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2024-08-21 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谁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欣赏古诗。

  师:“今天,徐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教师完整朗诵古诗)请你们听仔细了哦!

  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

  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今天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

  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完整朗诵,注意节奏)

  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教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

  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听的很仔细。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出示猿,小舟的图片。(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先听老师来念一遍。(边打节奏,边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念古诗

  1.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注意节奏)

  2.幼儿集体朗读。(教师声音放轻)

  3.请个别幼儿表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束: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可棒了。现在,我们一起在来念一遍,好不好?(用好听的声音,注意节奏,语气。)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

  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8.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春天,游水的鸭子最先知道江水已经变得暖和了。岸边的蒿草铺了一地,芦苇已抽出短短的芽,这时节正是河豚鱼长得最肥的时候。

  9.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10.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认读)

  2.诗的作者师谁呢?(李白)师板书

  3.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4.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5.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6.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7.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8.生看图,师讲诗意: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在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到扬州去。他乘坐的孤舟在碧蓝的天边不见了踪影,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水天交接之处。

  9.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指名背诵。

  2.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3

  主要内容

  一、《论语》、《孟子》等选段的人文内涵

  二、儒、道家等学派思想文化的精华与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论语》、《孟子》等选段的人文内涵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结合现实论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语文课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可是大家真的学好了吗?当你的朋友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安慰他;当你被某篇文章感动时,你却感慨为何自己就不能表达;当外国友人问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时,你却在偷偷查看“百度百科”。因此到了大学我们仍需学习语文,这节课我们一同诵读中国国学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读一读:结合注释翻译熟读国学经典

  1.《论语》(选段);

  2.《孟子》(选段);

  3.《道德经》(选段);

  4.《庄子》(选段)。

  (二)议一议:结合儒、道家等学派的思想文化,说说自己对选文的理解

  1.儒家文化:“仁”是核心;

  2.道家文化:辩证思维;

  3.墨家文化:“兼爱”为核心;

  4.法家文化:核心思想“法”、“术”、“势”;

  5.兵家文化:战略与军事;

  6.阴阳家文化:阴阳五行学说。

  (三)看一看:观看《百家讲坛》,解读名家思想

  1.于丹教授讲孔子;

  2.易中天教授讲法家与道家。

  (四)比一比:选读《史记·商君列传》并讨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对我们的启示

  1.分小组讨论并选一名代表阐述观点;

  2.诵读选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3.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五)练一练:围绕P11-13的内容,写一写墨子“兼爱”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三、教学小结

  本次课按“读一读→议一议→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讲授、影视播放的教学手段,采用诵读鉴赏、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赏析国学经典选文,理解儒、道家等学术派别的思想文化;让学生能够论述古代圣贤的哲学理论对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资料1-4的古文;

  2.预习课本P14-26:项目二:影视作品欣赏。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2.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

  3.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童谣录音(有音乐作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介绍各自的姓氏。

  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你知道自己姓啥吗?(开火车说)

  2、游戏:“我问你答”。

  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听听老师是怎么问的,再想想你该怎样回答。老师用沪语问“侬姓啥?”启发孩子也用沪语回答“我姓×”。(把地方方言特色童谣带进幼儿园课堂是一个大胆创新,老师如何将沪语巧妙引入教学成为本次活动首要解决的难点。活动一开始,教师采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把这个难点处理得不露痕迹:先让孩子自由讲讲自己姓啥,接着做个“我问你答”的游戏,一问一答的过程,巧妙地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说沪语的平台,为后面的童谣诵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3、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姓,猜猜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姓呢?

  老师介绍:在我们中国一共有500多个不同的姓,其中400多个单姓,还有一些是复姓,这些都收集在一本叫《百家姓》的书里,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到书店里去了解一下。(紧贴童谣主题“侬姓啥”,引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百家姓》,把这一信息巧妙地抛给孩子,可以激发孩子课后进一步去探索的欲望。)

  二、欣赏、理解童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童谣里的小朋友他姓啥?欣赏第一遍童谣。

  2、提问:刚才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你觉得刚才的童谣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呢?(用沪语念的)你觉得有趣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欣赏第二遍童谣。

