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2024-04-07 汇报材料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汇报的情况与日俱增,汇报可以是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结束之后进行的,每个阶段的汇报重点不一样,写汇报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热爱阅读可以是学生受益终身。而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为此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展开了研讨活动。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时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学生家长在择书时盲目、单一,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根据对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选好书的前提下,重点从营造氛围、教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三方面实施。

  (一)营造班级、校园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

  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场景的创设对孩子的作用十分巨大。为此,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室内可挂贴有关读书的名言条幅。班委或中队可以定期出关于读书的墙报或黑板报。《学习园地》可以开设读书专栏,里面张贴孩子们读书的成果。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号召孩子们交换图书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我校部分班级开展的“好书换着看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班队会开展读书活动,以活动营造读书氛围。班上经常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读书成果,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班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之星”评选对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之星”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教师还要利用班刊、手抄报等信息平台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使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了提高办刊质量,孩子们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撰写习作稿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2

  亚里士多德说: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高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在高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作为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完成由"讲"到"导"这一角色的转变,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一、教师应该自己充分认识好高中生学习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初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整个高中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知识,经过精炼、浓缩,内涵深,外延广。

  2、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风格不同。根据高中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中教师对要讲的问题往往不是通盘端出,而是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3、学校管理方法的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觉性的增强,高中学校的管理是以规章制度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同学们要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引导学生按课堂规律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

  最经典的是五环节学习法:

  1、抓课前,引导学生课前要抓好预习,明确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课时就能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

  2、抓上课,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上课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带着自己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清老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如果还不明白,课间或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不要留下知识上的思维障碍。

  3、课后,要科学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过的知识,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

  4、课后作业的完成和错题整理。做业是为了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不要只用一种方法,要寻求别的解题方法。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是否正确,自我检查的重要性不亚于做作业,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受益无穷,这样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要把错题及错误原因都记下来,以后复习时翻看一遍,因为这正是当时学习的症结所在。

  5、及时总结,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学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要总结一下学了哪些基本内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单元知识有哪些主要特点,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并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出单元知识网络。

  三、引导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养成提问的习惯。

  杨澜说:我以提问为生;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创造力、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的重要,这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所以要要求学生:学会提问,要求大家每天必须至少提问老师一个问题。在提问中学习,在提问中思考,在提问中更好的的发展和成长。

  四、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改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

  1、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而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每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同学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一是课前激疑。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中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超前教给学习方法,早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是我们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把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提和动力,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本学年我校继续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师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是课题有效研究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各班级在学校制定的阅读方案的引领下,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这与农村家长从小不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有关);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积极参与各项比赛。

  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点带面举行,所有这样的比赛,我们在开展的时候,组织相关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从读书的方法指导,到校内初赛的认真策划举行,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学生读书的质量有很好的展示。同时,对于选拔出来参加复赛以及决赛的同学,学校还成立专门的阅读班,组织这些学生系统地训练,以确保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共读形成传统。

  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每日三读”,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当好学生的“陪读员”。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

  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我校校刊《鹿鸣》的出刊,更为我校课题研究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

  (三)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每个教室建立一个图书银行,为学生提供了课文阅读的保障。为切实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年4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月,并在4月23日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了图书跳蚤市场、读书知识小报比赛、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经典故事讲演比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图书丰富书籍

  让图书室的书籍丰富而又时尚,是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思想。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丰富我校的.图书。我校除了把原来经典老书做归类和规范的整理外,还不断更新图书,丰富书籍。比如,购买一些当代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借助读书活动,倡议全校师生共同捐书。

  三、拓宽研究面,优化研究效果

  为了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效果更好,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以及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和非语文学科老师的科研水平教研水平。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整个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研究过程中,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为,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都进一步增强了。

  2.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操作样式,及:提供平台,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学校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5.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了。

  总之,经过本学年的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4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其中,语文阅读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阅读,首先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对未知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是能否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里的外界包括对外部信息捕捉、归纳、自我消化的能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自己的表达能力,等等。阅读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语文阅读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体验到不同的世界。你仿佛可以看见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决绝,看见孔子的坎坷颠簸,看见庄子的淡泊逍遥,看见陶潜的悠然,看见李白的豪迈,看见杜甫的幽怨,看见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看见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老师们在教学中遇见了一些难题,比如学生不喜欢阅读,尤其现在的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没有看书的习惯,对语文课本也担不起兴趣。另外一些学生虽阅读了却不得要领,无法掌握阅读的真正“钥匙”。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也人类最好的老师。要让他们喜欢阅读,变成阅读的主人。”而要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感,老师们退居二线。学生受传统思维影响,对很多问题都只有唯一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表露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长时间束缚,会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变成千篇一律的教育成品,因而允许课堂有不同声音的出现显得极其重要。有一次,提问科学老师怀特森是不是个好老师,标准的答案,当然要说成怀特森是个好老师。但有的同学就会提出怀特森在某一方面教育方式不得当,因为他在某些方面说了谎,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当我们听到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回答时候,先不要急于否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了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见解,这是值得老师肯定的。

