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2023-03-27 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

  教材分析

  以“去小动物家做客”为活动主线,寓教于游戏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学习做客的基本礼仪。

  活动目标:

  1、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学习怎样做客和接待客人。

  2、尝试吧动物和他喜欢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吧动物和他喜欢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活动难点: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学习怎样做客和接待客人

  难点形成原因:孩子们对如何正确做客和做小主人缺乏经验

  难点解决策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过新年做客的情境

  新年的时候,你去谁家做客了?他们是怎么招待你的?

  新年的时候,谁来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招待小动物客人

  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等动物图片,师幼谈话:谁来了?我们应该怎么问好?

  学说:“XX你好,欢迎你来我家做客”“请坐”等礼貌用语

  讨论:客人来齐了可以怎么招待他们?

  给客人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讨论:客人肚子饿了,他们吃什么?

  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一页“喜欢吃的食物”,让幼儿联系根据动物爱吃的食物进行连线。

  3、 游戏“客人来了”

  教师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请幼儿扮演客人,另一位幼儿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设计依据:

  回忆新年做客经验,引起谈话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已有经验

  将做客的礼仪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学习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礼貌用语,是孩子们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印象更加深刻。

  活动反思:

  新年刚过,对新年中发生的情境幼儿一定都还历历在目,因此本次教学活动适时抓住了教学契机。整个活动通过小动物做客的情景贯穿,让幼儿亲身体验学习。

  活动导入,请幼儿回忆新年的做客场景,引起谈话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对做客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开展做经验铺垫。然后以拟人化的情境表演作为贯穿,并将做客的礼仪融入到表演中,在实践了做客礼仪的同时,也锻炼了对话表演的自信,引导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表演,使孩子们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印象更加深刻。表演让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自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认知,真正体现了游戏的有效价值。

  反思不足:

  (1)提问不够明确清晰: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通过两个问题的谈话来引出话题,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似乎模糊不清,回答的内容都一样,思维没有扩散,无法体现导入活动的价值;

  (2)操作活动的细节关注不够:对于练习内容,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但操作中的连线,许多幼儿画得不够清晰,随自己主观意愿来画,教师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不到位,应将操作规则表达更清晰准确。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2

  活动前评析

  清晨,当我站在幼儿园教室门口向每一位小朋友问好时,我总会发现一部份刚入园不久的小朋友总是急忙躲到家长的身后,最后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好半天才轻轻地哼出一句听不清的问好声。只有少数孩子能大方地对老师回敬一句:"早上好!"或是摆摆手,鞠个躬。通过我与孩子们的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之后,我发现孩子们不是不会说,而是缺乏在不同场合与对象交流和对话的经验,因此表现出不敢说的行为,甚至惧怕在许多人面前大胆地表达与交流,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扭捏与躲闪和跑开等现象.因此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的参加活动,对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兴趣.

  2.尝试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3.能克服心理的胆怯与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

  1.电视机 电脑 <<天线宝宝>>碟片 录音机 <<找朋友>>音乐 图片若张

  2.幼儿人手一个彩色眼罩

  3.邀请部分家长和园内老师

  活动过程实录

  一.师生问好.鼓励小朋友大胆的介绍自己.

  1.鼓励幼儿有礼貌的和客人们集体打招呼.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后面的这些客人吗?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鼓励幼儿大胆地单独向客人们介绍自己,并送上小星星以示奖励.

  指导语:客人们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可是他们不知到你们叫什么名字?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

  1.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引导幼儿说说天线宝宝们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导语:还有几位小客人看见你们都会大方地介绍自己,它们也想想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是谁?

  (2)播放动画片<<天线宝宝>>.

  (3)交流讨论.

  指导语:天线宝宝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听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里怎样?

  2.听音乐尝试与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种打招呼的方式.

  (1)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打招呼.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天线宝宝的样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讨论,利用图示梳理记忆.

  指导语:你们刚才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儿说,教师一边用图示表示,帮助幼儿记忆和整理.)

  3.幼儿尝试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

  指导语:让我们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们一起来玩玩打招呼.

