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课文教案设计

2021-06-12 教案

  本文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诵读赏析为主,第二课时以写作教学为主。

  【知识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学习通过听觉写景来抒情。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赏析。

  教学难点;学习从听觉写景。

  教具:录音机及课文朗诵磁带。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题目,检查预习(课前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读课文1~2遍,了解课文大意),作一些字词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

  1.检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老师抽查或学生互查)

  2.字词基础知识分析讲解。

  汩(gǔ)→泪(mì)战栗一粟米

  朦胧一■■→蒙胧

  二、作者简介。(课本P134 提示》第一段)

  三、提出问题。

  1.你们读过《听潮》,你对本文哪些段落的描写最感兴趣?为什么?

  2.本文写景相当出色,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感受的(听觉)?人们一般是看潮(如每年的钱塘观潮),本文却是听潮,作者听到了什么?

  四、放录音带。(听之后问:作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各谈初步印象)

  五、教师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与学生一道赏析。

  1.读1——-4段,问:你们听到什么了?〔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声响〕

  2.有表情地读5——12段,和学生一起体会大海落潮时的温柔静谧

  3.读13、 14段,问:听到潮声了吗? 〔涨潮初起,激起兴奋〕

  4.读15、16、17段,高潮时的潮声。

  5.妻子和“我”的问答,体会海的壮美。

  6.作者的直抒胸臆。

  六、学生读课文,讨论:你喜欢哪些段落?指导学生重点读课文第二部分。

  七、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讨论,教师作结,布置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本课时重点步骤为五——赏析。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诵读,加深学生对听潮的印象,进行基础训练

  1.统计多少学生喜欢大海平静时的景象,多少学生喜欢涨潮时的景象。

  2.指名学生朗诵退潮和涨潮部分,指导学生落实课后练习。

  大海涨潮时——凶猛 雄壮

  大海退潮时——平静 温柔

  二、作文训练。

  1.问: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如此美妙的乐音吗?〔老师:我听过—一7月中旬,张家界旅店之晨:鸟儿的清脆鸣叫,溪水的`哗哗流淌,偶尔一两声汽车喇叭声。外面的动和旅店内的静。〕

  2.板书:听晨 听暮 听雨 听雷 听溪水(泉水)

  听瀑布 听江河水……听耳语 听喧闹 听欢笑……

  3.引导学生从生活里寻找记忆,学生互说。

  4.怎样将大家的感受写出来呢?鲁彦是怎样描写海潮的呢?再一次引导学生熟悉《听潮》的有关内容。

  在写景的手法中,拟人化手法是最生动活泼的一种手法,因为拟人手法是我们用人的体验去写景的,以人的声音、情,态和性格去描摹,最容易让人们产生联想,读者也易于接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拟人化句子来体会。引导学生:我们可不可以用拟人化手法写我们的《听雨》、《听晨》、《听暮》呢?

  5.学生当堂作文。

  6. 当堂讲评。

  7.布置学生课外再留心“听”世界,再写。

  三、教学后记。

  由于抓住了诵读赏析的重点,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较好。写作训练由于有教师的“现身说法”和下水文,学生写16出的作文较为理想,看来艺术性很强的课文以赏析法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听潮课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听潮》教案08-26

《听潮》鲁彦11-11

《听潮》备课资料12-06

《听潮》教学设计06-04

《听潮》的教学设计06-17

听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听潮选段阅读答案04-01

关于《听潮》的读后感07-20

听潮(鲁彦)原文及练习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