  对于不善于发言、胆小的学生,我们应针对他们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1、对整篇文章要了解清楚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的结构与思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清除不理解的词语障碍,词语是文章这座大厦最基本的一砖一瓦。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看书下注释、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障碍扫清后,开始精读。抓住重点语段的重要的句子或含义特别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中心。要一句句地品析,结合上下文逐字逐句地分析,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听老师的分析。最后可以把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反复研读,多加积累。

  3、在课堂阅读提问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因为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能够参与问题回答的学生有限,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每个人的参与。

  4、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师布置的“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家庭作业很受家长喜欢,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交流作业体会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父母亲是如何对自己关怀的,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亲,等等。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领会“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5、锻炼审美能力。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美所具有的一种感受、鉴别与欣赏能力,以这一能力为基础的阅读可称审美性阅读。就载体而言,在这里的“美”既与阅读材料的内容有关,同时又与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有关。就类别而言,这里的“美”依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许多不同的亚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壮美、优美、悲剧美,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学作品极具审美价值,对这类作品的阅读仅仅诉诸理智的、科学的、逻辑的读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或不够的,还必须诉诸情感、想象、主观体验等这一类感悟式的读书方法,从而做到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总之,课堂虽小,钻研进去,便会发现,这里面有着广阔的天地,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乐趣。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而正是无数个45分钟组成了一个人的求学生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在课堂阅读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探索更广阔、更迷人的天地。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5

  1、将阅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开展修多活动如喝水吃饭午睡游戏跳舞等。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和汉字指令牌相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指令牌上的汉字宝宝,将文字和孩子的思维串联起来,在生活发挥作用

  在五大领域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做到教者有心。让幼儿在无意中得到认读训练。如在语言活动中故事活动时老师可把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人.图都配上相应的文字宝宝,在教学中老师有心指认幼儿也会很高兴跟着念的,再如在数的点数活动中,老师把点数的动物花图形等都标上相应的.文字符号,数数的同时也认识了它们对应的文字符号。

  2、与环境资源相结合

  环境与课程互动是新《纲要》理念的体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有机渗透汉字文化教育,在全面感受幼儿园课程要求同时,适当认识一些汉字同时在认读过程中也是促进课题目标更好实现的过程。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的一切,即园内的人事物时间空间都是构建幼儿发展的现实环境,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对象,老师就将班级里所有的物品贴上相应的汉字牌,室外环境是幼儿园的大环境也是幼儿每天接触的环境,老师将园中的花草树木玩具都挂上各自的汉字牌,户外活动时随见随读。社会环境也是幼儿阅读材料。如马路边的各种广告牌,标语警示牌老师可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着孩子指一指,认一认。即满足了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有理解了文字的意义。

  3、利用文学作品创设阅读活动。

  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意境,在情景的刺激下幼儿能积极活动调动思维引发兴趣。

  4、开展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根据《纲要》精神,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精神教师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如组织孩子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活动中,让家长领着孩子购物,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悬着自己想要的物品,使幼儿最开心的事。在选择物品时家长和和孩子一起读一读,物品上的文字名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6

  经典永恒。经典无论如何变化,都蕴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和智慧的源泉。俗话说,肚子里全是诗和书。每个人优雅的举止,有才的风格,豪爽的谈吐,都与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有关。让学生从小背古诗,每天“诗中有话”,肚子里就会塞满诗和书。谈话中经常引用词语,久而久之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落实创建书香校园的工作,进入一年级后,我们学校为每个班准备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在教学部的监督下,各班利用周会时间检查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情况。在这项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使这项阅读古诗词的活动得以成功举办和圆满结束,以创建一个“书香课堂”,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首先,每天大声朗读,定期背诵。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班设置了专门的阅读时间,即每天早读十分钟,先拼读,在熟悉的基础上有感觉的读一个,每周一、二、三上午读一个好,周三没作业的日子背诵,家长查签,周四、周五上午再读一个好,周日背诵,家长查签,让学生一周轻松背两首古诗。自从入学以来,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付诸实践,班级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古诗词竞赛,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一分钟内,谁背的古诗词最多,谁就在小组中竞争。比如老师先说《春晓》,然后是作者,朝代,然后是一首又一首的诗,或者一个说“我的床脚那么亮一线”,然后另一个跟着说。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中国诗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第三,成绩喜人,任重道远。

  从这次抽样测试的背诵情况来看,所有学生都能认真自信地展示自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动情地背诵古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班55名学生共背了24首古诗,学生全部参与,成功率100%。由此可见,从学年开始,儿童日常背诵古诗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有组织、有检查地阅读和记忆中国古诗,可以使儿童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获得中国古诗经典的基本素养,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将坚持这项工作,并相信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7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迎来了这学期早期阅读兴趣班的结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中途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小朋友的热情好学和家长们的帮助下,我们迎难而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大班早期阅读兴趣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学儿歌、讲故事,学习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以及一些简单的拼读,努力让孩子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每天上课前10分钟都会坐正,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2.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及握笔姿势,孩子们知道正确的书写姿势,对身体的发育有很好的作用。