  三.游戏:蒙眼行走,体验寻找伙伴后的惊喜.

  1.出示彩色眼罩,帮幼儿戴上眼罩,体验蒙住眼睛后的一些紧张心理.

  指导语:这是什么?猜猜它可以做什么?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听音乐与同伴共同体验蒙眼合作游戏的乐趣.

  指导语:现在我们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来和朋友玩游戏"甜甜的招呼".当你听着音乐蒙眼找到一个新朋友时,自己拉开眼罩,和他来一个甜甜的招呼.然后又蒙上眼罩.继续找新朋友.

  四.结束活动

  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别.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打招呼的生活经验,对熟悉的同伴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所以设计此次活动,希望通过创设一个同伴互动,场景变化的交流空间,让幼儿探索多种打招呼的方式,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以增强幼儿在其它变化场景与对象的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从实际的活动效果中,我们也同样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教育目的,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会了许多与同伴打招呼的方法,轻松的游戏情境让他们感觉其乐无穷.同时,这一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是一次充分利用了家长和别班老师资源的社会活动.

  找朋友音乐: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抱一抱,亲一亲,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笑一笑,问声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学习穿衣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坐成U型座位。

  2、摇篮曲、鸟叫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重点: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品德)

  1、一位老师与一位幼儿分别扮演妈妈与宝宝

  “妈妈”拿着衣服向宝宝走来:宝宝起床啦!

  “宝宝”睁开双眼,伸个懒腰。

  “妈妈”:“来!妈妈给你穿衣服。”

  “宝宝”:“不要!不要!妈妈我自己来,我自己穿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问:刚才你们看到了谁?妈妈说了什么?宝宝说了什么?

  师:那你们会给自己穿衣服吗?

  二、学穿衣(重点。策略:通过实践活动,运用儿歌的形象化语言将穿衣服的一些动作与儿歌融合)

  1、请全体幼儿尝试穿衣服,教师一旁进行观察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有的小朋友会穿了,有的小朋友还不会穿,没关系。请一个会穿的小朋友到前面来穿给大家看看吧。

  2、教师重点示范穿衣服的伸袖子的方法,请幼儿徒手跟着老师一起做。

  (1)(告诉幼儿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先把衣服的`正面对着自己,两只手抓住领子,宝宝们找到领子了吗?这个动作叫“捉领子”。

  (2)看好老师现在要干什么?把衣服翻过来顶在头上,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们就说“盖房子”。

  (3)看!老师的手像小老鼠吗?看好哦,小老鼠张大了嘴巴,在什么?(咬袖子)你们的小老鼠呢?也请他一起出来吧!咬住袖子了吗?(教师进行观察)

  小老鼠咬袖子出洞子(教师动作示范)

  (4)你们的两只小老鼠都出来了吗?最后,两只小老鼠吱扭吱扭地爬到房子上。

  3、完整边念儿歌边徒手学穿衣服

  我们现在一边穿衣服,一边把儿歌连起来念一念吧

  4、幼儿边念儿歌边穿衣服。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不但学会了穿衣服,而且还学会了念儿歌。

  三、穿衣服比赛(重点:能够熟练并独立地穿衣服,以竞赛方式进行提高幼儿积极性。)

  1、(播放摇篮曲音乐)师:这个音乐告诉我们要干什么?(睡觉)提醒幼儿把自己的外套脱掉,挂在小椅子上。

  师:(教师引导幼儿在前面座位上作出睡觉的姿势)夜晚静悄悄的,小宝宝们睡着了。

  2、(播放鸟叫声音乐)师:宝宝们,天亮啦,起床喽!我们要准备穿衣服喽!还记得我们刚才的儿歌吗?快去拿好自己的衣服,我们来比比哪个宝宝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

  师:如果你有困难可以请边上的小朋友帮忙,别忘了和他说谢谢哦。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穿衣服)以后午睡起床后,小朋友就可以自己穿衣服。而且宝宝们在家里自己的事情也要自己做。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4

  活动背景:

  “呜呜呜。我要妈妈,妈妈来啊。”

  “呜呜呜。老师,他抢我的玩具。”

  “老师,他打我。”......

