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2024-07-23 活动记录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9月8题

  主题:新学期伊始,传达科学教研会会议精神。

  内容:

  9月5日,县教研室召开科学教研组长会议,赵老师主持会议,对上学期工作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布署。

  一、各学校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二、赵老师总结上学期工作量:

  教学方面:教师积极性较高,教育观念和学科理念提高较快,涌现一批青年教师,教学中目标定位、细节处理较好,基本体现新课改精神。

  1、加强学科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加强备课力度,教学准备、材料等各环节要做好。

  3、期末考试抽查:校间不平衡缩小,个别班合格率低,要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研方面:

  1、课题研究现状:每个学校都是实验学校,每个教师都是实验教师,实践中要有独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注意问题;科学记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可以把作业作为档案袋,收集的资料可以粘贴,测验题也可以帖贴。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本学期的重点能观察操作的让学生观察操作,宏观的摸不着的、看不到的,微观的、不易收集到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

  3、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探索方式方法,发挥科学实验室的作用。

  二、本学期工作:

  1、准备好课,培养青年教师。预约和随机相结合。

  2、11月或12月上旬或1月,各学校推荐科学课题优秀成果。(论文、案例、课本、课件、活动、课题报告等。)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2

  时间:9月30日

  主题:总结期中考试情况。

  内容:

  三年级:多数学生对基础的科学知识基本掌握,少数学生掌握的不扎实,对实验操作题的掌握有所欠缺,而对问答题、附加题等需要灵活思维的题则掌握不够完全、灵活,个别学生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好。

  改进措施:1、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2、平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3、要注意及时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年级: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因此判断、填空题、连线题出现的错误少,实验方面的题一般,明白道理但有个别同学讲得不清楚,总体看还可以。个别学生写错字,审题不认真。

  改进措施:

  1、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2、加强分析问题的训练,多指导

  3、多复习,多巩固。

  五年级:学生整体对知识掌握较好,实验题掌握得很好,个别填空题掌握得不牢,用词不当。

  改进措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3

  时间:9月23日

  主题:科学、自然课堂上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内容:

  教学的阵地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本学期将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学生喜爱、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模式,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灵活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用幽默和谐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用赞扬和鼓励的语言张扬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孩子送去春天般的温度和母亲般的关爱,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进入科学学习的殿堂,成为科学的探索者和追求者。

  每课的教学中,在确立知识目标、探究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确立人文目标,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除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与人合作,关爱他人,勤于奉献,团结向上的进取精神,成为一个知识与能力兼备、行为与习惯同在、品德与才智并存的健全的人。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拥有享受学习的权利,也都具有受到关注的权利,要生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4

  时间:11.14

  主题:什么是好课

  内容:

  课程改革以后,由于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教学目标又由单一到多元,判断怎样的课是不是“好课”就更加复杂了。复杂就复杂在“体现新的理念”和“落实常规要求”似乎产生了矛盾:是更重视“体现新的理念”呢,还是着重“落实常规要求”?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课堂的实际入手。

  用组合的办法,可以把各种各样的课概括成四个类型:体现了新的理念,常规要求也落实;体现了新的理念,常规要求落实得不够好;理念陈旧,常规要求落实得好;理念陈旧,常规要求落实得也不好。什么样的是“好课”?当然是第一类,第二类也不环,第四类估计大家都不会赞成。现在的分歧主要在第三类:这样的课是不是“好课”?它和第二类比较起来,那一类更值得肯定?讨论一深入,麻烦就来了。

  首先应该前面说的第一类,即使不得已而求其次,那么也会选第二类而不是第三类。可能还有些老师对第三类课感兴趣,觉得这样的课节奏紧凑,课堂环节安排得滴水不漏,学生很不容易得到结果,有时课堂气氛还很活跃,于是有的都是就欣赏得不得了,认为是“好课”。其实,这判断的不同,是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缘故。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什么理念呀,只是觉得别人怎么做好就怎么做。不对“觉得别人怎么做好”,实际上就是在做判断,就要依据一定的理念,不过不是自觉而是自发地用“别人”的理念作为自己的理念念不忘,弄不好就是把传统的理念作为自己判断一堂课好坏的依据。比方说,“结构紧凑”,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还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来设计的?“安排得滴水不漏”是否安排了学生收集事实和整理事实的时间和条件?“学生很容易得到”的“结果”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还是教师暗示或者灌输的?“课堂气氛”“活跃”是表面的热闹还是学生以自内心的兴趣?理念不同,对这现象的看法也会两样。

