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丝路明珠》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对新疆干旱地区的案例分析,展现人们是如何利用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与自然和谐共处。
由于涉及干旱地区的学习,学生却大都地处江南水乡,少有机会直观了解干旱地区,而通过本课时学习,将使学生在经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和影像介绍后,对干旱地区有直观的了解,从而缩短与课程之间的生疏距离。
其次,通过对“坎儿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知道水在干旱地区是生命的源泉,树立起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再次,学生在感受新特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人文特色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新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选用了新疆这一典型实例,通过对其干旱自然环境特色的展示,借助图片、资料和地图,对新疆“丝路明珠”进行描述,着重介绍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古代农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可以说,没有绿洲就没有“丝绸之路”。通过一系列描述揭示了干旱地区人们生活变化的变迁历程,说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与自然哈的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展示了人们适应环境,并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灿烂的文化的和谐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本课时重点放在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自然环境特点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干旱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难点放在理解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学习者的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城镇的七年级学生,接受过六年小学知识学习,具备基本的认知、学习能力。从年龄层次上讲,正处于活泼好动,思维开拓的阶段,求知欲强,由于身处江南水乡,课本描述的新疆等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难以从现实中获取直观感知。而利用多媒体呈现大量的图文信息及影像资料,可缩短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使本来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局限造成对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而认识的不足能够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对新事物的挑战。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巧和信息查询能力,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接受新知识和新概念。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区域特色;
(2)通过典型实例,学习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学会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2)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学习干旱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运用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新疆这一干旱地区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3)通过学习,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树立起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案例分析法:
本课时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干旱地区的案例分析,学习人们适应干旱环境,并利用改造自然,创造灿烂的文化的这一主题。
(2)情景教学法:
教师设计若干情景,配合使用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进行学习,创造性思维。
(3)提问教学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分不开的。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4)讨论学习法: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亦可通过讨论,在浓厚学习气氛中探究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本课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情景化,利用图文信息和影视资料直观展示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们生活习俗,从而拉近学生由于地理区域与课程之间产生的差距,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选用资料如下:
1、图片资料:《新疆的位置》、《坎儿井》、《坎儿井剖面图》、《吐鲁番盆地》、《沙漠和绿洲》、《葡萄与葡萄晾房》等;
2、影视资料:《坎儿井》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歌曲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歌曲《丝绸之路》,配以古代丝绸之路图片及新疆风光图片,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一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并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2)进一步提问:刚刚我们看到的图片反映了哪个地方的景观?(新疆)大家能说说你们对于新疆的认识吗?它与我们所在的浙江地区有什么样的区别?假如大家想对新疆有更深的了解,请跟随我们今天的新疆之行。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要了解新疆,我们首先要了解新疆所在的位置──介绍新疆的自然环境。读《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找出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与新疆同属干旱地区的区域有哪一些。
(2)丝绸之路──了解其路线及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使学生知道水在干旱地区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是否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提问:曾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绿洲,能否在现代社会中再次焕发
青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绿洲农业前景将会如何?
(3)坎儿井──播放影象资料《坎儿井》,运用图片等多媒体使学生初步了解坎儿井的大概。
提问:坎儿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有什么样的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与人地和谐的关系。
(4)绿洲农业──图片展示与文字描述的结合,使学生能直观感受新疆绿洲农业的繁荣景象。通过提问,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疆,了解水资源与绿洲农业间的紧密关系。
3.拓展与小结
身处江南水乡的学生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深,图片展示并配以文字介绍坎儿井所在的新疆地区在近年来的土地沙化现象,加深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认识,同时形成用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进而拓展到节能意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丝路明珠》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品]08-26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5篇01-25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01-23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参考07-23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资料11-08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04-06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华夏之祖11-02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同步测试07-2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07-20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总结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