  每天小朋友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不久,年龄较小,常常任性的发脾气、哭闹,不善于与人沟通。因此,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加以延伸。通过这活动,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知道开心的娃娃是最美的娃娃,逐步做到情绪稳定、愉快、不哭、不任性。并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能主动地向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能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达。

  2、学习安慰和关心同伴,尝试将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

  3、初步尝试与成人交谈,敢于用简短的语言讲述视频内容。

  活动准备:

  1、在班上墙壁布置设计师生每人一间“情绪小屋”。幼儿自由选择“情绪娃娃”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每天进行)

  2、大型可变的“情绪娃娃”,各种反映幼儿情绪表化的视频,及小型“情绪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心游戏:音乐游戏“找朋友”。

  带动幼儿进入开心情绪。

  [小朋友欢快的做起了游戏,友好的互相找好朋友,有的还几个小朋友一起游戏,玩得开心极了]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他们有一个开心的心情。)

  二、通过“情绪娃娃”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

  1、让小朋友从“情绪小屋”中拿出今天放进去的“情绪娃娃”,说说自己放的是什么“娃娃”?

  [幼1:我放了“笑娃娃” ;幼2:我放了“哭娃娃” ]

  (小朋友在回答中,能较大胆地讲述自己放的是什么情绪娃娃,积极性较高)

  2、请放了“笑娃娃”的小朋友出来摆一摆大娃娃,说说自己因什么事开心。

  [幼1:老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幼2:徐周给我玩玩具的,所以我很开心;幼3:我带小兔子给大家玩的,所以我很高兴。]

  (小朋友争着要上来摆“笑娃娃”,有个别小朋友将“哭娃娃”也摆了上来,有的小朋友很快就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了。小朋友能完整的讲述自己为什么开心,认识了笑这一种基本情绪。)

  3、请放了“哭娃娃”的小朋友出来摆一摆大娃娃,说说自己因什么事不开心。

  [幼1:今天缪宇航打我的,所以我不开心;幼2:我很热,所以我不开心;幼3:今天早上妈妈没有送我来幼儿园,所以我不高兴。]

  (让幼儿通过谈话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情绪,并讲述开心和不开心的理由,幼儿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回答中,发现他们基本上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也认识了几种基本情绪,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观看视频,学习转移情绪的方法。

  1、有一些小朋友,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很不开心,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让他们开心起来,好吗?

  观看视频(1),上幼儿园哭。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幼1:他在哭,妈妈不要他了;幼2:有人打他了,所以他哭了。]

  怎样让他开心起来?

  [幼1:给他玩玩具,叫他不要哭了;幼2:打电话给他妈妈;幼3:帮助他,和他一起玩。]

  (通过观看视频,小朋友了解到当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怎么样帮助他,初步养成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学习转移他人情绪,使同伴开心起来。)

  观看视频(2),争玩具发火、打闹。这个小朋友发生什么事了?

  [幼1:他们在抢玩具;幼2:那个小朋友还在打人,抢他的玩具;幼3:他们在打架。]

  怎样帮助他们,让他们开心起来?

  [幼1:请他们一起玩,不要吵了;幼2:让他们你玩一会,我玩一会,不要抢了;幼3:请他们不要抢了,一起玩玩。]

  (小朋友的思维较敏捷,通过观看视频,他们懂得了不能争抢玩具,当发生争执时要学会互相谦让,学习正确的转移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观看视频(3)摔倒。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幼:小朋友摔倒了,在哭。]

  怎么样帮助他,让他开心起来?