  一堂课的评价和判断,直接影响自己备课的思路。人人都希望自己上出“好课”来,但理念不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5

 时间:20xx年2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 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 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 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 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因为没有正负数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正确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可以用“移负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补充解题方法。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6

  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

  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我针对《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赏识教育课,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门功课一直以来教师都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一课书中就只有简单的几张图片、几行字,教师上课时大多都只是让学生看看图读读书而已,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导入有趣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40分钟的品德课也是如此。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导入有牵千发而动全身之妙。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能是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标,而且还能激发是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的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规定教学任务与目标,创造一个别有新致的导入。思想品德课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讲故事导入等。

  二、“真实”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既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要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说,这样就可以实学生在课堂上进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其在“学中动,动中学”,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合发展生活”理念实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教材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属于精心挑选的“美好生活图景”,都实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合主动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了教材中的价值目标。

  三、丰富多彩的总结。

  每一节课的精彩总结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

  1、谈话,2、表演。

  所以我认为,只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事实生活的经验,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达到了教材中承载的“感受”“体验”的价值目标。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7

  一、成绩质量分析统计表

  二、试卷结构分析

  1、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课标》7—9年级所规定的三个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各领域分值分配基本合理:

  本份试卷立足考查学生今后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还加强了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较好地贯彻了以《课标》为评价依据,保证了对《课标》主干内容的考查,需要提出的是,第26题涉及到了“猜想论证”这一从殊到一般的探究性思想方法,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2、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

  3、试卷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8∶1∶1,难度值为0.75,这样的比例基本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并兼顾到本市普通高中招生的实际需要。

  三、试题特点

  1、本卷有不少新的特点与亮点,总体上看,本卷的表达简洁、规范,图形优美,语言亲切,可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动力,关注了对数学核心内容、数学思考、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了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主观形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开放性试题、应用性试题、信息分析试题、操作设计试题的设计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完善,给学生创设了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还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数学教育价值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2、学生对定义一种新的'运算感到陌生和不理解,这里得分率明显偏低,以往的中考大题中也出现过类似定义一新的运算、曲线、点,但这方面还没能够引起我们的老师、同学的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训练。

  3、第25题是一二次函数与几何中的折叠、对称变换、作图、推理、计算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展示出学生操作试验、观察、分析、推理和空间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标》中的数学思考理念,其中第⑴⑵小题完成很好,对于第⑶小题开性的问题: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是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直接答出所有的坐标(不要求写出求解过程)。学生考虑的满足条件的点,不是很全面。

  4、第26题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第26题几何变换中的探索性问题,关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变量”这一重要的数学基本理念作为考查核心,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所关注的“图形变化过程的基本规律”的理念。各问题环环相扣,难度逐级递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通过探索几个特殊具体的情形中归纳猜想出一般性结论,从中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数学思考方法,也考查了学生观察、探索、转化、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第⑴⑵小题完成较好难度值分别为0.72、0.55,第⑶小题要洞察(猜想)上述(用含的式子表示)一般性结论,再进行证明你的猜想,这道小题的难度值约是0.16,偏难,区分度为0.45。

  四、教学中的建议:

  ⑴加大力度钻研《课标》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领会课改精神和评价理念。

  ⑵注重双基,着重能力,渗透思想方法,更要着眼从事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情况。

  ⑶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⑷加深图形变换认识,建立运动和图形变换的空间观念。

  ⑸新课程把坐标归入到图形与空间这一块中,明显提升了数形结合的要求,应当多加训练。

  ⑹创新读写能力急需提升。

  ⑺加强对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迁移能力,对定义新运算等有关数学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⑻多让学生研究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题、探索题、操作设计题、应用题、规律题、信息分析题、课题学习等等,开发学生潜力,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8

  时间: 20xx年4月4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马冲

  内容:

  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教师进行集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9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1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一)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主讲:孙娟

