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1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2
设计意图
冰是冬天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得知水遇冷会上冻结成冰,那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这一科学道理。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就是想尝试让孩子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
活动内容
《好玩的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冰的物质特性,初步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2、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同样大小的.冰块、抹布;冷水、热水每人各一杯。
2、事先观察好有结冰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哪里有冰
1、带幼儿到户外去找一找,哪些地方会有冰?
2、请幼儿互相交流:在哪里找到的冰?你看到的冰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在自己找到冰的地方做好记号,中午再来观察。
二、自由玩冰,探索冰的物质特性
1、教师提供制作好的冰块,请幼儿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冰是什么样子的?
2、集中:
①冰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②冰握在手中久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③为什么会有这样?
小结:冰是硬硬的、冰是冷冷的、冰是光滑的、冰握在手里是会融化的。
三、小实验:观察冰块的变化
①摸摸两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每杯水放进一块冰,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冰块变化。
③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小结:冰在热水中融化的比在冷水中快。
四、活动延伸
1、到户外观察早上找到冰的地方看看,冰是否有变化。
2、请家长配合,在家在制作一个冰花。
教学反思
冰是孩子们喜欢玩的,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们找冰、玩冰,让幼儿与冰亲密接触,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更加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动脑筋想办法的积极性更高了,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得到了拓展,我觉得在这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光滑的、透明的,易融化的、易碎的,为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活动目标: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干净的冰块、不同形状的容器、装饰物品:彩色颜料,毛线绳
活动过程: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水宝宝。你们知道水宝宝在什么时候会变成冰宝宝吗?
1、幼儿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幼儿自选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冰灯。
5、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都很高。孩子们亲眼见证了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求职欲望。
活动设计背景:
北方的冬天,到处充满着寒意。尽管北风呼呼地吹着,也挡不住小朋友们对冬天的热情,堆雪人、打雪仗、拉冰车等等,玩的不亦乐乎。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冬季”这个季节。探索“冰”的奥秘。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4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初步了解冰遇热会化成水,水预冷会结成冰。
3、学习制作冰花,体验探索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盒冰,一杯温水。
2、提前制作的冰花,彩纸或颜料,各种形状的透明杯子,水、线等。
3、课件。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冰的特征 。
(1)请幼儿看一看冰是什么颜色的?摸一摸,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2)将小块冰放到手心里,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手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3)观看冰块在温水里慢慢融化的过程,冰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结:冰是透明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遇到热会化成水,水预冷会结成冰。
2、学习制作冰花。
(1)观看各种冰雕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已做好的冰花,让幼儿观察跟之前的冰块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示范并介绍冰花制作过程:在不同形状的透明杯子里,倒入水,将彩纸或颜料放入水中,放上一根绳(一半在杯内,一半在杯外),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取出即可。
(4)幼儿尝试制作冰花。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欣赏自制冰花。
活动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5
一、活动目标
幼儿能通过观察、触摸,感知冰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冰冷、易融化等。
积极参与玩冰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初步了解冰与水的转换关系,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提前准备足量冰块,部分冰块冻入彩色塑料小玩具、花瓣等,制成 “惊喜冰块”;小锤子、塑料小勺、温水杯各若干。
大塑料盆,用于放置冰块;擦手毛巾;记录卡(简单的冰的特点图示),贴于教室科学区。
三、活动过程
导入(3 分钟)
教师端着放有冰块的塑料盆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藏着超级神奇的东西,谁想来摸一摸、猜一猜?” 邀请几位小朋友上前触摸,引出活动主题 —— 冰。
观察与感知(10 分钟)
(1)将冰块分发给幼儿,引导他们观察冰块的颜色、形状,提问:“冰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呀?是透明的吗?” 鼓励幼儿用简单词语描述,如亮晶晶、滑溜溜。
(2)邀请幼儿再次触摸冰块,感受冰的温度,问:“摸起来是凉凉的还是热热的?” 引导幼儿说出 “冰冰的”。
探索玩法(15 分钟)
(1)展示小锤子、小勺等工具,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何让冰块变形、破碎,提醒安全事项,如不要砸到同伴。
(2)投放 “惊喜冰块”,引导幼儿发现冰块里的小玩具、花瓣,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提问:“怎样才能把小宝贝从冰里救出来呢?”
