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1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2
活动背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有请同学进行小品表演,请剩余同学仔细欣赏。表演结束后,有请同学说说看,你觉得谁的他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背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
2)理解并背会“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3)学会梳理本课知识框架。
4)通过习题训练考察自己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2、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学会对周围的人持欣赏的态度,逐步实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及“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2、难点:通过情景体验,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1、导课:
导语: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同样一幅图,我们来旋转一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一位妙龄少女。再来看第二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关注白色关注黑色)这两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同样一幅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同样一件事,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是一种感受;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多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更有利于我们融洽、友善地与他人相处。这也正是换位思考的妙处所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个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授课:
我们把本课的学习分为两大板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和活动体验与展示,首先来看第一版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在这一板块中,给大家提出的要求是静心、高效、专注;学习目标是。(学生齐读)
自主学习首先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时间3分钟。一会儿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
看谁找得准
看谁背得好环节抢答要求:只有两次机会;一次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一次回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要求实质。
与圣贤对话
刚才我们自学并背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知识。这句话出自谁之口呢?(孔子)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两句话收录在本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喜欢的)的事不强加在别人身上,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人与人交往时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另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的生存和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所追寻的人与人交往的更高境界吧!活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说的话至今还能警醒、指导我们,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古代圣贤的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这可能也是一个活在2000年前的人至
今还能在世界上为中华文化而代言的原因之一吧。
知识梳理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课中涉及到两个问题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理解并记住它的含义、要求、实质(回忆一下),而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第二个问题是理解至上善待他人,这里要学会两种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和态度,换位思考和欣赏他人,换位思考的相关知识是本课的重点,(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含义?要求?本质?)同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知识背下来了,是否会理解运用呢?通过做题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成果。看谁做得好看谁讲得清(有问题学生问,没问题老师问)
紧张充实的知识梳理与巩固板块结束了。看一下各组得分情况(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下面,我们来到或温情、或惊喜、或幽默、或出人意料的活动体验与展示板块(要求、目标)
进入第一个体验主题一:学会欣赏他人。
大家都各有优点,欣赏谁好呢?我把同学们都装进了这个盒子里,看看谁是今天的lucydog。
任务要求:组内讨论,寻找、总结某某同学身上的优点(1——2处显著的优点)现场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在同学们心目中,你有很多优点,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谈谈吧!(走到台下,随意找一位同学)看到被你欣赏的同学这么开心,你又是什么感受呢?看来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都会给我们带来愉快的感受,会增进互相的了解、融洽双方都关系。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我们要多学着去欣赏别人哟!
主题二:学会换位思考(变形记节目现场)
《变形记》看过这部纪录片吗?欢迎来到变形记节目现场,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三次变形。
第一集:孩子变形妈妈
剧情:一向温柔的妈妈下班回来,愁眉苦脸的,脾气暴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我发火,我很委屈,想顶撞她两句。可转念一想:妈妈可能遇到了角色:妈妈
任务:设想妈妈遇到的事情,诉说妈妈的心声(身体不舒服、被领导批评、和同事闹矛盾或当下班途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了解了妈妈的难处以后,你还会生妈妈的气吗?不仅不会,我们还要给予妈妈理解和安慰。
现在,你还会生妈妈的?
第二集:学生变形老师
剧情:好不容易熬到周末,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数学王老师又布置了两张卷子。看来,这个周末又要在题海中度过了。真扫兴!老师这样做是不是有他的理由呢?
角色:数学老师
任务:帮老师找找理由,诉说老师的心声(这一单元是考试重点,这一部分内容是难点要通过多做题来巩固,)
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后,你还会心疼一个周末吗?
