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承受挫折的教案设计

2021-06-10 教案

  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材分析

  《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是初一政治课本(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有一前言,讲述我国明清之际历史学家谈迁矢志不移地编写《国榷》的故事。然后,指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挫折的问题,并从这二个问题的提出引入正文。本课正文的第一框题“人生难免有挫折”从分析人生难免有挫折入手,阐述了挫折难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本框题,可以深化对前面几课,如“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磨砺坚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的认识,同后面的“发挥性格优势 养成良好习惯”等课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分析

  初一年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现在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他们大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辩论活动”或“情景填空”,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2、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查找或进行创作有关这一主题的故事。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3、积极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 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

  教学流程

  一、 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1、 提问:你认为挫折好吗?(学生中一般会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是“好”,一种是“不好”,再让学生围绕各自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2、 场景填空:

  小强从郊区来到市区的一所新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很希望能获得新的朋友,可他一口浓浓的乡音常引来大家的取笑声,他内心感到从未有过的焦虑和孤独。而且,由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更使他体会到了恐慌和失落的滋味。他多想早一点摆脱这一境况啊。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样做?

  3、 依据学生填空的情况,小结指出:挫折不能一概地认为好或者是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承受挫折,是否能够“勇于开拓进取”。

  4、引入课题: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二、探究过程。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 播放歌曲《万事如意》,让学生欣赏。

  A、提问:(1)这首歌的名称是什么?

  (2)这首歌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3)我们平时还有那些祝福亲朋好友的成语、词语或句子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精神。)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像那些祝福语那样“万事如意”、“事事顺心”?有没有同学从小到大都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的?(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B、小结指出:人生难免有挫折。

  2、 古今中外,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A、 举例:孔子从小家境贫困,没有受教育的良好条件,只能通过自修来学习。他从15岁开始发奋读书,遇到难题就多方求救,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历经坎坷、磨难和挫折,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学者和大教育家。

  B、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名人、伟人与挫折有关的故事吗?(允许学生举例时看书或课外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C、 小结:观察古今中外名人的认知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

  因此,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造成挫折的因素

  1、 提问: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你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充分地发言,并将同学们所谈到的原因写在黑板上,“将课堂还给学生”。)

  2、 让学生带着问题“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看书,并将其刚刚所提出的因素与课本所归纳的因素进行对比(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A、 自然因素

  (1)指出自然因素是指由于恶劣的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或失败,也包括人世间生老病死。

  (2) 播放录像:1998年夏抗洪救灾的实况。

  (3) 小结:自然因素给人民造成的挫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B、社会因素

  (1)指出: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

  (2)小品:《岳飞的生平》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满怀报国志向,决心收复北方失地。正当他率领大军在郾城大破金军主力,胜利进军至朱仙镇,河北豪杰群起响应的时候,昏庸的皇帝却在一天中连下12道金牌,迫令岳飞火速撤兵。岳飞悲愤交加,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回朝后,先是被撤掉官职,随后又被捏造罪名,逮捕入狱,最终被害于风波亭。

  (3) 提问:造成岳飞被杀,其报国志向,收复北方失地的目标未能完成的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D、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1) 指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包括家庭变故,教育不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紧张、教育、恐慌和失落。

  (2) 提问:是否能举一例加以说明这个观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E、 个人因素

  (1)指出: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2)提问:什么是心理因素,什么是生理因素?举具体事例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精神。)

  总结:以上我们分析了造成挫折的因素,知道了心理不健康的人更易产生挫折心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分析出现挫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挫折,经受考验,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及课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1、为什么挫折难以避免?

  2、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四、课后作业。

  请你以某次挫折为例,分析发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挫折面前也从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四、教学过程(见表格内容)

  导入: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经历,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活动一:奏响命运的乐章

  为学生播放《命运交晌曲》的片段。

  活动思考

  (l)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2)作曲家是哪一位?你对他了解吗?

  (3)乐曲的主题是什么?听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观察学生的反映以及对活动的理解程度,教师组织教学。)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表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社会的冲突。从音乐中我们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声音。他的做法体现了一位不屈的勇者在挫折面前的姿态。

  贝多芬一生遭受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简直使他绝望;双耳失聪,对他的打击更为惨重。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然而种种不幸、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主题是:“挫折面前也从容”。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深深体会了“人生难免有挫折”这句话的含义,也明白了由于人的态度不同,其行为的结用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将一同探究人们经常使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

  (通过学习成功者的事迹,探寻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活动二:探寻成功者的足迹

  活动要求

  (l)老师讲故事及学生阅读材料

  (2)请同学们注意思考故事中的主人翁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教师指导探究材科

  材科一:杨澜的故事(见附录)。

  材料二:NBA中的小黄蜂(见附录)。

  材料三:杨利伟身上的品质(见附录)。

  材料四:小丹的事迹(见教材)。

  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l、成功者在困难、挫折面前分别采用的方法:

  杨澜--沉着、冷静,对自己有信心,控制住情绪。

  NBA中的“小黄蜂”-不怕打击,下定决心,寻找自身优势。

  杨利伟--对国家和和人民的忠诚,健康的心态,过硬的技术。

  小丹--坚忍不拨的毅力;永不放弃的决心。

  2、共同的特点: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

  用智慧和勇气战胜挫折。

  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活动三

  :发现我身边的明星

  说说我眼中的强者,如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

  (通过分析学生在挫折面前的种种心理,讲解挫折的负面效应。)

  在挫折的考验中,我们见到了强者的风采。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表现如何呢?

  请看下面三名同学的做法,并做一点评论。(播放投影)

  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可是以上同学的做法,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从容的态度和不凡的表现。那么我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适呢?看了成功者的事迹,你会从中借鉴些什么呢?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能够承受挫折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能够承受挫折读后感作文05-22

承受挫折作文08-09

挫折,使我懂得了承受范文09-06

承受挫折作文6篇01-20

承受挫折作文3篇02-19

关于学会承受挫折的作文03-01

关于承受挫折的作文4篇02-02

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演讲稿07-04

挫折,使我懂得了承受 创新性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