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琥珀》教案

2022-06-21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文《琥珀》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

  (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划去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找出相关句子。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住。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4.(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小结拓展

  今天的课上,我们做了心思敏捷、细腻的推理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琥珀图片,边看边想象,这些琥珀中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教学板书]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断滴落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科学价值极大

  [教学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说的条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在课程的最后出示了一组琥珀图片,让学生编故事,他们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本次教学中我在小组汇总问题时把学生抓得过紧,学生自学汇报时间过短,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略显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被淹没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CAI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CAI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咱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0—12自然段。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要点: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6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

  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7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

  1轻声自读课文

  2指名读琥珀的样子

  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

  3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

  4指导读

  5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

  2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晌午的太阳光

  3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

  4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嗡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小心的)

  5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1)观察插图。

  (2)带着观察再读。

  (3)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

  6(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12段

  7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科研价值)

  上万年

  天气炎热蛛蝇巧遇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松脂包裹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8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课前收集信息

  1、到大自然中观察松树,注意松脂的特征(形态、颜色等)。

  2、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起兴趣

  同学们,关于琥珀,同学们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识吧,那么赶快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大家吧!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教师相机点睛,小结。)

  (二)图片引路,读文质疑

  有这么一块琥珀,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这两个小东西怎么一起被永远封锁在了这块琥珀里了?作者作了怎样的想象?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想象?

  一边读课文1——12自然段,一边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据。)

  学生小结琥珀形成的条件。

  (三)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作者将琥珀形成的过程写得精彩生动、有情有趣,找出喜欢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读,我们要进行一场朗读比赛。

  (四)资料再现,想象描述

  出示你们找来的琥珀图片,选择一幅,想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组交流、汇报)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篇9

  一、揭示课题:欣赏琥珀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琥珀)读准字音。关注字型,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猜测一下“琥珀”会是什么?为什么?

  2.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琥珀图片,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出示琥珀图片)欣赏。

  3.看到这些琥珀,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什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研究这些大家感兴趣的这些话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琥珀常识,研究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第一,轻声朗读,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难懂的词语划下来;第二,再次默读,边读边思考,琥珀到底是什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价值?

  2.检查交流:

  (1)说说刚才划了哪些词语。指名朗读并理解“飒飒、拂拭、前俯后仰、澎湃、黏稠”等词语。

  A.飒飒:课文中用飒飒形容什么?风吹树叶飒飒地响,哪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B.拂拭、前俯后仰:边做动作,边说说意思。

  C.澎湃:课文中用澎湃形容什么?澎湃的波浪是怎样的?

  D.黏稠:填一填:黏稠的()。

  (2)读了课文,你对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琥珀到底是什么?

  A.理解“化石”:化石是什么?看到过什么化石吗?

  B.理解“松脂球”:松脂球是什么?

  C.出示资料,小结:

  琥珀是由远古时代树脂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因为它的漂亮,神奇,成为非常珍贵的宝石,其中里而包裹有昆虫的,尤为珍贵。在我国古代琥珀又叫“江珠”、“顿牟”、“遗玉”等名字。

  (3)课文中写到的这块琥珀又是怎么样的呢?文章哪段在写这块琥珀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C.课件出示这块琥珀的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

  (4)这美丽神奇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段落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A.默读2-12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B.小结:松脂球滴落到蜘蛛和苍蝇上;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变成了化石。

  3.研究文章脉落:

  (1)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板书:推测。)什么叫推测?

  (2)这篇文章,作者是依据哪些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测哪些不知道的事情的?

  (3)因为我们是从已知的事情去推测未知的事情,所以,按照一般的记叙方法,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们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4)如果先介绍琥珀的样子,我们会怎么介绍?

  (5)小结出示句子: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可以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6)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两段话在介绍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仍旧好好地躺着、可以看见……还可以想象、因为”等词与上文的连接作用。)

  (7)说说两种不同的记叙顺序各有什么特点。

【语文课文《琥珀》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琥珀》的教案10-29

课文琥珀的教案05-20

课文《琥珀》教学教案05-18

《琥珀》课文教案08-16

课文《琥珀》教案(精选7篇)03-02

关于课文琥珀的教案设计11-09

琥珀课文原文11-12

《琥珀》语文教案11-26

课文《琥珀》的教学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