  [幼1:把他扶起来,让他不要哭了;幼2: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灰尘;幼3:他流血的话,要找医生帮忙。]

  (通过观看视频,小朋友学会了在别人摔倒时怎样帮助他们,学习帮助自己和他人转移情绪。)

  2、小结: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样我们的“情绪娃娃”才会开心起来。

  (在这环节中,幼儿在认识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学会了情绪转移的方法。教师引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及各种情绪变化的视频,让幼儿讨论、分析及解决。幼儿能从中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关心他人、予于帮助。)

  四、听音乐出活动室。

  (在活动结束时,有的小朋友还在说着自己开心的事,在音乐声中愉快的离开了活动室)

  活动评析:

  在活动前教师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幼儿每天自由选择“情绪娃娃”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在活动开始就让每小朋友讲讲自己选择的“情绪娃娃”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能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达。在认识了几种不同情绪的基础上,让小朋友观看视频,学习情绪转移的方法,学习安慰和关心同伴,尝试将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

  在整个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谈话、讲述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几种基本情绪,并学会情绪转移的方法。利用幼儿日常表达自己情绪的道具,引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幼儿从中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关心、帮助他人。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从幼儿的情感出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交谈,能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意见,并敢于与成人交谈。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体验小猩猩的心情变化,感受爱的抱抱。

  2.回忆和自己喜欢的人抱抱的愉悦感受,体验与老师、同伴拥抱的亲切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回忆和自己喜欢的人抱抱的亲密感。

  活动难点:体验、分享并交流与与人拥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手偶

  2.课件

  3.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导入活动。

  1.师:宝宝们,看看谁来了?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啵啵。你们愿意和啵啵打招呼吗?(问好交流)

  2.可是这只叫啵啵的小猴子有点调皮,有一次它悄悄地离开了妈妈,一个人跑到大森林里去玩了。

  二、播放课件,讲述绘本内容。

  1.图一:短短的小尾巴、粗粗的腿,还有长长的鼻子会是谁呢?它们是怎么抱抱的?“头靠着头、鼻子钩鼻子”真是有趣的抱抱,好亲热呀!

  2.图二:走到前面的时候,啵啵又惊喜的大叫起来:“抱抱!”它看到了谁在抱抱?它们是怎么抱抱的?它们还会说什么呢?真是温暖的抱抱呀!还有谁也在说呢?仔细听!它们是怎么抱抱的?

  3.图三:啵啵看到了小象、小河马、小变色龙,这么多小动物都在和自己的妈妈抱抱,可是它却没有,你们觉得这时候的啵啵心情怎么样?

  4.图四:大象妈妈正好看到了难过的啵啵,就给了它一个大大的拥抱。它们就一起往前走小长颈鹿和他的妈妈是怎么抱抱的?好甜蜜呀,这是一种甜蜜的抱抱!你们想和边上的好朋友抱一抱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抱一抱哦!

  5.图五:啵啵没有找到妈妈继续往前走,这一次它又会看见谁呢?狮子妈妈抱着宝宝,许多小狮子都趴在了妈妈的身上看看小狮子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是呀,大家抱在一起真幸福呀,这是幸福的抱抱!我们也一起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6.图六:可是啵啵没有妈妈的抱抱,啵啵再也忍不住了,它怎么了?我们也来一起帮啵啵找妈妈吧!

  7.图七:啵啵终于找到了妈妈,和妈妈抱在一起,可开心了。你们看后面那些小动物怎么样?啵啵趴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的怀抱真温暖呀!它还悄悄地对妈妈说了一句话。

  8.图八:最后呀,啵啵、妈妈还有好多小动物们都抱在了一起,你看到了谁和谁抱在一起了呢?好高兴呀,他们都成为了好朋友,这是一种互相关爱的抱抱。

  三、看图片,分享交流关于“抱抱”的各种感受。

  1.师:看了小动物们的抱抱,你们想和谁抱一抱?为什么呀?

  2.师:对呀,可以和我们喜欢的、喜欢我们的人抱一抱。瞧,我把你们的抱抱都拍下来了呢!有很多很多的抱抱,不管在开心、难过还是害怕的时候都可以抱一抱,抱抱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抱抱永远不嫌多!

