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那要怎么写好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台阶教案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台阶教案课件 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朱自清的《背影》导入本文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
作者简介:小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小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本文是一篇小说。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跨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四、分析父亲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府。
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思考: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归纳: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研读赏析: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4、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六、疑难问题解答: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A、节约、俭朴;
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
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七、总结存储:
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或象征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八、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则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课件 2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亲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明:这三项目标的设置,分别一一对应了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
二、教学重点
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与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背影》作比较阅读,比较二者在组织材料、命题立意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异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回忆、感受、体验生活中的自己的父亲的关爱自己或他人的动情片段。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说明:由于这篇小说即便是短篇,然而它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仍然显得比较长和难以把握,因此教师教学本课时,预习任务的安排,就是尤其关键和必要了。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的确有许多优点:信息量大,美观漂亮,图文声并茂,但是对于教学语文本质上以“悟”为主的学科而言,老师的言语引领与身体垂范和学生的从心里到行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更为重要的——多媒体重在“图文声”,而“情”,还得的确靠教者与学者的有效互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亲,
是慈祥的温柔。
清冽的日子,
总有淳朴的粮食
喂养一种思想。
远走的那一刻,
父亲
用咳血的肺,
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
总在稻田边
飘远。
如今,
我的花
已结出果实;而父亲,
仍用年迈的肩
挑着夕阳。
父亲啊父亲
我的父亲的酒,
我的父亲的衣,
都已远去。
(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笔者指出,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我做了改动。)
(二)初读——感知父亲
1、检查词语的预习状况。(略)
2、带着下面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A、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B、本文讲述了父亲的故事。
(默读此文,大约需要八分钟)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A、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顺便大致分析一下小说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B、文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
(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为分析人物做初步准备。)
(三)研读——感悟父亲
思考:
1、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2、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3、新屋、新台阶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讨论(题目较简单,可以同桌讨论)
明确:(撮要如下——)
1、提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被人认同、被人尊重。
2、准备造台阶——一年到头几乎不得休息;一块砖,一片瓦,一角票;几十年如一日;为造台阶的工匠们做准备工作,不辞辛劳。
3、“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准备。)
(四)再读——分析父亲
请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仿例填空——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的人(朴实)
父亲是一个--------的人(勤劳)
父亲还是一传统的的农民(任劳任怨、谦卑等)
(在上述“分析父亲”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几乎可以顺口就可以回答出来;我们不必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五)重读——体味父亲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填空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全班一起交流即可)
(六)想读——质疑父亲
思考:
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甚至有人说父亲的精神支柱也倒了。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说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及时。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父亲为造台阶,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真的值得吗?在内心中,应该也有此疑问。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理论上正面反面两种理解,应该都是讲的通的。只是,从理想的角度、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角度而言,从正面来说是笔者所提倡的。)
(七)品读——敬爱父亲
请同学们自己选读、练读课文中感动你的语段;而后,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共赏。并且,在读完后简单说说自己选读这段话的理由。
讨论(略);
交流(略)。
(说明:在上课实践中,学生对课文第五节的后半部分,第十、十一、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七节,第十九节,第二十六节等比较感兴趣;事实上,这些片段,或体现父亲的辛劳、体格健硕,或体现父亲的坚韧与对目标的坚定,或体现父亲朴实厚道,或体现父亲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任劳任怨与谦卑的性情等。这些正好是理解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语段。我选取了其中三个语段,配上音乐,让学生细细品读,更深刻地感悟父亲的性格与品质。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八)拓展——比较父亲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另外,两篇课文描写的都是父亲,这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你的父亲又是怎样爱你的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问题畅所欲言。
(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是,这个拓展必须是建立在有助于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语文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力的拓展,而不是信马由缰、游离到本堂课主题之外的“胡扯闲拉”。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意图与目标来设置的。当然,由于本堂课的容量比较大,把这个环节作为课下作业处理也未尝不是聪明之选择。)
七、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小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小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小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二)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本册书第7课);
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台阶教案课件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3)《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4)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1)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2)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3)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4)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与《背影》比较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2、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3、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课件 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小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一读、整体感知】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认识,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要点,作为复述这篇文章的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几句较完整的话,包括这三个要点,来概括、复述本文。
(通过复述,学生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通过课下、课上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的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读、读懂人物】
通过复述,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地位,受人尊重,“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任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大家对抓关键句理解全文这个方法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将全文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在研讨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①、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相同。
[明确: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③、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明确:描写略。为梦想而努力,不怕吃苦,谦卑]
④、造好高台阶,父亲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描写略。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起来,谁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小结:看来,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较顺利。这个方法看来同学们有所掌握。
(此环节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另外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展示是考虑到学生在表达时不是很完整、连贯的情况,引导他们会完整、流畅表达。)
【三读,读出技巧】
读书还有一境界:读出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就从中借鉴本文写作技巧的几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体会,我们通过分析几个问题来学习。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台阶上费了大段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父亲的脚的细节描写与主题有关吗?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写作技巧: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巧于铺垫
(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注意对问题分层次整理,给每个学生机会,以提高其自信心。)
【拓展延伸】交流——读懂自己
这正是读书之境界:读懂人物、读出技巧,当然,还应该读出自己。那么,谁能聊一聊你自己的父亲,或你知道的父亲的品格或胸怀?(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或所知道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结】