要理解一个人,接受一件事并不难,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变形,善于换位思考。接下来
第三集:健康人变形盲人(我们共同来完成)(配乐)
如果你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我最强烈的感受是自卑,是沮丧,是痛苦甚至是绝望;
如果你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你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
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我将再也无法和同学们一起在阳光下自由自在的奔跑,同学们的`生日PARTY也不再有我;
如果你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最害怕那无边的黑暗和无尽的孤独;更害怕别人的讥笑和欺骗;
如果你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先问同学们)如果我失去了双眼,再也看不到光明:最渴望的最渴望的事重新拥有光明。变形结束,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中来,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大家在组内交流走进盲人世界的感受。(刚才,我们短暂的走近了盲人的世界,了解了盲人的孤苦无助,现在你还会歧视、嘲笑盲人吗?不会,相反,我们会尊重、理解、关爱包括盲人在内的所有残疾人)
老师的感言
在刚才的变形体验过程中,老师也深有感触,有自己的感言。只是老师的感言,不是用说,而是要唱的。一首张以泓的《让我们换一换》送给大家。共一片天空流动着一样的风,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同。
了解比拒绝更容易沟通。
伸出你的手抛开主观试着接受,如果我们能换一换,有些事也许会明白。
结束语:同学们,请在生活中将变形进行到底。请拿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人们可以更友善,生活可以更美好,世界可以更精彩。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活动过程: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其含意大致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观点虽历数千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原则被我们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交往活动和实践之中。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内涵
【流行起外号】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自己不喜欢的是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你喜欢,不等于别人也喜欢,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掌上明珠”】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小乔对他人漠不关心。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应当对他人也多多关照。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实质所在。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管鲍之交”】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小蓉与母亲的比较】
与失主调换角色,体验失主的焦急情。
与父母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
与老师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学生的`期待。
与失学的同龄人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求知的渴望。
与危难中的求生者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生命的留念。
小蓉与母亲二人做法不同,是因为母亲进行了换位思考,而小蓉却没有。为什么“饱汉不知饿汉饥”,就在于别的肚皮填不饱,一般说来自己的肚皮是不会觉得饿的。自己没有丢过钱包,所以体会不到丢钱包人的心情。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欣赏别人】
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交流所获得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就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同时,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5
一、学生及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提出处理人际交往要善解人意。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的明显缺陷,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体验他人情感世界的意识培养,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是学生必备的为人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关于友善交往品质的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谅解、关爱、欣赏他人。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
[教学目标]
情态与价值:通过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友善交往的意义,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具备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搜集与人为善、理解他人的相关典型实例或视频,在课堂展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友善交往感受内化为实际行为。
知识与能力: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对人善良,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依据分析]
三维目标对应着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知识, “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我们以人为本,就该体现教学的实质性东西。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友善交往。
教学难点:学生情感体验——感受“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内化道德认知。
重难点把握及突破:友善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把准教学方法,根据教材,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成课堂生成。“理解、体谅他人” 的道德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师课前准备:
①了解学生思想认识;
②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
①准备讨论有关的资料;
②相关学生排练小品,备好故事或事例,准备好道具。
四、教学过程
(一)旧课回望
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友善、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的交往艺术、交往品质回顾和展望。
(二)自学新课
理解关键词——换位、理解、善待、欣赏。教师巡视,了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小品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小品以教材上的《起外号》为依据,可改编,体现生动性,富有教育意义。结合流行起外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事情,自然而然引出课题。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开展“七嘴八舌”活动——给同学起外号的不良影响?班级里是否有这种现象吗?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理由?(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提示:教师应说明“外号”有褒贬之别,不能一概把“起外号”说成是捉弄人。
(四)讲授新课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之一)
《论语》中此句话的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分析: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善解人意,以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待人。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自己要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可以如此对待别人吗?
(1)学生思考:此语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活动:现学现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种西瓜”历史典故,结合“同学”被疏远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小结。(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给学生学以致用之感)
(2)学生思考: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与自己生存与发展同样重要。
2.理解至上,宽以待人(换位思考之二)
活动:书上得来——学生展示搜集的名人名言,体味包含的哲理。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法)安格尔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美)弗拉克梯利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法)卢梭
(名人名言勉力学生,启示善解人意的重要,让学生从中感悟)
情景活动:就 “管鲍之交” “拾金不昧”事例说说看法。
(1)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
(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与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关注对方。)
提示:友情以宽容和理解为基础。人难免犯错,我们能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情谊。
小插曲:是否所有事情都可以谅解?假若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
活动:你发现班级同学的哪些长处?
(3)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欣赏他人
怎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会得到什么收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关系。
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交往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六)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何收获?班级同学怎样对待友善交往这一问题,今后该怎么行动?