  延伸环节:

  师:今天我们回到家呀就可以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个大大的拥抱,相信他们收到这个礼物一定很开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的绘本《抱抱》是以幼儿喜欢的小猩猩波波为主线,跟随它的脚步见到了几种动物间温暖拥抱的画面,绘本中充满着暖暖的亲情。绘本全篇只有“抱抱” 和“妈妈”这几个词语,画面温馨感人,易于小班幼儿阅读与欣赏。活动开展较为顺利,但我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着几个问题。在请孩子们观察动物之间是怎么拥抱时,孩子们都在说动物的特征,有可能是因为我提问的方式不太合适,没能提醒孩子注意问题的重点。另外,在请孩子们与我拥抱时,大部分孩子们一哄而上,有几个坐在椅子上不为所动。如果我在请孩子们模仿时有序地进行组织,那么场面应当会有所改善。同时作为社会课,对于绘本情感的挖掘也要更深一些,通过细化绘本中的情节,从而让幼儿在绘本中体验抱抱的一些感受,丰富幼儿对于抱抱的不同感受,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说一说,在下次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丰富整堂课的教学元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

  红红的胡萝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常见色以及对应物,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朋友

  (二)感受每个人对颜色有不同的喜爱,表达内心喜欢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 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朋友。

  (二)难点: 理解每种颜色都很美,了解每个人对颜色有不同的喜爱。

  三、活动准备

  (一)7种颜色宝宝的彩卡;颜色统计表两张,照片,黑板两块;油画棒、填色画纸人手一份;幼儿用书第3册第4~11页。

  (二)我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略

  四、活动过程

  (一)颜色朋友手拉手

  1.出示色卡宝宝,了解几种常见色。

  2.你认识这儿种颜色吗? 说说它们的名字。(红、橙、黄、绿、青、蓝、紫。)

  (二)我喜欢的颜色朋友

  1.看颜色统计表,大胆表达自已喜欢的颜色。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说说为什么。你看到的哪些东西是这种颜色的?

  3.拿取照片,把自己的照片贴在喜欢的颜色栏里,看一看小伙伴们喜欢的颜色。

  4.你喜欢什么颜色,就把你的照片贴在喜欢的颜色旁边。

  5.梳理小结统计表的`情况。看一看,和你一样喜欢相同颜色的好朋友是谁? 可以请好明友互相拥抱下。

  6.哪一种颜色喜欢的人多? 哪一种颜色喜欢的人相对少一些?

  (三)颜色朋友在一起

  1.每人挑选一张填色卡,画画颜色好朋友,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简单涂鸦绘画。

  2.评价和分享,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绘画内容。与这种颜色相同的物体还有哪些? (我喜欢黄色,有黄色的花朵、黄色的气球等。)

  3.将绘画卡片按颜色做分类展示。欣赏、感受颜色朋友在一起的美好。

  五、活动延伸

  (一)欣赏故事《漂亮的颜色》,可以结合幼儿的绘画内容讲述,并将故事插图内容和幼儿的绘画内容整合在起,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之间交流和分享。

  (二)在美工区中,鼓励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鸦绘画,也可以投放幼儿用书第3 册第2~ 3 页,供幼儿选择涂色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颜色的丰富和美好。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的房间、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喜爱的房间及设施。

  3.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萌发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张家的照片,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房间或设施拍照。

  2.操作材料。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房间的设施。

  活动难点:各个房间的用途。

  审美元素:

  家是每个孩子最熟悉,最喜欢的地方,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房间、设施,以及它们的用途中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萌发孩子们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

  一、用家的`照片引出活动。

  1、露出家的照片的一角。

  师:这是哪里呀?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2、逐步扩大照片露出的部分,直至幼儿了解家里的环境布局。

  3、用照片和操作材料,帮助幼儿了解家里的环境布局。

  师:我们每人都带了家的照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房间或东西呢?你为什么喜欢他们,请你说说原因。

  4、教师小结

  有的人喜欢卧室,因为回家累了,可以躺在软软的床上休息;有的人喜欢厨房,因为厨房里有喷香的饭菜……

  二、欣赏儿歌《我的家》,体会家的温馨。

  师: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家中除了舒适的房间和有用的东西,还有什么人?我们来欣赏儿歌《我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三、游戏“建构我的家”

  师:我们都爱自己的家,现在每人都用小积木来建构自己的家吧!