  内容: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有一次,我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那位教师告诉我:“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成功!”这位教师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0

  时间:11.28

  主题:科学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内容:

  科学课给了我们全体科学老师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每天在科学课上认真地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幸福并快乐着。在忙碌中,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科学老师,你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探究氛围的创造者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一位科学老师都会发现,光把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那是非常不够的,片面的。孩子们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需要动手操作。因此,科学老师就像舞台中的导演一样,根据“剧本”,也就是教材,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创设有趣的探究氛围,打开探究的大门,热情地邀请孩子们进来,演出有声有色的科学课。

  课外:科学课并不总在教室里上,有时候在操场上,在时候在田野里、树林里。科学来自于生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探究中:老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求“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向同学质疑,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当堂交流的机会。

  课后延续活动中:

  科学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课外:在科学课前,老师最要紧的催化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们看看科学教材。在课前让学生去看书,了解本课有哪些内容,对顺利进入探究活动很有利。

  课中:教师催化剂角色表现在汇报交流时“启发思维,点拨开窍”。教师要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推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希望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一旦出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就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拉,甚至打断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课后延续活动中: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1

  时间:10月30日

  主题:灵活使用新教材

  内容:

  一、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把活动准备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要分步骤、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活动准备。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准备。其次,在学生对活动准备有一定硬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己做准备。最后,使活动准备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灵活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引信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将研究到课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二是将拓展活动中的'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外。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为一体,同时还承担着验证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任务,不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还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灵活运用评价形式。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业、测验或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每一步的付出都得到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灵活利用教学资源。

  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2

  时间:20xx年10月23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低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

  活动资料: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今日上课真没劲,提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没好好预习,问题提出来,都不明白到哪里去找。”

  “是的,上课的时候就那么几个好学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来,一句话也没的。”

  “仅有学生字的时候热闹一点,拼拼读读,分析字形,找朋友组词,他们喜欢的。”

  “我们班也是,尤其是课文学完以后的说话训练,要么没人说,要么一个人说了什么,后面的人再把他的话重复几遍。”

  在办公室,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交流”。近几年来,我一向任教于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自我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种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现象:学生字时异常热闹,“教师,我!我!”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一旦遇到学生字的环节,就异常激动,边举手边叫着,仿佛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机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似的。可是在学习课文环节中,遇到“怎样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即使我微笑着鼓励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他们也会为难地皱皱眉,摇摇头。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是学生预习没做好吗是他们上课时没有积极动脑筋吗还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在校内外听课时,我一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很重要。就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问题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形象思维本事较强,抽象思维本事较弱,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操作起来就更难了,尤其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明白应当如何思考,课堂表现必然不积极,课堂就会显得冷清。如果把问题具体化,分成一个个能够从文本中找到的小问题,经过小问题的解决,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怎样样”,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个抽象思维本事培养的过程。

  二、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根据课文资料,设置的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推进。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性,能够兼顾到理解本事和理解本事不一样的学生,《44、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中,从一个“迟”字的提问到四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再到“为什么山里桃花开得迟”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读懂了课题,由课题质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这样的课堂还怕不热闹吗课文学完后,教师与学生分主角对话:“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么啦”“山上感觉怎样样妈妈给你带的小棉袄用上了吗”这些看似随机的小问题帮忙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提问的语言要清晰、准确

  教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意图,都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所以问题本身应当表述清晰、准确。如在教学《19、熊猫妈妈听电话》(一年级下)一课时,教师问“熊猫妈妈是怎样听电话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模糊,因为文本中没有诸如“高兴地听电话”这样的词句,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这个问题也没有准确地表达教师的设计意图,即找出文中“熊猫妈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再一次去听电话”这三句话,并体会“去”、“再去”、“又一次去”这三个词语表达的含义。所以,学生在回答时多找了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的对话部分,而不是教师所预设的三句话。

  四、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结合。

  课堂教学中既然教师的提问,就会有学生的回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将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岂不是能够一举两得最常见的结合如:教师用“为什么”提问时,给学生的回答设计好模板——“因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为——。”赵教师用师生分主角对话的形式结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有时一些抽象的问题也能够经过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降低难度,如《31、掌声》(二年级下)中,残疾女孩范小君经历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让孩子理解两次掌声蕴含的不一样意义呢这种情感用语言难以名状,即使找到了“鼓励”与“赞赏”这样的词汇,依然难辨彼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训练:

  [教学片段]

  当两次掌声响起,师适时引导:

  师:那掌声热烈、持久,好像在说:。

  生1:范小君,你大胆地走上去吧,我们不会嘲笑你的。

  生2:小君,你真勇敢,我们支持你!