  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大家一起学一学。(欣赏学习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活动安排了三次欣赏,每次欣赏前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遍要仔细听“童谣中小朋友他姓啥”,目的是掌握童谣的第一、二句;第二遍听“童谣和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同,明确这是上海方言的传统童谣,感受方言童谣的独特韵味;第三遍要求“寻找童谣中哪一句最有趣”,利用孩子“我最喜欢哪一句”的个别发言,引导大家学习童谣句子。)

  三、学习童谣

  1、用幼儿问教师答或教师问幼儿答的方式诵读。

  2、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诵读童谣。

  3、幼儿两两相对诵读,可用相互击掌的方法增加乐趣,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有节奏地诵读。(采用集体与分散重复、高密度练习,每一遍练习都有小小的变化,小策略让老套的方法富有了变化,音乐节奏的加入使童谣更具艺术性、趣味性,孩子一遍遍读得兴致盎然。)

  四、简单创编童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姓也编到这首童谣里去,试试看好吗?集体创编l~2次后,幼儿两人一组配上音乐一问一答创编。(在掌握童谣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现有格式仿编的填空游戏:侬姓啥?我姓x幼儿根据自己的姓进行填空将童谣填完整,可以是同字、同音、谐音,能力强的编长一点,最后只要绕回到“20xx年,我来嗨(向)你摆(拜)个年”就都成功了。)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5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了解家乡、了解班级。唤起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努力学习。

  2、引导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的思想,争创“先进”班级。并能够为之付出刻苦的努力。

  3、通过学生自己组织主题班会,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参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活动地点】

  教室。

  【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

  【活动准备】

  (1)收集整理祖国、家乡的历史及文化材料,收集整理班级学雷锋、做好事、关心集体的事例,编排成文艺节目。

  (2)选出主持人、熟悉活动程序。

  (3)根据需要布置好会场。

  【活动程序】

  播放歌曲

  在歌声中班主任宣布“爱祖国、爱家乡、爱班级”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一、歌唱祖国

  导入: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亲爱的同学们,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可你了解我们的母亲吗?

  1、同学们介绍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2、唱红歌赞祖国

  3、诗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4、歌曲《国家》

  二、赞美家乡

  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大好河山;世界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的是家乡永恒的春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家乡农安也在蓬勃发展。同学们,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家乡,要了解家乡。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吗?

  1、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2、依据《小城故事》填词《农安故事》

  3、我们把视角对准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的昨天、今天、明天,我们的理念是“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做起,关爱人类从关注家乡人民生活做起”。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家乡的美是家乡人建设的,我们农安的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人民。他们创造了美丽的今天,他们还在建设着更加壮丽的明天。欣赏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三、共建班级

  从大处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从小处看,我们要热爱我们班集体。

  1、三句半《夸夸我们三一班》

  2、讲讲班内学雷锋、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具体事例。正因为有了这些关心班级,热爱班级的好同学,我班才有今天的成绩,正因为这些同学的共同努力,我班才出现好的班风班貌。

  3、中队长带领全班同学:

  我们的班风是:团结奋进,班荣我荣。

  我们的班旨是:二十五颗心是我们班的根。

  四、班主任总结讲话:

  如果我们是生长的`小树,那么,班级就是滋养的土地,如果我们是自由自在的小鱼。那么,班级就是宽阔的大海。在这个温暖的班级中,你的生命之树将会常青,在这个欢乐的集体中,你的忧伤,能为你抚平。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你会像一滴水溶进大海,像一棵树生长在深山,你会感到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把欢乐、温暖送给同学们吧!让找们的集体充满阳光。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变成自觉的行动。

  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热爱班级做起为家乡、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量。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教学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8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熟练的背诵《大学》第8节内容。

  2、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能熟悉一些文字,对识字感兴趣。

  活动准备:

  《大学》第8节的内容、字卡、字宝宝。

  活动过程:

  1、老师朗诵《大学》第5节的内容。(《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于丘隅。)

  小朋友刚才老师朗诵的是什么?《大学》,那是《大学》第几节呢?(第5节)。小朋友你们会朗诵吗?我们一起来朗诵。

  2、复习《大学》第8节的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大纸,我们来看上面有什么?(《大学》第8节的内容),请一个小朋友来朗诵,朗诵时有一个要求,一边朗诵一边用小棒把朗诵的内容指出来。(请一幼儿上来指读)