  幼儿利用小积木搭建一个“家”,教师提醒幼儿搭建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对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在房间里搭建一些简单的家具。

  四、教师评价:表扬在建构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的幼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我服务观念。

  2、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会自己xx”“我要自己xx”。

  3、幼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能真正的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我服务观念。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会自己xx”“我要自己xx”。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引入:小朋友们进入到幼儿园就证明我们长大了,可是怎么样才能说明我们长大了呢?(讨论:谁来说一说,举手回答)

  二、基本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说出小猪鲁鲁为什么什么事都不会做?

  2、讨论:小猪鲁鲁应该怎么做?

  3、出示图5,幼儿继续欣赏故事,说出小猪后来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们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之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6、小结:原来自己的事情做了之后,心里很高兴,很开心。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会自己做这么多的.事情,还有许多小朋友也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的爸爸妈妈,跟他们说说,能干的你,现在会自己做什么事情(请幼儿与家长交流,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讲述的锻炼)。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体验小鸟离开妈妈后的悲伤以及和妈妈团聚后的快乐,有初步的同情心和爱心。

  活动准备:

  课件《小鸟和妈妈》;用纸剪好的鸟妈妈、青蛙妈妈、鸡妈妈及它们的宝宝,宝宝数量多于幼儿人数;画有树木、花草、天空、泥塘的背景墙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呀?(出示小动物图片)小朋友喜欢吗?可是还有一位客人却很伤心,它是谁呢?咱们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评析:通过谈话,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演示课件,导入活动。

  1.

  提问:刚开始小鸟为什么不吃不喝也不唱,总是低着头?当大鸟飞来时,小鸟怎样

  了?小鸟为什么看着妈妈哭?引导幼儿体验小鸟和妈妈不能相聚的悲伤。

  2.

  再次提问:心心把小鸟放出来后,小鸟和妈妈怎样了?引导幼儿体验小鸟和妈妈相聚后的快乐心情。

  (评析:通过故事让幼儿来感知体验悲伤和快乐的心情,利用小班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化的`特点,将故事制作成课件,进一步从视觉上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1.

  提问:你离开过妈妈吗?找不到妈妈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妈妈找不到你,妈妈会怎么样?

  2.

  教师小结:小朋友离开妈妈会特别伤心,妈妈丢了孩子也非常难过。小鸟也像小朋友一样,和妈妈在一起最快乐。所以,小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不要让它们和妈妈分开。

  3.

  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引导幼儿将动物宝宝送回妈妈身边。

  师:请小朋友看收到的礼物,如果咱们把这些动物宝宝带回自己家,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它们会怎么样?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评析:通过提问,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使幼儿知道要爱护小动物。)

  四、粘贴活动,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妈妈,教师引导幼儿爱护小动物,并且指导幼儿将宝宝粘在离妈妈近一些的地方,这样他们会更高兴。

  (评析:为幼儿提供实际练习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进一步体验到小动物找到妈妈的快乐,进而来培养幼儿的爱心。)

  五、结束活动: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小朋友一起围着小动物唱歌跳舞。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1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方面比较欠缺,缺乏自我服务的意识,而小班第一学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确立,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用。所以针对我们班幼儿在近阶段出现的饭后不会主动漱口等现象,并根据我园近阶段的要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漱口的正确方法,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

  2、愿意漱口,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漱口》视频,茶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

  1、课件一:猜猜这个小朋友什么地方不舒服?(牙疼)

  课件二:他的牙为什么会疼?(牙上黑黑的`)

  小结:蛀虫在牙齿上咬出一个个黑黑的小洞洞,牙齿生病

  了,人们就会觉得牙疼,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2、课件三:这个小朋友笑起来真漂亮,他的牙齿是什么样的?(白白的、亮亮的)请你猜猜他用什么好办法把牙齿变白的?(刷牙)除了刷牙,还有什么保护牙齿的好办法?(漱口)你还知道有哪些方法也能保护我们的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觉前不吃甜食,不要太硬的东西,都能使我们的牙齿白白的,亮亮的,吃东西香香的,这样我们的牙齿就会长时间棒棒的。

  二、学习漱口的正确方法。

  1、播放视频《漱口》:如何正确的漱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教师示范漱口的正确方法:我们看看该怎样漱口。

  水应该吐到哪里?为什么不能吐到地上?