今天文内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我们心潮难平。是啊,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精彩,但他们活的实实在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
建人生重要的支柱。让我们在这一首深情的颂歌中、在内心深处衷心的道一声:辛苦了,我的父辈们,谢谢你们!
(视频播放歌曲《父亲》)
(继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感动之中,更深刻的理解父辈人,为本课画上一个感性而圆满的句号。)
【附板书设计】:
台阶
心愿准备建造熬不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要强尊重坚韧谦卑
台阶教案课件 5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凹(ao)凼(dang) 门槛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
(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
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台阶》
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自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
复述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
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
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然后进行课堂发言。
提示: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
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
法形容。
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
思考题:
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
理解?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题,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
写成“研讨与练习”
调查附近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
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
台阶教案课件 6
知识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
多数同学都能侃侃而谈。有的说上浮山祭祖,有的说糖球会等等。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
不对劲。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这个题很有迷惑性。本来哪一部分都不该删除掉。但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找出其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这其中写的精彩的部分。但是,还真有不少同学都找出了应该删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聪明的孩子,说不应该删除,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虽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谈到一点或两点关键的地方。)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麽?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麽?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简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麽?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那麽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3、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台阶教案课件 7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三、策略和方法:
教师,学生合作探究。(析读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老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
压弯了腰板……今天我们学习一小祥的小说《台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父亲。
简介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小祥,衢州人。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内容(提示:谁干什么?)
2.提示思考:
a、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b、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c、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3、学生表述: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三)研读赏析,领悟人物形象
1.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分析一下。
学生细读、思考、交流。
2.提示思考:
a、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b、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c、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d、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感情?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e、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3、学生表述: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个……的人。
4、主旨: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学生表述:台阶是父亲的……
为了台阶,父亲……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父亲是这样一个老实厚道、谦卑而又要强的农民,那么你认为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吗?若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生:a、实现自我价值,b、追求人生目标c、为了子孙后代……)
2、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成了,父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学生表述:父亲,我想对你说……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选一个角度写下来。
教师
同学们,这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望铭记在心,发愤图强才是!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后记: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教师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教案的特点在于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层层分析故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法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中。
板书设计:
台阶高,老屋:三级台阶拼命硬干
主人的地位父亲坚韧不拔
就相应的高新屋:九级台阶艰苦创业
《台阶》教案 篇11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小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小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小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小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小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小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小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小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小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尊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小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台阶教案课件 8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阐明《台阶》中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就与寓公这一形象相似。
本文是一篇小说,注意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那一句?——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同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敬,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着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五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3)明结构: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整,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跨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一文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1、从哪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心理?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的台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的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父亲是一个很有志气非常要强的农民,他不甘人后,他要立于受人尊敬的人的行列。
2、父亲为了修建新的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捡砖捡瓦,种粮食,砍柴买钱等,准备了大半辈子。
表现了父亲有着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作新屋和造台阶的时候,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为自己能做新屋自豪;勤劳,不辞劳苦。
4、新屋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自豪满足
5、可是为什么“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反而处处“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自在,不习惯,不对劲。
6、小结文章的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或象征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二、延伸拓展:
师生讨论或者辩论:
(1)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胸无大志的人,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2)我觉的父亲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建造新的台阶上去,以满足他的自尊,这样的人生我觉得没有价值。
(3)父亲为了建造新屋,可以说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的程度,这样的异常艰难,本已经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三、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表现出当年的父亲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的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我还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经长达成人”说明盖屋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儿时的'“我”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坐台阶的姿势,又是写台阶之低。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详略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可以详细的写。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脚板心中泥沙和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一段可以看出父亲长年累月干农活,为了造台阶工作很辛苦。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4、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来命题,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深切的感受到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它的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要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课件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父亲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小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踏上台阶认识父亲
1、投影出示,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2、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吗?
