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长恨歌课件教案,供大家参考!
长恨歌课件教案1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 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2)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李、杨爱情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像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都是写李、杨爱情的,众多文人对这一题材如此忠爱,可见它非常有价值。请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为什么恨?汉皇重色思倾国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的内在原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恨的直接原因。
4、杨玉环的美千古传诵,找出你喜欢的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美貌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顷刻之间使所有的宫娥嫔妃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杨贵妃的愁思和寂寞。以美丽洁白的梨花喻贵妃娇美的容颜,玉容寂寞,梨花孤独(一枝);玉容流泪,梨花带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多个相似点。
5、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烘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2)美景衬哀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3)叙事见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梦魂”,使者是什么时候来的,何以在梦,是相思不可见,渴望梦中见吧?“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4)触景生情,渲染。“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
6、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1)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2)爱情说。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
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四、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7. 小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
“情”是何物?情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众生芸芸。 情是一朵动人的花。在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这朵爱情的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无语凝噎”,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南国红豆”。这朵花凄美哀, 情是一棵感人的树。这棵树里,充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友情的树,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泪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树浓郁隽秀。
长恨歌课件教案2
<长恨歌>教案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A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 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 难点: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四、整体感知
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móu)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2.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师问: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
生答: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师问: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
生答: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师问:李、杨爱情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像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都是写李、杨爱情的,众多文人对这一题材如此忠爱,可见它非常有价值。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
生答: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理清情节结构
师问:原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是最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
生答:不是。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写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国”。
师问:除了描写贵妃之美和李杨的“蜜月生活”,诗歌还写到什么?
生甲:还写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身死。
生乙:还有李隆基返回长安后对杨贵妃思念的种种表现。
生丙:还有李隆基让道士去寻找杨贵妃的亡魂,以及在仙界与贵妃见面的情景。
师问:按照刚才的说法试着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五、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
师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 讽喻说。
(2) 爱情说。
(3) 双重主题说。
六、《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长恨歌课件教案】相关文章:
《长恨歌》课件11-18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09-01
白居易《长恨歌》上课课件11-14
《长恨歌》教案范本12-09
《长恨歌》的教案11-03
《长恨歌》高中教案10-30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10-26
长恨歌赏析教案08-25
白居易《长恨歌》 教案08-24
高中《长恨歌》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