冰与水的'转换(10 分钟)
(1)教师往装有冰块的盆中缓慢倒入温水,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提问:“冰遇到热水发生什么了?” 帮助幼儿理解冰会融化成水。
(2)让幼儿用手感受融化后的水,对比冰与水的不同,加深印象。
总结与拓展(2 分钟)
回顾冰的特点、玩法及与水的转换,鼓励幼儿课后到科学区继续探索冰,并将发现用简单标记记录在记录卡上。
四、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冰块、盐、糖等材料,供幼儿自主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
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制作彩色冰块,巩固幼儿对冰的认知。
教学反思:
优点:
活动导入极具吸引力,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成功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一看到冰块,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地想触摸、探索。
材料准备丰富且多元,“惊喜冰块” 的设计巧妙,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努力解救冰块里的小物件时,专注度极高。
环节设置循序渐进,从感知冰的特性,到探索玩法、了解冰与水的转换,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收获知识。
不足:
在幼儿使用工具探索冰块时,场面稍显混乱,个别幼儿过于兴奋,出现争抢工具的情况,虽及时制止,但反映出前期规则强调不够到位。
对于冰融化成水这一知识点,部分幼儿理解较慢,教学中可多增加几个小实验,如用风扇吹冰、把冰放在阳光下,从多角度帮助幼儿理解融化原理。
改进措施:
下次活动前,清晰讲解并示范工具的使用规则,设立小组竞赛机制,奖励遵守规则、合作良好的小组,增强幼儿规则意识。
丰富冰融化实验形式,结合简单动画、科普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融化知识,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6
一、活动目标
深入探究冰的物理特性,了解冰的密度、硬度与温度变化,能用较准确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玩冰、实验,培养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对自然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尝试自主设计简单冰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二、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大小的冰块若干;量杯、温度计、盐、糖、绳子、小木板;实验记录单、彩笔。
多媒体设备,播放冰的形成、融化相关科普视频;防护手套、围裙若干,保障幼儿操作安全。
三、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极地动物在冰面上玩耍的视频,提问:“小朋友们,冰给动物们打造了一个大乐园,那你们知道冰是怎么来的吗?” 引发幼儿思考,引出活动。
冰的特性探究(12 分钟)
(1)分发冰块,让幼儿自主观察、触摸,交流冰的外观、温度感受,教师引导幼儿用 “坚硬”“冰冷”“透明” 等词汇准确描述。
(2)小组合作,用温度计测量冰块温度,用量杯测量冰融化后的水体积,对比冰与水的密度,教师巡回指导,协助记录数据。
趣味实验(15 分钟)
(1)设置 “拯救小冰块” 实验:把冰块放在小木板上,绳子一端放冰块上,撒盐,待一会儿提起绳子,看能否拉起冰块,引导幼儿思考盐的作用。
(2)“让冰融化得更快” 竞赛:小组分别用糖、盐、温水处理冰块,记录融化时间,探讨影响冰融化速度的因素。
总结拓展(8 分钟)
(1)组织幼儿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冰的特性、融化规律,教师补充讲解科学原理,答疑解惑。
(2)鼓励幼儿分享活动中的新发现、新问题,引导课后自主设计冰实验,将方案画在记录单上。
四、活动延伸
组织 “冰的创意秀” 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冰制作小雕塑、装饰品,拍照展示、分享。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冬日屋檐下的冰锥,实地感受冰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态。
教学反思
优点:
情境导入贴合幼儿兴趣点,视频迅速抓住幼儿注意力,激发探索欲,不少幼儿主动提问关于冰的问题,为后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实验设计巧妙,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拯救小冰块”“融化竞赛” 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收获知识,锻炼了动手与合作能力,幼儿全程参与热情高。
注重培养幼儿科学思维,鼓励汇报实验结果、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幼儿总结归纳与创新能力,部分幼儿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具创意。
不足:
活动时间把控欠佳,个别小组实验进度慢,总结环节仓促,部分幼儿没来得及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疑惑。
在幼儿实验操作时,对个别动手能力弱的幼儿指导不足,导致他们跟不上节奏,有些失落。
改进措施:
下次活动前,根据实验难度预估各环节时间,灵活调整进度,预留充足时间给幼儿总结汇报;分组时注重能力均衡,确保各小组高效完成实验。
