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以活动为主,提供能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
教材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本文难点不多、主题明确,学生便于把握,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因为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重在说理思辨,因而趣味性不强,较难出彩。
基本构想
突出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摸索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既重过程又重结论。教授传统课文,既教授传统内容,又体现新课改精神。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字;
2.文章大意把握与主旨归结;
3.说理性文言文论证手法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阅读材料。学生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课前早读阅读材料: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李选,史料《七国兴亡》,赞扬和批评《六国论》的文章各几段。
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拨答疑法、讲解法、导引法、检测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请生介绍作者。战国时代,七国争雄争霸,秦由弱变强,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一段历史纵横捭阖,单是对六国被秦灭掉的原因,就有多种说法。同学们请看战国形势图。(出示多媒体画面:“秦灭六国”)
那么,苏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又是怎样论证的呢?
二、感知课文。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再注意一下不易理解的字词,可以划下来。再指四名学生个别朗读一遍。
三、组成学习小组。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向本组成员提出,由本组成员互相解答。能够自己解决最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到全体同学面前,再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检查合作学习的效果 ,出示多媒体画面,生当 堂回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老师评点。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prv]
第一部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7)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8)斯用兵之效也 (9)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0)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小结:以上为实词,特点是数量多。译时要逐字落实,活用的要讲清用法,古今异义的要注意讲准确。学习方法是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积累。
第二部分:(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3)诸侯之所大欲 (4)盖失强援
小结:以上为虚词,特点是数量少,用法活。学习方法是:积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之不终也。
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结:翻译句子是能力,原则:尽量直译,辅以意译。
四、(探)合作探究,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1.本文的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地位?
2.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下面的哪个段照应分论点一,哪个段照应分论点二?
3.生齐读一、三段,分析作者论证证方法和思路。(正面引导,学习作者的论证艺术)
生自由朗读二、四段,思考:对这个层次的论证,有两种观点(已印发给学生),一种认为论证严谨,有力,另一种认为论据不准确,不能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是苏洵写作的漏洞。你怎么看?生讨论,掀起高潮。
师引导,明确:
通过讨论,明确:议论文写作,要有内在的逻辑美。本文为典范的议论文,值得学习。也有不足。论据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论点也太绝对。
苏洵作为大文学家,难道没有这点历史知识吗,难道不知道写作文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行文吗?请看“北宋的.外交情况”(多媒体)
生同讨论后明确:本文的借古讽今、高瞻远瞩不畏强敌的思想,形成文章的魅力;斩钉截铁、生动有力的语气,增添了文章的语言魅力。
五、小结:七国的消烟已经散去,历史的回声永不消失,智者的思索不应停止。让我们带着积极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每一篇课文。作业:二选一:1。课个阅读苏辙的《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分析其观点。
2.选一个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可以模仿本文,也可以创新。
【《六国论》名师教案】相关文章:
六国论名师教案03-20
《六国论》教案07-08
六国论的教案02-21
六国论教案08-01
《六国论》教案09-21
《六国论》教案09-21
六国论教案07-24
名师的教案观10-15
乡愁名师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