(七)作业布置
搜集典型事例, 并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换位思考,友善交往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二)理解至上,宽以待人
1.学会谅解,与人为善
2.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3.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友善交往。用教条式的灌输和讲授,不符合新教材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同并接受友善交际的观点,这非常重要。案例、情境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不可忽视。
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得以交流,充满温情友爱,本身就是友善交往的体验。在具体操作中,导入、利用名言名句、小品表演等活动,主题鲜明、自然。
本节课依计划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当然也存在问题。如,知识拓展方面,有待指导学生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值得多加摸索。教学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多关注学习困难生,体现“友善”教学极为关键!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点滴进步,应给予最大的鼓励。“友善教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了。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知道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技能目标: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尝试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换位思考带来的积极感受,增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愿。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或视频,如《小熊和小兔》。
2.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头饰、服装等。
3.问题情境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讲述故事《小熊和小兔》,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和小兔为什么会发生争吵。
2.提问幼儿:“如果你是小熊或小兔,你会怎么做?”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通过简单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
2.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想法。
3.展示问题情境卡片,如“小朋友争抢玩具”“排队时有人插队”等,引导幼儿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讨论解决办法。
(三)结束部分
1.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换位思考,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四、活动延伸
1.在班级设置“换位思考角”,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时到这里思考解决办法。
2.家园合作,让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也尝试换位思考。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的重要方式。
2.培养幼儿在遇到冲突时尝试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体现不同观点和需求的图片或小故事。
2.制作“换位思考小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情境和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谈话导入:与幼儿交流他们在与朋友相处时是否有过争吵或不开心的经历,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二)展开环节
1.展示图片或讲述小故事,让幼儿讨论不同角色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会怎么做。
3.发放“换位思考小卡片”,让幼儿分组讨论卡片上的情境,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结束环节
1.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想法和感受。
2.总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运用这种方法。
四、活动延伸
1.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有关换位思考的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2.设立“友好相处小天使”的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与同伴友好相处。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知道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情境模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合作游戏经验。
2.材料准备:故事图片、角色扮演道具、视频短片。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小熊和小兔》的故事:小熊和小兔是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森林里采果子。小熊采了很多果子,小兔却一个也没采到,小熊只顾自己高兴,没有注意到小兔的心情。小兔很伤心,觉得小熊不关心自己。
提问幼儿:为什么小兔会伤心?小熊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2.了解换位思考
教师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举例说明:比如当你的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的玩具,如果你能想想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心里可能很害怕你生气,这就是换位思考。
3.游戏体验
游戏“我来当你”: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甲,一人扮演乙。甲向乙描述一件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乙要站在甲的角度说出感受和想法。然后交换角色。
游戏结束后,邀请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加深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4.情境模拟
教师创设几个情境,如在幼儿园里争抢玩具、排队时插队等,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请每组幼儿展示表演,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5.观看视频
播放有关换位思考的.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
提问幼儿视频中的人物是如何换位思考的,以及这样做带来的好处。
6.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强调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换位思考,关心和理解他人。
四、活动延伸
在班级中设立“换位思考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一周内观察并记录自己运用换位思考的事例,每周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9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换位思考,增进与他人的友好相处。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反映不同角色和情境的图片,如孩子与父母、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等。
2.制作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问题或情境描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一张图片,例如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泣,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引导幼儿尝试理解图片中人物的感受。
2.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图片,让幼儿讨论图片中的人物可能的想法和感受。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3.换位思考练习
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问题或情境,如“你的好朋友没有邀请你参加生日派对,你会怎么想?”
让幼儿站在卡片中人物的角度,写下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角色扮演
选择几个典型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例如,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小朋友,但是没有道歉,被撞的小朋友很生气。让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尝试解决这个冲突。
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
5.总结与拓展
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布置任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换位思考的方法,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四、活动评估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
2.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程度。
3.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判断他们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感受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重要性。
2.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宽容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
三、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视频资料。
2.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头饰、服装等)。
3.问题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故事,引发幼儿的思考。
故事示例:小明和小红在玩玩具的时候,小明不小心把小红的玩具弄坏了,小红很生气,两个人吵了起来。
(2)提问幼儿:他们为什么会吵架?如果你是小明或者小红,你会怎么做?
2.基本部分
(1)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幼儿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即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2)观看视频,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发生矛盾,通过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视频。观看后,提问幼儿:视频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们能够解决问题?
(3)角色扮演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尝试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卡片可以包括:“两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怎么办?”等。
(4)分享交流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邀请其他小组的幼儿进行点评和交流,分享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换位思考的体会和感受。
3.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延伸活动
在班级里设置“换位思考角”,投放一些关于换位思考的书籍和问题卡片,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阅读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能够运用换位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幼儿。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例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是否高?角色扮演环节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问题卡片的设置是否合理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为下一次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 相关推荐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相关文章:
换位思考02-04
换位思考的故事09-27
(精选)换位思考的作文01-18
(经典)换位思考作文07-29
[经典]换位思考作文08-07
换位思考作文06-24
【精选】换位思考作文07-06
作文换位思考10-21
换位思考的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