加强对特殊幼儿的关注,活动中安排小助手协助指导,或教师多巡回几次,给予一对一帮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参与感。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7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感知冰的基本特性,如冰冷、坚硬、透明等。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冰融化的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与探索精神。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冰的特性以及融化的基本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难点:引导幼儿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冰融化与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足量的冰块,部分冰块放在常温室内,部分放在阳光下,部分置于热水旁;密封袋若干、杯子、温度计、小锤子、记录表、水彩笔。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有关冰的科普视频片段。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手持一块冰块走进教室,问幼儿:“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引导幼儿观察、回答,引出主题 “好玩的冰”。
感知冰的特性(10 分钟)
让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块冰,鼓励幼儿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说一说冰给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说出冰是冰冷、透明、坚硬的。
教师拿起小锤子,轻轻敲一敲冰块,让幼儿听一听冰块破碎的声音,进一步强化冰坚硬的特性认知。
探索冰融化的条件(20 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环境下放置的冰块,提问:“小朋友们猜猜,这些冰块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思考。
分组实验:为每组幼儿提供几块冰、杯子、热水、记录表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将冰放在热水里、阳光下、常温杯子中等不同条件下,观察冰的变化,并每隔 5 分钟记录一次。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别烫到手。
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用简单的图示在黑板上总结冰在不同条件下融化的快慢情况。
游戏巩固(10 分钟)
玩 “拯救小动物” 游戏,教师事先将塑料小动物冻在冰块里,幼儿要想办法快速融化冰块救出小动物,可以选择用温水浇、太阳晒等方式,最先救出小动物的'小组获胜。
总结拓展(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冰川的科普视频,告诉幼儿生活中还有很多和冰有关的奇妙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索。
六、教学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冰制作一个小物件,如冰灯、冰花等,第二天到幼儿园分享制作过程与心得。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幼儿对冰的特性与融化条件有了直观认识,参与探索的积极性较高,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与改进方向:
优点
教学方法多元,直观教学让幼儿迅速接触实物冰,激发兴趣;实验探究给予幼儿自主操作机会,他们能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游戏环节更是增添趣味,让幼儿在玩中学,课堂氛围活跃。
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分享环节,多数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自信。
不足
实验环节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幼儿过于关注玩耍冰块,忽略记录实验数据,导致后续总结时部分小组数据缺失,影响结论完整性。
对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动手能力强、理解快的幼儿主导实验,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儿参与度较低,只能被动跟随。
安全提示落实不够到位,虽提醒幼儿防烫,但仍有个别幼儿在玩温水时弄湿衣袖,险些烫伤。
改进措施
下次实验前,更细致讲解记录规则,示范记录方法,增加奖励机制,对认真记录的小组给予小贴纸奖励,激励幼儿规范操作。
分组时依据幼儿能力合理搭配,安排教师助手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深度参与;活动结束后,为能力弱的幼儿额外辅导,答疑解惑。
强化安全教育,活动前不仅口头提醒,还可展示烫伤图片、视频,加深幼儿印象;准备防水围裙、袖套等防护用具,全方位保障幼儿安全。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8
一、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利用冰的特性,尝试进行美工创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冰与其他材料融合的奇妙效果,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懂得欣赏他人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冰与颜料、彩纸、小木棍等材料搭配,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美工作品;掌握在冰上涂抹、粘贴的基本技巧。
难点:把控冰融化的时间,确保创作过程顺利完成;引导幼儿发挥创意,让作品富有个性与内涵。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操作法、讨论法、欣赏法
