用和防护知识,写一篇小报告。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静电现象的定义:静电现象是指静止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移动的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会产生火花;人体带电后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等。
3、静电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静电现象的应用原理。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黑板:写上重点、难点的.标题。
2、投影仪:播放与静电现象相关的视频。
3、实验器材:气球、塑料梳子、碎纸屑等。
五、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电荷的基本概念,为学习静电现象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简单的静电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静电现象引发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解释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3、巩固练习:学生分小组,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后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和感想。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七、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课堂上通过小组报告和口头反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对学生的小组报告给予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
1、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趣的静电现象,并写下自己的发现。
2、请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分析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及原因。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摩擦起电机。
2、静电现象的实验演示视频。
3、投影仪及PPT课件。
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图片和案例。
四、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过的电学基础知识,为解释静电现象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实验演示和讲解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静电现象。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静电现象引发的小事故,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电现象的产生,并使用电学知识解释其原理。结合PPT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图片和案例,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3、巩固练习:提供几个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归纳小结:总结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静电的防护措施。
六、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小组报告,分享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的小测验,指出错误及不足;听取小组报告,给予建议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
1、列举生活中三个与静电现象有关的实例。
2、解释为什么在冬天脱毛衣时会产生“噼啪”声。
3、设计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但在解释静电现象的原理时,部分学生仍感困惑。今后应加强电学基础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现象。
3、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1、静电现象的定义。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
3、静电现象的原理。
4、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解释静电现象,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黑板:用于写重点和难点。
2、投影仪:播放与静电现象相关的视频。
3、实验工具:如气球、塑料梳子等,用于演示和探究静电现象。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电学知识,为引入静电现象做准备。
2、教学策略:结合讲解、示范和小组讨论,辅以实验探究。
3、学生活动:设计简单的静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生活中与静电现象有关的'趣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首先定义静电现象,然后通过实验展示其原理,最后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论。
2、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每个小组的报告,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
1、列举三种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思考:为什么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啪啪”声?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验环节中还需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并得出结论。下次课应更加注重实验环节的设计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静电的防止;知道静电的利用原理。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联系实际,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选学内容,教师在讲解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图片等方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静电现象,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另外针对静电的利用,重点讲解静电的利用原理。可以讲解静电复印机、或静电除尘。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实际,关心社会,让学生意识到用所学回报社会是社会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1、静电的利用
教师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我们也学习了电荷运动的一些规律,还研究了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电容器,人们通过各种装置来利用电荷,但是一些电荷还是会给人类带来麻烦,有时甚至造成危害。
教师出示有关静电的图片;
人们通常通过控制电极、利用各种物体特殊的光电性质来产生对我们有利的电荷加以运用,服务我们的生活。例如
(1)静电除尘(教师讲解)
(2)静电复印:(学生自学)
(3)静电喷漆(学生自学)
请同学思考:能否举出你知道的静电利用示例,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静电?
2、静电的防止:
教师讲解: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静电现象,在干燥的北方秋季,静电现象也较为明显。静电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事故,同学们在看过书后,想一想,你的周围是否也有一些有害的静电现象呢?你能象到什么方法来避免呢?
3、总结
教师讲解:学过电场知识,尤其学过了本节内容,我希望同学们了解: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大家去学习、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我们的改造并让它为我们服务。关爱社会、学以致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重难点:
重点: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电荷守恒定律及电量平分原则
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教学过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二、静电产生:
“做一做” 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
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
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
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
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电荷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C
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五、小结
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六、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七、板书设计:
1.1 认识静电
1、电荷:
①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斥异吸
③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静电产生: 接触带电。 原因:电子的转移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e =1.60×10-19C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有趣的静电现象
2、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粗浅的静电知识
3、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纸片、塑料尺子、化纤制品、小兔子形象、纸桥
经验准备:
之前给幼儿变过魔术,幼儿知道什么是变魔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讲故事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好朋友,有一天,小白兔要去找小粉兔玩,小粉兔也正想找小白兔玩,可是它们刚要过河的时候,发现桥坏了。这下小白兔和小粉兔可发愁了,想找对方玩,可是桥又坏了,这可怎么办呀?这时,小黄兔走了过来,看到小白兔和小粉兔愁眉苦脸的,就问他们:“嗨,你们怎么了?看上去不高兴呀?”
小白兔说:“我想找小粉兔去玩,可是桥坏了,我过不去。”
小黄兔笑了笑说:“小二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我们去找他们帮忙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白兔它们把桥修好吗?”
幼:“……..”
2、 请几名小朋友来帮忙修桥
师:“谁愿意帮助小兔子们修桥,请举手,谁表现好老师就叫谁来。”
幼儿修好后,及时进行鼓励(竖起大拇指,拍拍手,你真棒!)
二、引导幼儿发现静电现象
1、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用手把小纸片拿到了小桥上,把小桥修好了, 那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不用身体接触小纸片,就能把小纸片运到桥上!小朋友们想不想看?”
幼:“………..”
2、 教师拿出塑料尺子和毛衣,让幼儿观察。先用没有和毛衣摩擦过的尺子吸小纸片,然后在用尺子和毛衣摩擦,然后吸起小纸片,只让幼儿看到结果
3、 教师告诉幼儿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
幼:“………..”
师:“右手拿着小尺子,左手拿着小毛衣,左左右右来回擦!然后把尺子放到小纸片上方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然后把小纸片运到小桥上就可以了!”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尺子和毛衣经过磨擦后能吸起小纸片吗?
幼:“………”
师:“是因为,尺子和毛衣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就能把小纸片吸起来了!”
4、给幼儿发教具,纸桥一组一个,尺子人手一把,小纸片每人一小盒
5、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对不能做成功的.幼儿给予帮助
三、结束
请几名小朋友到前面给大家表演。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来鼓励一下自己吧!(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我真棒!)!”
四、活动延伸
把教具放到活动区,并且放些不同材料的东西,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东西经过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哪些东西经过磨擦不能产生静电
- 相关推荐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教案反思06-2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04-17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05-2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教学反思07-16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课堂实录02-27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通用12篇)08-16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06-22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02-19
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06-12
静电现象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