  小结:水吐到地上会把地弄脏,小朋友走在上面容易摔倒,要把水吐到水池或盆里。

  1、教师分解示范,幼儿模仿。

  我在漱口的时候手里拿着什么?喝口什么?然后头怎么样?嘴巴呢?水在嘴巴里发出什么声音?

  嘴巴要一鼓一吸才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4、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

  5、个别操作:谁愿意试一试?(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教师与其他幼儿共同用语言描述,加深对正确漱口的理解。)

  6、集体用空茶杯练习:我们拿着小茶杯,一起学一学漱口。

  三、幼儿操作:漱口。

  1、桌子上有老师准备的盆,请你用我教你的方法来漱口,漱口的时候要轻轻的,把水吐到盆里,不要吐到外面。

  2、盆里有什么?哪里来的?

  3、小结:原来吃完东西,看起来好像都咽下去了,其实还有些小小的、碎碎的东西粘在牙齿上,留在牙缝里,时间长了,就会有蛀虫。所以我们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牙齿。

  活动反思:

  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细致,语言有点书面化,有好几个地方,对孩子的回答没有做很好的回应,就急于总结,急于概括,害怕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预设内容,因此我即时的回答策略和有效提问还有待提高,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提升的专业化素养。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2

  设计意图

  《我把妈妈弄丢了》这是一个很有生活性的故事,故事里菲菲和妈妈到公园去玩,妈妈买票时,买票的人太多了,菲菲因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紧张的心理,而去找妈妈。这个故事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且又是孩子生活得写照。

  首先让孩子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菲菲小朋友,然后用故事中的挂图引出今天要讲述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教师先讲述故事情节一遍,教师提了两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是谁帮菲菲找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吗?”这两个问题的提问,其实是让孩子知道了故事中主要情节是菲菲在找妈妈,同时也为后面的讲解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妈妈,教师给孩子的问题有点儿大,从而引导孩子们从多个方面去描述自己的妈妈。

  活动目标

  (一)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二)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描述自己妈妈的典型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主动注意妈妈特征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挂图第四号、故事磁带。

  (二)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妈妈的典型特征。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故事(认识故事主角,了解故事大概)

  1.菲菲和妈妈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4.看第一幅挂图,欣赏故事: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5.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二)看图欣赏故事(细节阅读,剖析主角内心情绪变化)

  1.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

  2.短头发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

  3.菲菲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

  4.对菲菲笑咪咪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5.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6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什么?

  7.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

  8.是谁帮菲菲找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吗?”

  (三)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介绍妈妈,深入了解妈妈)

  1.菲菲的妈妈总是背着一个包,包里总装着好吃的东西;头发长长的、香香的、软软的,还有一点卷;笑起来甜甜的,会唱好听的歌,会轻轻地和菲菲说话。你们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

  2.如果你把妈妈弄丢了,你会怎么办?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能积极参与动手制作,为环保作出自己的努力。

  2、通过讨论确定保护草地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草的种子、草皮 、小铲子、数码相机、电视机,杯子水桶等。

  活动过程:

  一、帮助孩子回忆昨天的所见。

  1、你们昨天看到什么?

  2、那条白白的小路在草地上好看吗?(引导幼儿观察电视画面)

  3、有什么好办法让小路不见呢?