四、教学准备
大量冰块(提前冻好不同形状)、颜料(水性颜料,安全无毒)、彩纸、剪刀、胶水、小木棍、毛线、轻黏土等美工材料。
展示架,用于摆放幼儿作品;多媒体设备,展示冰雕、冰雪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幼儿灵感。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精美的冰雕展览视频,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问:“小朋友们,视频里这些漂亮的东西都是用冰做的,你们想不想自己也用冰做个小艺术品呢?” 引出活动主题。
材料介绍与技巧示范(10 分钟)
教师逐一介绍桌上的'美工材料,拿起一块冰,示范如何用颜料在冰上作画:“看,颜料滴在冰上,会慢慢渗开,像不像魔法?” 接着示范用彩纸、轻黏土等材料在冰上粘贴装饰,强调胶水使用要适量,避免冰融化太快。
幼儿创作(20 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领取冰块及美工材料,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提醒幼儿注意冰融化问题,适时提供帮助,如协助幼儿裁剪彩纸、解开毛线缠绕等。
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幼儿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摆放在展示架上。先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与制作过程,然后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表扬,肯定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如色彩搭配、创意构思等。
总结拓展(5 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分享制作心得,还可以尝试用冰做些别的小玩意;告诉幼儿冬天户外结冰时,要注意安全,别在冰面上乱跑。
六、教学延伸
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自然结冰的地方,观察冰的形态,采集少量冰块回教室,第二天再次创作,将自然冰与人工冻冰效果对比。
反思
此次美工活动激发幼儿对冰的创意利用,提升动手与审美能力,但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细节问题,值得反思改进。
优点
视频导入效果良好,瞬间抓住幼儿眼球,点燃创作热情,为后续活动营造积极氛围;示范环节清晰直观,幼儿能快速掌握基本技巧,顺利开展创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充分给予幼儿表达机会,不仅锻炼口才,还培养欣赏他人、互相学习的品质;教学延伸贴合生活,利于幼儿拓展观察视野。
不足
时间把控欠佳,部分幼儿创作速度慢,没来得及完成作品就到展示环节,打击幼儿积极性;材料准备略有欠缺,有些幼儿想做大型作品,冰块尺寸不够,限制发挥。
对冰融化问题预估不足,虽提醒幼儿,但教室温度偏高,不少冰块快速融化,致使作品变形、颜料流淌,影响最终效果。
改进措施
下次活动前,根据幼儿动手速度分层设计任务,能力强的幼儿可挑战复杂作品,慢的幼儿完成简易版,确保都能按时完工;活动中灵活调整时间,适当延长创作时段。
依据幼儿前期反馈,准备多种规格冰块,满足不同需求;增设降温设备,如小型风扇,延缓冰融化速度,保障创作过程稳定。
活动开始前,与幼儿一起讨论冰融化应对策略,集思广益,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与能力。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9
一、活动目标
感知冰的基本特征,知道冰是凉凉的、硬硬的、透明的。
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了解融化需要温度变化,激发幼儿好奇心。
体验玩冰的乐趣,提高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与探索能力。
二、活动准备
提前收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冰块若干,放置在密封袋中保鲜。
温水、热水各一盆,透明塑料杯、小勺子、毛巾若干。
记录冰块融化时间的`钟表,以及简单的记录表(包含冰块外形、触感、融化时长等项目)。
三、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3 分钟)
教师手持装有冰块的密封袋,神秘兮兮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它藏在袋子里,凉凉的,大家猜猜是什么?” 引导幼儿触摸袋子、猜测,引出活动主题 —— 冰。
感知冰的特征(10 分钟)
(1)教师将冰块取出,分发给幼儿,让他们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冰是凉凉的、硬硬的。
(2)把冰块放在阳光下,邀请幼儿透过冰块观察周围事物,提问:“透过冰块看东西,和平时一样吗?” 引导幼儿发现冰是透明的。
探索冰的融化(15 分钟)
(1)教师提问:“冰一直放在这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思考。
(2)将幼儿分组,每组一杯冰块,让他们往杯子里分别加入温水、热水,观察并记录冰块融化情况。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勺子轻轻搅拌,观察冰块变小、消失的过程,用简单语言描述变化。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融化现象,教师总结: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成水。
玩冰游戏(8 分钟)
开展 “运冰大赛” 游戏,在教室一端放置冰块,另一端放空杯子,幼儿用小勺子舀起冰块,快速运到杯子里,看谁运得又快又多,锻炼手部动作与平衡能力,增添活动趣味性。
活动总结(4 分钟)