三、品读经典,赏析人物形象
(一)走进父亲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
(二)感悟父亲
请同学们用“父亲是_________的人,由_________可以看出”的句式谈谈你的理解。请谈谈“台阶是父亲的”。
请谈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四、自主讨论
1、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3、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谈谈你自己的父亲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吧,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2、读完课文后你有很多感受吧,请说说你的感受吧!
六、小结
七、作业
1、把《我心中的父亲》写在日记本上。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台阶教案课件 10
一、导入新课
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小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小说以浙东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文章结构层次
开端
(1—9段)
第一层父亲年轻时造了三级青石台阶,青石台阶承载了普通农家的平凡生活。
第二层父亲立志造高台阶新屋,含蓄表达父亲的朴实追求。
发展
(10—16段)
第一层讲述父亲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描述父亲在酷暑严寒中的辛苦工作,表现其造屋的坚强意志。
高潮
(17—24段)
第一层描述父亲造新屋的过程。
第二层描述父亲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为修台阶做准备。
第三层描述父亲在热烈的鞭炮声中既高兴又尴尬的表现。
第四层描述父亲将老屋三块青石板撬来,当作新台阶基石,修成九级台阶。
结尾
(25—32段)
第一层讲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坐在新台阶最高层,却感觉不自在。
第二层描述父亲挑水上台阶闪了腰。
第三层讲述父亲失去了往日生机,感慨自己的衰老。
3.请根据已分析的结构内容,用一段简练的文字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2)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明确:文章描写“我”与父亲关系的语句不多,但就此一句中便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凸显出一位慈父形象。
(3)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明确:父亲由于长年从事劳作,脚上积了许多沙泥,表现出父亲的创业艰苦,“唿嗒唿嗒地走回来”不仅是带水草鞋的厚重,也是他脚步的厚重,这里以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位踏实的劳动者形象。
(4)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明确:虽然一无所有,但是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两个“捡”字与一个“塞”字,是无数个日月重复的动作,父亲是一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业的朴实者形象。
(5)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明确:父亲专注的目光,表达了他的决心。他有志气,不甘人后,要自立于受人尊敬的行列,有长远的目标,丝毫不会动摇。
(6)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明确: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看似写出了一个滑稽的形象,实际上是写出了父亲骨子中深藏的朴实与安分,他所追求的“形式地位”得到了,然而骨子中的低调朴实却又让他显得局促不安。
分析总结: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也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辛勤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辛苦,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目标导学三:揭示“台阶”意义,深刻理解主题
“台阶”既是本文的题目,也是本文的线索,父亲的一生,也凝聚在小小的台阶上。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台阶”在文中的含义。
1.“三级台阶”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级台阶”是父亲从很远的山上背下的三块青石板,每块三百来斤重,垒成三级青石台阶。父亲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平时,母亲一边坐在门槛上干活,一边看“我”在青石台阶上玩耍,父亲累了,就在青石板上休息,因此,“三级台阶”承载着一家人的平静和睦生活。
