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对教学的规划和制定,也是一种安排,通过设计教案,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进行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的吧!
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
德育目标: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
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
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
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
讨论明确:(结构示意)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
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 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
①明确: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
具体分析: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
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 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
②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
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
拓展延伸: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
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
七、课堂小结并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离骚优秀教案08-31
初中课文《乡愁》参考教案11-12
课文《木兰诗》优秀教案08-07
《赤壁赋》课文优秀教案08-04
《蜀道难》课文优秀教案08-04
关于课文乡愁的优秀教案11-12
扬州慢作文_小学生作文04-02
课文《游子吟》的优秀教案08-04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优秀教案08-09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优秀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