  (2)请一幼儿上来做小指挥,小朋友集体朗诵。

  (3)出示:“故、民、后、所以、学”。小朋友这个字宝宝读什么?(故),请你从《大学》中找出“故”字,找出来后老师在它的下面贴上个五角星,我们把有“故”字的这一句读一读。

  其它的字宝宝教法同上。

  (4)玩接龙游戏:把大学第8节的内容每人念一句,一个一个轮着接下去念。

  (5)开火车游戏:每人去桌上取一张字卡,先读一读字卡上的'字宝宝,接着玩开火车游戏一个个轮流着上来把字卡举起把上面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

  (6)找朋友游戏:请小朋友从盆里每人取一个字宝宝,看看上面是什么字宝宝,老师念一句话,如果你的字宝宝是这一句话里的请你拿着字宝宝来排队。

  (7)桌上的口袋里有许多字宝宝,请你把它们排成一句话,排好后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通过诵读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准确、有感情地诵读经典作品。

  难点: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1)播放一段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

  (2)提问学生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次社团活动的主题。

  经典作品欣赏(10 分钟)

  (1)教师选取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诗经》《唐诗三百首》中的片段,进行范读。

  (2)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教师的诵读节奏、语气和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对经典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诵读技巧讲解(15 分钟)

  (1)发音准确:强调正确的发音方法,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发音。

  (2)节奏把握:讲解诵读的节奏类型,如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等,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节奏。

  (3)语气表达:通过示范不同的语气,如陈述、疑问、感叹等,让学生体会语气在诵读中的重要性。

  (4)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演绎,将情感融入诵读中。

  学生练习(20 分钟)

  (1)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片段,进行自主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语气等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倾听、点评,共同提高诵读水平。

  展示与分享(15 分钟)

  (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诵读作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与延伸(5 分钟)

  (1)推荐一些经典诵读的书籍、音频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

  总结(5 分钟)

  (1)回顾本次社团活动的内容和重点,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多诵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经典诵读社团活动,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比赛、表演等形式,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其魅力。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提高诵读技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一段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经典诵读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1)讲解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陶冶情操等。

  (2)介绍经典诵读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诵读技巧指导

  (1)发音准确:强调正确的发音方法,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2)节奏把握:讲解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音乐美。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作品的内涵,用恰当的情感进行诵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经典作品诵读

  (1)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古文等,让学生先默读一遍,了解作品的内容。

  (2)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组诵读,互相交流和学习。

  (4)请个别学生进行诵读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讨论与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活动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并录制音频或视频,下次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经典诵读社团活动,学生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诵读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3

  诵读目标

  1.通过讲故事、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

  2.通过配乐朗读《论语》,熟读成诵,体会《论语》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学生在学习《论语》内容的同时,理解《论语》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重点:

  让学生明白《论语》中的道理,熟读成诵

  诵读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这节课由老师和你们一同上一节国学课。孝顺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论语》中也充分体现了“孝”的思想。课前老师给你们布置任务了找一找有关《论语》的简介。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真是找资料的小能手,会学习的孩子)

  1.出示课件:以滚动文字的形式介绍《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补充: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师: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孔子。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短片。

  2.播放视频--动画短片

  师:从动画短片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出示孔子图片,介绍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的学说。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张。反对一味使用严刑峻法,而要先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搞好政治。)

  (通过对《论语》的介绍,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这本书和孔子,大体了解本书的内容。)

  师:他希望以“仁爱”为核心思想来治理国家,不要施以严刑,而要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论语》其中的二则。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一)学习文言文。

  1.出示课件,自读、指读、齐读、闭眼齐背。

  师:《论语》共二十篇,这两则分别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和里仁篇。

  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论语》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人,这不只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教师在领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如:“弟:即‘悌’(tì),谨(jǐn),惧(jù)”学生容易读错,应加以强调,以免学生自读过程中定型,就不便于纠正了。)

  2.教师纠正字音,如“弟:即‘悌’(tì), 谨(jǐn),惧(jù)”

  3.学生齐读、闭眼背诵:(《论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

  (以小组讨论形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齐读要讲的话,然后根据老师出示的注释,各小组讨论每句话的意思,并根据句义谈谈本组的感悟。)

  4.出示课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1)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

  入:入门在家。 孝:子女孝顺父母。 弟:即“悌”敬重兄长。

  出:与“入”相对,指出门在外。 谨:小心谨慎。 仁:有仁德的人。

  泛:广泛的意思。

  (3)小组讨论本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组员交流,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