2.“高高的台阶”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高的台阶”对父亲来说,是人生的目标,是赢得一定地位的象征。正是如此,他才不惜一砖一瓦地积累材料,呆呆地望着别人的高台阶出神。“高高的台阶”也是血肉之躯的父亲战胜严寒酷暑、疲惫困苦的精神动力,更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3.“九级台阶”建成之后,对于父亲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个普通农民,省吃俭用、辛苦劳碌半生,终于建起一栋中意的房屋,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九级台阶”,是父亲的人生杰作,他当天就坐在最高一级上抽烟,这看起来不经意的一坐,却是半生的渴望。然而“九级台阶”的建成并没有让他真正感到了地位的提升,骨子中的朴实反而让他觉得十分不自在,不止如此,当这最高的愿望达成之后,他便不复人生目标,很快失落了,这个不服老的人,真的老了。
目标导学四:读懂结局,升华情感
父亲经过了日积月累的努力,终于筑起了“九级台阶”,倘若文章就此带着父亲的幸福戛然而止,那最好不过,但作者却延续笔力,写出了父亲的失落,更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结尾,虽不是悲剧,但却如同有悲剧一般的力量令人哀伤。对于作者如此结尾,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素材: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明确:即便是在农村人心中,也同时藏着物质的梦想与精神的梦想,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生活的改善并不是同步的,作者也许正是窥见了这一点,才安排如此结局。
拓展: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三、板书设计
台阶——父亲——
(线索)(劳动人民)执着 吃苦耐劳
勤劳 朴实
善良 敦厚
有志气 有理想
谦卑 坚韧不拔
写作特色细节描写
对比手法
详略得当
可取之处本课教学从小说文体特征出发,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把握人物形象,完整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将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化本文主题集中于一课时中,内容颇多,学生难以接受。
台阶教案课件 1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朴实的语言。
教学重点
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和文章朴实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重视认识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演讲引入。
1、演讲词:(播放背景音乐)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小祥、现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那一句?
(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
明确: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那些品质?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朴质……
还有善良、执着……
还有点抠门,小气、邋遢(由洗脚洗出一盆黄水可以看出)。
三、合作探究。
1、下面请同学门一小组为单位解决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老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为什么要造新屋造高台阶?
明确:在我们的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说你: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2、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小气的程度,这样的异常艰难,本以十分感人了。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本文用法台阶的组织材料,叙事所以本文的线索就是台阶。“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所以作者在台阶上花费了那么多的笔墨。
文章的主线就是台阶。
文章的题目就是台阶,课文就是围绕台阶写的。
3、提问:这篇文章在写法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看动画、听歌曲,感受如山的父爱。
(播放音乐:韩红的《天亮了》,并由老师讲解以下的内容。)
1999年6月,贵州麻岭游览区发生缆车坠毁事件。23个游人中只有一个2岁的孩子幸免遇难,因为他的父亲在缆车坠地的一瞬间,把他举到双肩上而使他毫发无伤,而他的父亲却摔成了一堆肉泥。著名歌手韩红,依据这个真实的故事作了一首曲子就是《天亮了》请同学们欣赏。
听完了歌我们已被这个伟大的父亲感动了,可我们的父亲呢?回想一下你的父亲他可能没有抚摸过你,在你跌到的时候也可能没有安慰过你,甚至没有依据关怀爱护你的话,你觉得你的父亲爱你吗?你觉得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准备一下,说说好吗?
学生交谈。(略)
- 相关推荐
【台阶教案课件】相关文章:
《台阶》教案台阶详细教案05-09
台阶课文优秀课件(通用14篇)04-10
《台阶》教案12-26
台阶的教案11-09
《台阶》教案范文04-19
台阶课文的教案08-30
台阶课文的教案11-23
语文《台阶》教案02-18
精选《台阶》教案20篇04-18
《山雨》课件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