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本微课是根据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之美》中的一个知识点“自然与生活密切联系”而设计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加深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学会从人文角度鉴赏自然之美。本微课通过设置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人文角度鉴赏自然之美。第一环节,通过对比李白流放途中和大赦后的诗句,知道鉴赏美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二环节,通过对应县木塔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智慧对鉴赏自然美景有很大的作用。第三环节,通过学生选出能够象征中华民族的景观活动,通过对长城的介绍,让学生明白,鉴赏自然,还要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懂得调整心态,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
2、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加深对自然美的理解。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鉴赏自然之美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
鉴赏自然之美的技巧和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导入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鉴赏自然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教师提问:你觉得鉴赏自然之美,除了注意这些方面之外,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所谓境由心生,鉴赏自然美景还和我们人类自身的主观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怎样从人文角度鉴赏自然之美?
2分钟
合作与探究
活动一: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长江三峡的美景图片和材料。
面对同样的长江沿岸景色,唐代大诗人李白却写出了截然不同的诗句。流放途中,他写下了:“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的诗句;在得到大赦后,他则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
教师提问:为什么李白面对同样的美景,描写出的结果却如此不同?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鉴赏自然美景时,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活动二:身临其境
教师:展示“应县木塔”景观图片,提问:大家看完这几幅图片,对此塔有何印象?
学生:欣赏图片中的美景,说出欣赏后的感觉。
教师:对景观进行详细的介绍,提问:听完介绍之后,你的感觉是否有变化?现在你如何看待此塔?
学生:听完介绍,说出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在鉴赏自然美景时,我们还要去感知和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活动三:你说我说
教师:如果让你用中国的某一自然景观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作答。
教师:我们很多同学都选了长城,我也觉得长城它是当之无愧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长城写的入选理由。然后展示长城的图片,并让学生齐读长城解说词。
教师:其实,除了长城,黄河也可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展示黄河的图片),因为它以其九曲连环、浪涛汹涌的自然感性美成为美的对象,又作为我们民族的伟大斗争和创造的历史见证成为美的对象,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
教师总结: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鉴赏自然美景!
10分钟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从人文角度鉴赏自然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师提问,学生总结回答: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其次: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最后: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教师:总之,自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感悟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伟大力量,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鉴赏自然之美,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分钟
【怎样从人文角度鉴赏自然之美教案】相关文章:
自然之美07-23
自然之美11-11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06-14
美文鉴赏:秋日之美04-05
领略自然之美01-10
自然之美写景散文07-11
善用自然之美随笔02-11
大自然之美随笔03-13
自然之美-景物作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