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1
观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观察对象:“娃娃家”的五位幼儿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5日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小三班教室 “娃娃家”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也要了当妈妈”,原来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经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欣欣和萱怡:“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萱怡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欣欣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钲文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泓博”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梵希点点头说:“我家也是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萱怡来当‘妈妈’, 欣欣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萱怡最终当上了“妈妈”, 欣欣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观察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自己选择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调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2
观察目的
给幼儿发挥自己的空间,培养幼儿自信心。
观察对象
小罗
年龄:五岁半
观察实录
户外活动时我和班里郭老师正在组织幼儿游戏,突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小罗在爬双杠!”我急忙向双杠方向走去,看到我,锦易的眼睛露出了一丝恐慌:“刘老师我错了!”我问:“你哪里错了?”“我不该爬双杠,我……”
锦易受惊后那怯怯的样子把我给逗笑了:“锦易,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么?再上一次?”锦易有些吃惊。“是啊!再上一次,老师相信你能爬到顶端!但你一定要答应老师,保证自己的安全!告诉老是,能不能做到?”“能!!”锦易回答的`很坚定。“小朋友,我们给锦易加油好不好?”“好,小罗加油!”“小罗,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语气里,在小朋友的助威声中,小罗改变脸上那种恐慌的神情被一种自信所取代,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顺利爬到了头。
分析评价
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禁锢,并自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受伤害,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在失去很多快乐的同时,也失去了大胆去“挑战”、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泯灭了孩子的上进心。
措施
针对幼儿某种自发的。、颇具冒险性的行为,我们在保护孩子的安全,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受我们“好意”的同时,更要积极运用语言激发孩子童趣、培养其进取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3
观察记
纸杯搭搭乐
幼儿姓名:
中二班部分幼儿
幼儿年龄:
5岁
环境:
教室里的建构区角
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时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建构游戏,能初步感受分工的乐趣,体验合作搭建的快乐。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各自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游戏,其中小董、周周在建构区选择了纸杯开始搭建,其他几个孩子则又选择了一些泡沫积木与纸杯一起搭建活动,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搭建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孩子们游戏。
开始小董和周周正在专心的搭建着。这时在一旁的小杰突然走过来“哗啦”一下推倒了他们的成果。周周急了,站起来直跺着小脚嚷起来“老师,老师,小杰把我们的杯子推倒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杯子散了一桌,小杰躲在一旁,偷偷的看着我。泡沫搭建区的小倪跑来说:“没关系,推倒了我们可以再来搭一次啊,小杰,你帮我们一起建城堡吧”
听小倪这么一说周周不闹了,小杰也笑了,加入到了搭建的队伍中,他们有的运输,有的搭建,玩的。可开心了,渐渐的城堡搭的好高好高。周周和小倪搬来小椅,站到上面继续搭建。
这一举动被小杰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着周周说“小心哦,我来扶你”大宝也跑来说:“我来给你们递杯子吧”。看到他们合作开心的游戏,我在一旁朝竖起大拇指。最后他们玩起了城堡公主的游戏呢!
分析评价:
1.通过建构游戏,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对建筑成果的审美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他们在游戏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小倪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发生的`矛盾、冲突到后来的互相关心,都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4.伴随着游戏的进程,孩子们将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成了表演游戏,游戏中他们又将纸杯想象成城堡围墙,玩起了公主王子的游戏,非常投入。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4
图书区是我最近观察的重点区域,在这么久的时间内,我看到幼儿在区域中不断的进步,我也在不断的解决区域中各种存在的问题。现在基本上能安安静静的坐在凳子上看书,并能一人一本书,看完后把书送回家后再去拿另一本。在进入阅读区时,我让幼儿自主选择是否要来阅读区来,一次只能限制六个人,如果还有人想来就到下次活动中再来,这样幼儿就不会争着都想来的情况。
在阅读前,我都会交代阅读的规则,“轻轻拿,轻轻翻,认真看”,还有就是一定要安安静静的看书,不撕书,看完把书送回家,要按书的`页码顺序翻阅。在我指导幼儿时,我都是温柔抚摸,轻声言语,深情眼神的,充分调动幼儿看,听,说的能力,让幼儿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幼儿都能基本上看懂一些读本,绘本的故事情节了,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我们实行下午区域活动,让幼儿能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这周主要关注的是阅读区,多培养幼儿爱读书,爱看书,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有些不知所措,但开始借鉴了一些同事的意见,掌握了基本的区域活动流程,充分来发挥区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从我实行中来看,根本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程度,值得让我反思一下接下来怎么来进行以后的活动。
一开始我在网上查到了很多的关于阅读区怎么开展的资料,有些比较实用,但有些不太实际,不适合我本班的实际情况,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进入区角时,我把整个教室里的区角都向幼儿介绍完整,方便幼儿以后选择区域。在进入区域时,我还特意教幼儿每个区域中有些要注意的事项。但实际我在操作的时候,幼儿根本不听你的,自己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教室里一团糟,乱哄哄的。从初次开展活动后,我会记录了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考虑了幼儿小班的年龄特征和本班情况方便下次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5
观察背景:
小馨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女生,平时只是奶奶带着,妈妈工作很忙,偶尔会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奶奶来送小馨,妈妈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交待我们她的牙齿不好,吃东西会很难吃,她做事的时候还很慢,让我们督促他一点,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让我们多关注一点。确实刚上几天的时候她出现了妈妈说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吃饭不好,不会主动问老师要东西,不交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过最为严重的还是她到现在为止都不认识自己的学号。
观察实录:
镜头一:还没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知家长孩子的学号,以便家长在家里帮忙孩子认识小馨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拿错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学号的东西她都找不到,我们问他几号的时候,她只会说“嗯?我是几号?”反问我们。
镜头二:吃水果吃饭的时候,老师会说,“小女生先来拿水果,小男生再来,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小馨还没过来,问他为什么不过来拿水果他也总是会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小馨对于自己的学号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小馨说过,他自己是多少号,但是小馨只是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他可能觉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小馨学会了没有,在幼儿园的.话,因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小馨又是适应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问她是多少号的时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号,就分不清了。
2.因为这是认知的问题,小馨不仅对自己的学号很模糊,也对自己是那男女生的问题很模糊,所以导致老师问男女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还是小女生,加上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可能也没有认真的教过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区别。
措施:
1.趁小馨妈妈偶尔休息来送小馨的时候,和妈妈沟通过,妈妈说确实对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在操办一些事情,奶奶呢,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所以导致了现在小馨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好,和小馨妈妈说了小馨不认识学号,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问题以后,妈妈说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给小馨。
2.配合妈妈在家教给小馨认识自己的学号,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小馨的学号增加一些小标示,更加有辩认读,每次分水果的时候,也会特意的提高女生的声音,让小馨意识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小馨从刚开始到现在是有进步的,刚开始对自己的号是一无所知,在家加强了认识和增加在幼儿园的标示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号码,现在不用有小标示都会认识自己的号码了。
其实孩子的认知慢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妈妈也意识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严重,所以现在妈妈也尽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6
观察对象:姜涵润 阮怡泽 王雨欣 黄文烁。
过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相关文章: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09-29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05-10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优秀】05-29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12-05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经典6篇)05-30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集合(6篇)05-30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11-03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7-11
区域观察记录小班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