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案的评析可以提高教案的质量,下面是幼儿教案评析,欢迎参考!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评析篇一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较自然地进行歌唱。
2、能在歌曲结束时,及时模仿动物叫声或用语言对问句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3、不愿意做懒惰虫,乐意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玩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座位排成“圆形”,并玩过“点兵点将”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蜜蜂做工》。
驾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从活动室外面飞进教室,并在教室里边唱歌边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点兵点将”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问小鸡:“你是小小鸡,你是一只小小鸡?(小鸡没有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能帮助小鸡回答吗?(如: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师边用《懒惰虫》歌曲旋律唱问:你是小小鸡??“边逐个对座位上的幼儿点小鸡。歌曲唱完,被点的最后一名幼儿站起用“叽叽叽”叫声表示回答。
(4)由幼儿建议,教师边唱其他小动物边点兵点将,鼓励和表扬幼儿大胆地利用相应的叫声进行回答。
三、学唱歌曲《懒惰虫》。
(1)看图片,并用语言表现对懒惰虫的理解。“懒惰虫是什么样的人?”
(2)边玩游戏边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教师边唱边点人,唱完后提问:“懒惰虫什么地方痛?”
(3)倾听教师第二遍范唱,然后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动身体,双臂抱紧等)
(4)秒年用手指两拍一下做点人动作,边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四、游戏《懒惰虫》。
(1)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坚决大胆地表现对懒惰虫的否定。
教师:你们是不是懒惰虫?幼儿:我不是懒惰虫。
(2)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或幼儿扮演点人者,边唱歌边点数寻找懒惰者,当歌曲唱完后,被点到这,必须站起来,大声地否定:“我不是懒惰虫”。
(3)讨论活动:你喜欢懒惰虫吗?为什么?激励幼儿争做劳动的好孩子。学习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词:刚才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做挠痒痒的游戏,可开心了!咦,有一条毛毛虫还在睡懒觉呢,大家都去叫它:“醒来啦,太阳出来啦!”可是它却说:“哎哟,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么叫他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做事请。大伙儿生气了,就叫他“懒惰虫”。大树爷爷笑眯眯:“别着急,我来试试”。
2、清唱示范歌曲。
提问:大树爷爷用什么办法把毛毛虫叫醒了?为什么毛毛虫听了大树爷爷的歌会很快起床做事?你听到大树爷爷唱了些什么?
三、情景游戏——唤醒小动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肯早起,爱睡懒觉,你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吗?
活动反思:
歌曲《懒惰虫》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歌词生动,适合小班幼儿。歌曲虽然以“反面形象”出现,但他的教育意义是很显现的,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的概念很宽泛,对于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难度,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现象,因此,我把音乐中的“懒惰虫”特指为不愿早起,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负面影响,我又赋予歌曲《懒惰虫》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唤醒功能”,大树爷爷轻轻一唱,爱睡懒觉的毛毛虫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变成了一个好办法。基于这两个重新赋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贯穿活动始末,有了反复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发了孩子不当懒惰虫的想法,同时帮助孩子感受体会了歌曲的诙谐情趣。新授歌曲必须要有七八遍的反复跟唱,才会被孩子接受熟悉。单调机械的模唱显然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唤醒小动物”,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学会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儿都沉浸在“帮助唤醒”的角色中,尽情地反复自觉地吟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在学唱新歌,而是在游戏。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评析篇2:评析分园小班音乐活动
小班音乐活动《数豆豆》评析
好的方面:
1、
2、
3、从选材上来说,还是挺有游戏性、情境性的。教师的教态比较好特别是后面助教的加入,给音乐活动增加了游戏性,小朋友也比较喜欢玩。
给出的建议:
1、目标制定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比较难,如: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合作游戏等。
2、环节饱和,比如在学唱歌曲中,运用图谱,但是目标没有突破,是否可以把图谱更加儿童化、趣味化。
3、
4、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课堂时间太长。在活动准备上,伴奏音响效果欠佳,是否可以考虑用钢琴现场伴奏,稍微降点调。
小班音乐活动《小猫钓鱼》评析
好的方面:
1、
2、整个环节、目标、准备、过程、教师设计合理,层次清晰。教师教态,活力十足,很放得开。形象活泼。
给出的建议:
1、在游戏环节时,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加入小猫的头饰,这样更能让幼儿对角色分辨清晰。
2、教师在说规则的时候还不够清楚,比如只提到你碰到他时,在你的后面当小鱼,没有说清楚池塘范围,导致幼儿四处分散。
3、教师在第一次游戏后,发现幼儿在玩游戏出现的状况,可以做一个总结,帮助幼儿的第二次游戏。
4、在新教歌曲时,游戏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歌唱,教师可以适当增强唱歌部分。
疑问:教师为什么再最后出现ppt,是为了巩固环节还是为了什么?
【幼儿教案评析】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听课记录及评析07-31
柳宗元《渔翁》评析12-06
将进酒评析11-05
幼儿园听课记录与评析(精选5篇)08-13
《游子吟》评析12-10
温庭筠《送人东游》评析12-06
白居易后宫词评析12-20
背影教学实例评析11-03
《背影》教学设计评析10-09
王维桃源行评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