  师引读第四小节。

  师:当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好像在说:。

  生3:小君,你真棒!

  生4:小君,你真了不起!没想到你的普通话这么好!

  这样,学生在练习想象说话的同时,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三雕。

  课堂教学中,一个个问题的设置串起来,犹如一条线,它牵引着孩子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文本,走进作者。

  2、教师谈精选适合低段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根据无意注意规律,寓教学于游戏中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十九世纪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低年级学生只要听说让他们玩游戏,心理就会立即处于兴奋状态。心理实验证实: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如一年级6岁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时间只能持续15分钟左右,二年级也只能到达20分钟左右。因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游戏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资料上,是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二)根据儿童记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将小学生的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势,他们以形象记忆为主,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记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记住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能够把字母形象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教学声母“m”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利用两扇门的形状记“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动作记“m”的音,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很快就记住了。再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编顺口溜帮忙儿童识记:张大嘴巴aaa,嘴巴拢圆ooo,小嘴一咧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空出uuu,撮个小圆üüü。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借助感知来理解概念。

  1、学生对教学资料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要把课文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到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就必须借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充分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经过联想来理解课文资料,是贴合低年级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的,这对于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的整体认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仅有懂得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发展。

  3、教师谈教师专业发展

  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本领。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善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4、校长讲话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我们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做好笔记。多总结,写好教后记。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3

  时间:10月17日

  内容:提高自身水平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内容:

  结合校长召开的科学教师会,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促进实验教学。

  一、要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所涉猎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一个专业型教师。尽管我们的工作都很多,不仅仅是科学、自然教学一项,还担任着其他的工作,但科学自然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

  二、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提高,实验教学是科学自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材中的实验,要提前进行准备,不成熟地及时向卢老师请教,不能在课堂中请卢老师去帮忙,或者是请卢老师进行演示实验,而要把工作做在前,提高请教,进行操作演示。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4

  时间:12.5

  主题: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内容:

  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以前比较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引导、启发、探究、帮助、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能从认真听讲,认真做实验转变为细致的观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在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合作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提高。所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教师体会到用新教材教,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问题也多了,特别是学生能主动向老师和学生提出质疑,课堂教学的民主也会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如教材中内容过多、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教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大班额下学生纪律的调控、教学时间的正确分配、实验中学生对问题的选择、学生学习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的处理,会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反思与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师怎样挑战自我

  南京师范大学陈红霞老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从表面上看是不少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活动的实际与走向与教学目标往往不一致等。实际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对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掌握,也就是说,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全理解,因而导致把一些违背科学思维方式的东西推举为精彩、成功的科学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还很多,如把质量等同于重量、把空气的对流说成是风的形成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不够,如不加以提高,它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省教研员曾在新课程研讨会上指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更要学习初、高中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怎样正确处理教材

  综观三年级《科学》新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既呈现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课本图文并茂,以图为主,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同时教材也一改以前教学内容偏少的'现象。但教材同时也反映出某些课时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单元的学习内容与现有的学生学习条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等实际情况。

  新教材给教师自行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利,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浮和沉》一课中,教材安排了4个教学活动,由于活动过多,教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完不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删除第一个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的教学内容;从第二个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开始;教与学的重点安排在物体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中;第四个思考与讨论可结合在第三个活动中进行,这样将四个教学活动合并成两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直到最后解决问题。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但也有个别课时的内容显得偏少,只要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激活教材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发挥想象,就能收到教材和学生思维双赢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

  ⒈问题的选择

  理想的科学课教师总能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讨论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观察与实验解决问题。但在许多课存在着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不一致。如问题的方向不一致、问题的数量不一致、问题质量不一致,导致教师一时无法判断该选择什么好?如果不采纳学生所提的问题,会不会是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如按学生的意见去做,会不会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与方向?