回顾冰的特征、融化过程,表扬幼儿积极探索、遵守规则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冰融化小实验。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冰格、颜料,让幼儿自制彩色冰块;在科学区放置不同温度的水,供幼儿继续探索冰的融化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幼儿参与热情高,在玩中学、学中玩,收获颇丰。
优点方面:
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冰是冬日常见事物,幼儿好奇心强,易激发探索欲望,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触摸、观察、实验。
教学方法多样,直观演示、亲身体验、游戏竞赛结合,让幼儿全方位感知冰。如玩冰环节,“运冰大赛” 使幼儿兴致盎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团队协作能力。
准备充分,冰块充足、工具齐全,保障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机会;记录表设计简单,契合小班幼儿认知水平,利于初步培养科学记录习惯。
不足之处:
小班幼儿自控力弱,个别幼儿在玩冰、运冰时过于兴奋,出现争抢勺子、推挤现象,教师需加强现场秩序管控与引导。
部分幼儿语言表达有限,虽观察到冰的变化,但难以用完整语句描述,后续要多开展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幼儿准确分享科学发现。
实验环节设置较简单,仅探究温度对冰融化的影响,可拓展探究盐、糖等物质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丰富幼儿知识储备。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 10
一、活动目标
深入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遇热会融化,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
通过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科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大量冰块,盛水容器(塑料盆、水桶),加热垫、温度计,不同材质小球(木质、塑料、金属)。
实验记录表(含实验项目、猜测结果、实际观察、结论)、水彩笔,展示实验结果的大白板。
安全防护手套、护目镜若干,以防幼儿烫伤、碰伤。
三、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小动物们在冬天的冰面上玩耍,突然冰面出现裂缝,小动物们陷入危险。教师提问:“冰面为什么会裂开?冰到底有什么秘密?” 引发幼儿兴趣与思考,引出活动主题。
冰的.特性探究(12 分钟)
(1)教师分发冰块,让幼儿自主观察、触摸,描述冰的外观、质地、温度,巩固幼儿对冰 “凉凉、硬硬、透明” 的认知。
(2)提出问题:“冰和水哪个重?” 组织幼儿分组实验,将冰块放入装水容器,观察冰块沉浮,引导幼儿得出冰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的结论。
冰融化实验(15 分钟)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提问:“怎样让冰融化得更快?” 让幼儿分组讨论、猜测,记录在实验表上。
(2)幼儿分组操作,一组用加热垫给冰加热,一组往冰上倒热水,一组将冰置于常温环境,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观察并记录冰融化速度,教师适时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方法下冰融化的快慢,总结融化与温度的关系。
冰上游戏拓展(8 分钟)
开展 “冰上运球” 游戏,模拟冰面场景,地上铺塑料薄膜当 “冰面”,幼儿分组,用小勺推动不同材质小球在 “冰面” 上滚动,观察哪种小球滑得远、速度快,探讨摩擦力与材质关系,增添活动趣味性与知识深度。
活动总结(5 分钟)
回顾冰的特性、融化原理及游戏收获,邀请幼儿分享感受与发现,教师梳理知识点,表扬幼儿勇于探索、团队协作的表现,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冰的奥秘。
四、活动延伸
布置家庭小作业,让幼儿在家用冰箱自制冰块,观察记录结冰时间;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做 “彩色冰灯” 手工,增进亲子互动与科学探索。
五、教学反思
此次中班科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培养多项能力,成效显著。
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生动,动画视频贴合幼儿思维,迅速抓住幼儿注意力,激发探索欲望,后续环节幼儿主动提问、大胆假设,课堂互动良好。
实验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契合中班幼儿认知发展,从简单感知到复杂实验操作,逐步引导幼儿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形式强化团队意识,幼儿相互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与记录。
游戏环节巧妙融入科学知识,“冰上运球” 让幼儿在玩乐中体会摩擦力概念,加深对科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玩得开心、学得扎实。
可改进之处:
实验时间把控欠佳,部分小组操作速度慢,交流环节仓促,导致个别幼儿没充分表达想法。下次需提前预估时间,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幼儿畅所欲言。
安全指导细节待完善,虽配备防护用具,但个别幼儿玩得投入时会摘手套、护目镜,增加安全隐患。今后要强化安全教育,定期检查防护穿戴,将安全意识根植幼儿心中。
活动评价方式单一,多为教师口头表扬,缺乏幼儿自评、互评。后续应设计多元评价表,让幼儿自我评价实验表现、团队协作,互评他人优点,全面提升幼儿自我认知与评价他人能力。
- 相关推荐
【好玩的冰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
好玩的冰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