  二、幼儿先分组讨论,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

  1、让幼儿交流自己的意见。

  2、选择其中的1"2种办法进行尝试操作。

  三、带领孩子到草地进行操作

  1、教师讲述种植的要求。

  2、和孩子一起将发白的土地松软。

  3、进行种植活动。

  4、给小草和周围的树木浇水。

  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开始喜欢小草,喜欢周围的植物,对他们充满爱心和好奇心,更加懂得要爱护小草,保护环境。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并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把“爱护小草,保护环境”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婴幼儿教育的深入开展,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亲子活动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同时也建立了家园沟通的枢纽。制作“树叶宝宝”,力求通过这一活动的多元途径,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开发潜能。

  活动目标

  1、培养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

  2、让家长协助,培养孩子独立操作、敢于尝试的自信心。

  3、通过操作,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动手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家长做完自己的环节之后,对孩子动手操作环节只动口不动手,做到只指导不全包。

  难点:

  孩子能把家长剪好的眼睛、嘴巴贴到叶面的正确位置。

  活动准备

  1、《秋天》《小树叶》音乐;

  2、树叶 剪刀 红、黑两色即时贴;

  3、 “树叶宝宝”一副。

  活动过程

  (一) 培养自信的我。

  让孩子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给予孩子信心。

  (二) 欣赏音乐《小树叶》,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1、教师介绍树叶宝宝勇敢、可爱,可是树叶宝宝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树叶宝宝,小结:树叶宝宝有两只眼睛、一个小嘴巴,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孩子们,你们愿意吗?(愿意)

  下面,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做树叶宝宝。

  2、活动规则:

  (1)家长用准备好的材料,剪出树叶宝宝的眼睛和鼻子。

  (2)由孩子自己把眼睛、鼻子粘贴在树叶的正确位置上。

  (3)一起做漂亮的树叶宝宝,比比看谁做的树叶宝宝最漂亮。

  3、在动手活动中,孩子的粘贴环节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注意指导方法;禁止家长代替粘贴;教师及时表扬配合默契、遵守活动规则的家长跟孩子;

  4、活动结束:

  请家长跟孩子清理活动现场并收集作品;让孩子选一件作品送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带树叶宝宝一起随音乐做动作。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对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动手做,和家长的配合也较圆满,和家长之间的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着。

  活动结束后,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是否让家长给予孩子鼓励,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会不会把孩子们的思维扯远了呢?孩子们的思维拓展是好事,但会不会使孩子偏离我的创设的情境呢?思索再三,我还是按原计划,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动手。又如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我请其中的一个家长上台展示自己的以及孩子的作品,增强了孩子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游戏时也非常愉快、兴奋。而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将孩子的作品逐一进行展示,给整个活动留下了遗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动中让孩子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美,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上一层楼。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5

  设计意图:

  新学期开始了,幼儿们根据不同的年龄被划分到不同的班级,在新组合的班级中,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不论是孩子们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大家彼此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新朋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们愿意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2.能关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愿望。愿意亲近老师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的照片每人一张。

  2、布制玩具、教师制作的小红花或幼儿喜欢的粘贴等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亲亲抱抱小朋友

  导入语师;小朋友们今天是你们来到小中班的第一天,你们看班里有这么多小朋友,咱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不好?

  幼儿:好......

  师:现在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礼物,(出示玩具,小红花等)。老师喜欢你们,想和你们做朋友,谁愿意成为我的新朋友?

  播放音乐《幼儿园里真快乐》音乐结束二位老师各去找到一名幼儿,对他们说:"我喜欢你!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并和幼儿亲亲抱抱,然后送上小礼物。

  (二)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名字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就可以领取精美礼物一份。

  1、请举手的幼儿按先后顺序站到中间,大声说我叫:"XXX。"

  2、对个别胆小的、害羞的幼儿不要太勉强,老师可帮助他说出,教师用亲一亲、握握手的方式进行鼓励。

  (三)教师出示全班幼儿个人照片

  1、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这张照片,是谁,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幼儿用手指出来,并说出照片中小朋友的名字,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或小粘贴以示鼓励。

  2、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新朋友,或是自己的`同桌。

  师::你喜欢的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哪里?

  (四)请幼儿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做《找朋友》的游戏。教师拍摄幼儿找朋友的录像。

  播放音乐“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在幼儿园认识了这么新朋友,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今天小朋友们的精彩表现吧。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7-15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1-27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3-12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2-17

小班教案 | 小班社会活动:漱口08-23

小班教案 | 小班社会活动:《喝水》08-23

小班社会活动《抱抱》教案08-25

【精】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2-09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12-15

小班社会活动《抱抱》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