  (由于学生刚从二年级刚升入三年级,表达能力上虽有一定提高,但在表述上海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轻松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反而给学生的理解上增加负担,压制了学生的兴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遵从兄长,言行要谨慎、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再去读书学习。

  5.与《弟子规》对比。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句话熟悉吗?是不是在哪见过、听过?(《弟子规》)

  6.指名背《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篇文章,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子弟的一些教诲写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其次,还应该做到行为语言谨慎谦和,说话做事讲究信用。要平等博爱地和大家相处,并且亲近有仁义道德的人,向他好好学习。做好这些事情后,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多学习文化知识。

  师:《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你们知道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谁吗?(孔子)

  6.课件出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学生齐读:

  (2)小组讨论本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组员交流,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

  年:年龄,年纪。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论语》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学生感受到孝敬长辈的重要性,把养成教育与国学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

  7.指名读二则论语。

  (二)听“孝”的故事

  1.出示课件,组员代表讲故事

  师:(古人说,“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乌鸦长大以后,会寻找食物反哺自己的母亲;羊羔跪着吮吸乳汁,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动物尚且知道孝敬父母,更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孝”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之一。它不仅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且,几千年来,一幕幕与“孝”有关的故事,共同演绎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风景。

  百里负米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对父母十分孝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次,他听说百里之外的米很便宜,就跑去买了背回来,做给父母吃,自己却还是用野菜充饥。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盛的饭菜,他总是感叹说:“现在父母去世了,我想再吃野菜,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能了!”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父母唯其疾之忧

  唐朝有位叫李皋的人,常常说:“除了生病以外,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让父母为我担心。”有一次,李皋被人诬告,受到审讯。为了避免父母担惊受怕,他每天受审时,都身穿素服;可仍然像平常一样,穿着官服回家。在父母前面,说话做事也像平常一样从容,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不久,李皋被贬官到潮州。赴任前,他安慰父母说:“我得到了升迁。”直到真相大白,官复原职,他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

  扇枕温席

  黄香是汉朝江夏人,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九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非常悲伤,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夏天,天气炎热,晚上屋里还有蚊子,使人难以入睡。为了让父母睡得安稳,小黄香每天晚上总是先用扇子为父亲睡得安稳,赶走蚊子,才让父母躺下。冬天,屋外寒风刺骨,屋内被褥冰冷。黄香怕父亲受凉,每天晚上睡前,就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捂热,再让父亲上床睡觉。黄香的孝行很快传遍了左邻右舍,人们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纷纷称赞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组员说感悟

  师:听完了这些故事,想想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你有什么感悟?

  师:我们常听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就像故事中说的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呀!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等到子女想回报父母的恩情时,老天却降下了难测的灾祸!是啊,与其等到失去了方知可贵,何如拥有时倍加珍惜?

  三、拓展活动:

  1.提问:以前学过哪些写父母爱子,报答父母恩情的诗?(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2.出示诗歌,配乐师译:古代交通不发达,离乡在外的人,常常一年半载回不了家。守候在家的父母,总是担心远游在外的儿女。再给游子的信中,自然离不了询问归期,盼望游子早日还乡。

  3.自读古诗,指名读。

  师:看着父母渐渐老去的容颜,我们心灵深处顺从父母、尊敬父母、奉养父母的情感,被不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孝。让我们带着此时此刻的心情再读读《论语》二则。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根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讨论法。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提问和讨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掌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知识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幻灯片出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以上三首诗都出自《诗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经》里的一首民歌。(板书课题《静女》)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所以《诗经》也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作品。里面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姝:美丽。俟:等候。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蹰:犹豫徘徊。娈:美好。

  贻:赠送。彤,红色。炜:鲜亮的光彩。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3、通假字:

  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

  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4、放《静女》录音,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学生朗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

  6、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四、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

  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真诚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呢?(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六、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1、重章叠句

  2、赋的表现手法

  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七、拓展延伸:高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形象,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例:《诗经·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表现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八、板书设计:

  静女

  一、期望约会↘

  二、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

  三、赞美恋人↗

  形象分析: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九、课堂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5、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6、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答案解析:1、D 2、C 3、C 4、D(比喻手法),5、B 6、(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注重细节描写)

  十、布置作业:

  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

  2、背诵《静女》全诗。

  十一、教学后记: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篇古诗文,开好了头下面的教学就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设计上我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字词,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等让学生知道古诗的朗读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学生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再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对诗歌表达内容的理解。遗憾的是因一节课时间有限,对鉴赏人物形象这一高考考点学习未能深入,只能留待以后学习继续加深巩固。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 15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巩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诗。

  二、活动准备:

  1、挑选好四位(男生2位,女生2位)主持人。

  2、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初一、初二年级学过的古诗。

  3、根据诗意各小组选择一首诗配上插图,选择一首诗写好书法作品。

  4、各类节目准备:诗朗诵、舞蹈、小合唱、器乐独奏。

  5、收集有关“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的古代诗词。

  三、活动过程:

  (前 奏)

  女1: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

  男1: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

  女2:它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男2:它仿佛春日的遍野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男1: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女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合:今天,让我们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一部(闲情)

  1、提琴独奏《渔舟唱晚》,全体朗诵《春江花月夜》带入诗境(多媒体展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 乐府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女1:踏着暮色,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独奏曲,我们来到了春江,让我们一起欣赏《春江花月夜》。

  2、看图诵诗

  女1: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展现了浩瀚幽邃、恬静多彩的巨幅画卷。

  男1:神奇美丽的四季风光,能不叫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

  合:看,各小组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图。

  一小组:(出示图)双飞的燕子,夹岸的柳树,这画面描绘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小组成员齐背)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小组:(出示图)这一池的碧叶,映日的荷花,使我们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组成员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小组:(出示图)夕晖晚照,枫叶流丹。下面由我们小队背诵杜牧的——《山行》(小组成员齐背)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小组:(出示图)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我们小队为大家带来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组成员齐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学生自由背诵

  男1:四时风光美如画,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

  女1: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背诵的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多,且声情并茂,配上动作。(各小组准备后上台表演)

  准备期间欣赏古典舞蹈《良宵》

  第二部(友情)

  女2: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

  男2:在诗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着文人们悠然适意的闲情。

  女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真情的流露。

  男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是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而洒脱的问候。

  女2:“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是家国难归之人对故国旧友的魂牵梦萦。

  男2:“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

  女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我们吟诵着动人心魄的友谊诗篇,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己吧!(背诵篇目:《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三部 (亲情)

  (女声小合唱《游子吟》)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女1: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芳香的花卉。

  合:那就是最炽热的,最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

  女1:请听女声小合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旁诵:(A)听,一支淳厚深挚的母爱颂歌唱起来了

  (B)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

  女1:一首《游子吟》深深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男1:父母辛苦鞠育之情,儿女定当涌泉相报。下面请听相声《慈母心》。

  3、男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女1:拳拳爱心,一览无遗。

  男1:沐浴在亲人这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

  女1:“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游子更是关心系念着远方的亲人。

  合:有请男同学们为大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四部(乡情)

  1、表演朗诵静夜诗

  女2:短短的诗句,透着浓浓的亲情。

  男2:淡淡的忧愁,遥寄深深的思念。

  女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这是思乡游子绵绵不断的情思。

  男2:那古老深厚的乡土故园之情,牢牢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田。

  女2:在思乡的诗句中,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让我们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女同学齐诵《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女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男2:一幅生动的画面,烘托出一个久别游子的沧桑和喜悦,有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齐诵《杂诗》

  第五部(爱国情)

  女1: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这是一种儿女对母亲般的关心系念。

  男1:祖国是故乡的延伸,“家国”两字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

  女1:当国家遭受战乱之时,诗人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

  男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捧出的无疑是一颗为国捐躯的拳拳赤子之心。下面请各队的同学背诵爱国名篇名句!

  (个别上台背诵,出示书法作品)

  (尾 声)

  男1: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

  女1:那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

  合:震颤着我们的心灵。

  男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女1:诗人们这种坚毅求索、宁死不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学习。让我们牢记——(老师出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男1: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

  女1:那情真意切的情思,在我们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悠远的回响,余音袅袅,如缕不绝。

  男2: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

  女2: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合:让我们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

  齐合: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 相关推荐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教案01-27

诵读社团活动总结09-29

诵读社团活动方案03-05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总结01-04

诵读社团活动总结模板06-13

诵读社团活动总结(精选5篇)03-18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总结(通用9篇)02-27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计划(通用12篇)10-24

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精选10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