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一方牧区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2021-04-03 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方牧区养一方人》是整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里《与山为邻》的“垂直的牧场”和《草原人家》的“草原风情”。本课的“垂直的牧场”和“草原风情”分别选取了我国不同牧区的典型实例,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牧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发现各自的特色,明白每个牧区都有自己的特点,认识到牧区人民运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因地制宜,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基础,易于展开复习课教学。但是,作为学生新接触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学生复习方法方面相对比较欠缺。

  心理基础: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思维基础:记忆方式“机械记忆”突出,思维特点“感性”突出,“比较分析”等理性分析较为薄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的自然环境及牧民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生活。

  2、分析牧区自然环境对牧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两大牧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进行比较方法的指导,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明白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自然环境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比较法、归纳法

  六、教学构思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社会性,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在落实已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七上的《历史与社会》涉及大量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学起来较为枯燥、晦涩难懂。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一知半解。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社会课的乐趣,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就七年级学生思维而言,以感性思维为主,理性思维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视频、图片等感性材料呈现,引导学生从感性信息中分析出理性信息,从而更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目标。

  本课介绍的是我国不同牧区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教学内容选用我

  国新疆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这一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倾向于“地理课”。若能够以生活化的形式展开复习,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会特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学法指导,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可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轻松愉快地达成教学目标。

  七、教学流程架构

  八、教学过程

  新年快到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道美食。你知道这两道美食的原产地在哪里呢?(出示西北风味美食图片)

  生:新疆

  生:内蒙古

  师:关于美食,同学们真可谓是见多识广,相当给力啊。这西北的风味小吃,看上去真美,若是细细品尝一番,肯定会更有味道了。

  师:如此美味的佳肴自然离不开优质的原料。美食的诱惑力实在强大,实在是挡不住。要不,我们去“原料”产地看看如何。

  (播放牧区视频,注意视频中的画面及文字叙述)(抢答题,一道一道抢答)

  师:1、视频中描述的是哪个牧区?

  2、牧草分布有什么特点?

  3、自然景观分布方式有什么特点?

  4、自然景观具体分布是怎样的?

  5、放牧有什么特点?

  (PPT呈现)

  生:天山牧场

  生:天山牧场牧草呈现垂直分布

  生: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分布

  生:天山牧场自然景观垂直分布:荒漠—草地—针叶林—草地—积雪

  生:四季放牧

  师: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呈现出垂直分布呢?

  生:天山地处山地地形,海拔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生:处于高山气候。水热条件的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师:该地成为重要牧场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呢?

  生:牧草丰盛

  师:该地为什么四季都可以进行放牧呢?

  生:牧草分布呈现出垂直分布。

  师:哪位同学来讲一讲这个四季放牧是怎么放牧的?

  生:略

  师:可见,牧草与当地的生产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试着用简短的词语连接。

  生:牧草与生产息息相关。

  生:牧草决定了生产。

  师:那么,自然环境与生产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自然环境影响生产。

  生:自然环境与生产息息相关。

  生:自然环境决定生产。

  师: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决定了生产活动。该地的生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转场,住毡房,冬季安排节庆活动等。

  师:牧业生产与牧区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生产活动影响生活

  生:生产决定生活。

  师: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决定了生产生活。天山牧场是这样的表现,下一个视频的牧场会不会一样呢?请看视频短片,抢答以下问题。

  1、视频中描述的是哪个牧区?

  2、牧草分布有什么特点?

  3、自然景观分布方式有什么特点?

  4、自然景观具体分布是怎样的?

  5、放牧有什么特点?

  (PPT呈现)

  师:抢答开始。

  生:内蒙古牧区

  生:内蒙古牧区牧草呈现水平分布

  生:自然景观呈现水平分布

  生:内蒙古牧区水平分布: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生:逐水草而居

  师:既然讲的是生产,用逐水草而牧,可能贴切一些。

  师: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呈现出水平分布呢?

  生: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内蒙古跨度非常大,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正因为降水量条件的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师:该地成为重要牧场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呢?

  生:牧场丰盛

  师:该地为什么会逐水草而牧呢?

  生:牧草分布呈现出水平分布。

  师:可见,牧草与当地的生产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牧草与生产息息相关。

  生:牧草决定了生产。

  师:那么,自然环境与生产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自然环境影响生产。

  生:自然环境与生产息息相关。

  生:自然环境决定生产

  师: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决定了生产活动。那么,该地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生:内蒙古牧区: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住蒙古包、穿蒙古袍、主食肉奶等。

  生:为什么会逐水草而居呢?

  生:逐水草而牧。

  师:生产活动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生产活动影响生活

  生:生产决定生活。

  师: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决定着生产生活。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考察了“原料”产地,领略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可以说,这是“大餐”。请同学用完“大餐”之后,也喝点奶茶。这道奶茶便是“比较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

  师:假若,由你来设计这个比较表格,你会设计哪些比较点呢?

  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

  生:略

  生:略

  师:那么,仅设计自然环境可能较为宽泛。可能,细化一些的话,效果会较好一些。自然环境,主要可以细化为哪些内容?

  生:地形、气候

  师:请同学们迅速填完表格。

  师:通过表格,可以直观地进行两大牧区的比较。

  师:抢答题:牧区的不同点,看谁找得越多越准确。

  生:略

  生:略

  师: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很给力。抢答题:牧区的相同点呢,我最棒,我抢答。越多越准确。

  师:请同学们尝试讲解表格三大模块内容的相互关系。

  生:牧区的自然环境决定牧区的畜牧业生产,而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又决定牧区的生活

  生:略。

  师:事实上,反过来而言,又是怎样描述的呢?

  生:牧区的生活适应牧区的生产,牧区的生产又适应牧区的自然环境。

  师:由此可见,人们在发展牧业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呢?

  生:因地制宜。

  生:可持续发展

  师:那么,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呢?

  生:和谐相处。

  师:请同学们,给本课“画龙点睛”,拟个标题。

  生:略

  生:略

  生:一方牧区养一方人

  (课堂小结)

  师:不仅牧区的自然环境牧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其他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

  师: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决定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也决定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适应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适应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也适应了生产活动。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完成课堂检测,活学活用。

  师:课堂反馈。

  板书:

  启示:因此发展生产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后感:

  磨砺与提炼

  依据课标2—5,我选择了《一方牧区养一方人》的课堂教学。本课以“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整堂课下来,收获很多,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又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到提升的新空间。

  优势:

  1、在教材处理上,选取内容突出典型性、差异性、可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师傅们给予了多次的指导,再一次感受到集体智慧力量的强大,也体现到了虚心好学的好处。

  2、在教学素材中,运用图片、视频及文字等信息,通过反复强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素材选材的重要性及运用教学素材方法的重要性。

  3、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处理较为严密,能够较好地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立足于学情,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比较法的意识与能力,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归纳,梳理知识的内在逻辑,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5、在板书设计上,板书呈现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较好地紧扣本课的教学中心。板书呈现突出“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类似的推理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调较为单一,不够抑扬顿挫。

  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待提高,不够自然巧妙。

  3、学生关注面有待提高,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关注面。

  4、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的问题设计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

  总体而言,非常感谢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们,尤其是王老师对我的“指导”及师傅们对我的细心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亦有助于改进自身的做人处事方法。

  今后,一定会再接再厉,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

【七年级历史上册《一方牧区养一方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01-23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04-06

《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咏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散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12-06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5篇02-22

初一上册 《观沧海》教学设计09-19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总结5篇01-20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