  在问题过多的处理上,就要看教师处理问题的策略了。可以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并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和材料。这样的学习任务分散,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有些小组的研究可能失败,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失败后的成功更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⒉纪律的调控

  我们的每班人数都超过30人以上,三年级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时期,如果不让或少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有悖于科学的宗旨,但太多的活动也会给班级纪律的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能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就能较为有效地调控好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⑴控制活动的数量

  三年级科学课有些内容活动比较多,如果对活动不加控制与整合,一节课过多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将会造成课堂纪律的失控。特别是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期,要更加注意控制好活动的层次性。有些教学内容活动比较多,如果再加上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等,其它的教学任务肯定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和问题进行组合,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我觉得一节课一般组织2—3次活动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又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得到充分释放。

  ⑵控制材料的呈现

  有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就需要为学生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教学中学生实验材料的呈现,对一节的学生纪律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让小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许多的实验的材料,电池夹、小灯座、导线、开关等,再加上学生自备的电池、小灯泡,如把这些材料提前放置在学生的实验桌上,势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如将学生的实验材料适时地呈现给学生,就能保证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一致性,又能有效地控制好教学秩序,使各个实验能得到顺利的开展。

  四、学习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课堂随意性评价,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颗闪光的小星星,都是对学生最高的奖赏,而学校实行的激励章,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我们只有在教学的实践中去探索,在实践中去创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的管理机制,使科学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5

  一、 学科组长介绍:

  “课内外的童话阅读指导”活动的发言稿

  各位老师,毋庸置疑,童话,是孩子们成长的好伙伴。怎样引导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常常谈论的话题。这话题里面既有课堂教学研究,也有课外阅读指导的探讨。因为,童话无处不在,课本里有,课外书里更多。童话历来跟每个孩子如影相随哪!

  我们的思考是:一、要重视教材中的童话教学,因为它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读得好,能以一当十。二、要认识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更有赖于课外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语文知识的获得,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得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得多。大概有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这次我们展示的主题是“课内外的童话阅读指导”。一方面是研究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另一方面,也展示我们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当然,这还很不成熟,仅仅是在进行一种探索,我们把这种探索展示给各位老师,就是想得到宝贵的意见,建议,以利于我们学校的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经典阅读研究课题的道路走得更顺利,经验更丰富。

  我重点谈谈第二堂课。

  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一些学生并不爱看书;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面对一篇文章,浏览一遍就算了,收效甚微;多数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纯粹是“读”而已,语感不强,感悟不够。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而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师恰恰研究得最少。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后,开始尝试探索。起先,我们开展主题阅读,以某个题材为一个专题(科普类、寓言类、历史类、童话类),以作家的作品为一个专题(朱自清、冰心、郑渊洁、杨红樱)。

  后来,我们发现,老师们各搞各的,产生撞车、重复。还有,低中年级不十分适合这样围绕一个专题来搞。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组的组织协调作用,低中高分段衔接,才能把研究再推进一步。

  这学期,我们注意到在中年级学课本童话的基础上,倡导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的童话书,是个不错的思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整本的童话可以说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选了。这样的阅读活动孩子们一定非常欢迎。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也是各有妙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喜欢先介绍书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有的则是读后交流汇报,介绍自己的感悟。张春华老师的读书指导活动课,是读后的交流,既注重学生读书的个性化感悟,也象长者一样,民主平等地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思考过程跟学生分享,还层层深入地对安徒生童话的题材、人物、作者不断地进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好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读一辈子,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品出的味儿也不尽相同。我们的张老师已经成了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了。她在给我们介绍教学设想的时候,让我们惊叹:她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的一生遭遇,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她自己的见解,谈得深刻而细腻、独特而丰满,使我们觉得已经完全不跟她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所以,教学设计中的很多灵感,都是张老师智慧的结晶。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尝试肯定有许多不足,请大家多给我们指导和指点,让我们得到启示,谢谢!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相关文章: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07-15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精品)07-20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06-24

教研活动记录05-25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荐】06-27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15篇(精选)07-20

小学综合实践教研活动记录02-10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02-10

英语教研活动记录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