  3.孩子们掌握了23个声母,6个单韵母,熟记了这些字母在四线三格的书写位置以及一些简单的拼读。

  4.通过“找豆豆”,“踩气球”等游戏,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了很多字宝宝。如蓝天,月亮,线球……

  5.幼儿掌握了各种基本笔画和一些生字。

  早期阅读的培养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让幼儿丰富词汇,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轻轻松松掌握汉字宝宝。这个学期的`工作虽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但我自己知道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很好,希望在下次的带班中能取长补短,做的更好!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8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小学低年段更适宜阅读绘本,这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我们一年级的绘本阅读定为“我爸爸”。这样的书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撩动孩子的心灵,升华孩子的情感;这样的书最让孩子感到亲切,他们会读,爱读,能读懂它,能把内容吃到肚子里去。

  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低年级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阅读已被一些教育人士称为“无压力阅读”,学生不再被拷问,不再被要求写心得、写佳句。

  我觉得绘本教学,不可能把这本书中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孩子,我们只要做到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最重要的。写一写、画一画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刻意追求之举,当阅读成为需要并养成习惯的时候,表达便水到渠成了。从绘本的内容来说,可以从对所阅读绘本的续写、仿写到自创;从设计者的组合来看,可以采用伙伴以儿童为本位,以兴趣为先导,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创作,但决不作统一要求。

  “我的爸爸呀,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他很勇敢,他可以赶跑大坏蛋大灰狼、可以从月亮上跨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不会掉下来呦)、他敢跟大力士摔跤、他还能在运动会上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的爸爸真的特别的棒!好听的故事听完了,接下来要请我们的小朋友动动小手做出他们心目中的爸爸了。

  通过此次主题绘本故事的展开,我们让孩子们回忆比较绘本中爸爸的各种能力和品德,并让他们结合自己对爸爸的了解,说说自己爸爸的特别之处,让孩子更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通过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我爸爸的画像,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自己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萌发孩子爱爸爸的情感,并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9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歌各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应居首位,学生如果不完善地掌握在个工具,就不可能地完成各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任务,大量的心理学家研究和实践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贯、注意力、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尤其男孩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导致他们学习能力、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同时造成了对学习的畏难和厌倦的情绪,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如何改变现状,就要加阅读量,多渠道的开展课外阅读。在本学期中我校阅读兴趣小组就开展的很好。

  活动开展的经常性。我校兴趣小组每周最少活动一次,全学期共开展活动十七次,学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提高了阅读速度,原来由每分钟读一、二百字,现在提高到每分钟读三四百字这样也提高了阅读量。

  通过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提高了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课外收集资料的能力,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们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0

  伴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潮流与话题,《纲要》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主张应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培养,在此过程中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而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只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使得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缺乏相对完整的语言教育。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可以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促使幼儿了解增加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其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纠正把在阅读中的识字作为唯一内容与方式的观念带来的弊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提升幼儿语言教育的完整性。

  由此,为避免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幼儿园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幼儿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润物无声”的阅读效果。小班幼儿作为接受学前教育的最前沿群体,为了能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应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培养,在视角聚焦于阅读前提下,给幼儿创造阅读空间,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润物”良剂,对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便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景”动“情”——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幼儿对阅读的早期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对这个多彩斑斓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有时候,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的理智感与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对此,我们可以进行有关于图书阅读的环境的针对性布置,即“情景”的创设,在教室内开辟阅读区或自制大型故事图画等,通过绚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图画人物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关注图书。而此时的幼儿已经能开始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那么,我们可以在阅读区摆放一些简单却趣味性强的图画性书籍,利用好奇心的驱使,提升幼儿对书籍的新奇感,从而促使其翻一翻,甚至是摸一摸,这也便是幼儿对阅读这一“情感”的初现,通过环境创设这一“景”触动幼儿们充满好奇的心灵,促其“情”窦初开——对于阅读有着最初步的体验,阅读兴趣初现。

  二、以“形”动“情”——通过多变的阅读“形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是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开展的。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

  小图书阅读活动是幼儿进行独立阅读的第一站,而在此活动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以大集体活动的形式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书的结构、以正确的方式拿书及按序仔细观察画面进行简单理解的阅读技能及正确的阅读方法。随后进行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帮助幼儿掌握翻书的方法的同时,使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及兴趣培养。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穿插趣味愉悦的主题活动进行不间断的排图活动,即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有序思维能力,更提升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与成就感,促进兴趣的培养。这样,通过各种多变的阅读“形式”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以“言”动“情”——通过教师言语引导激发幼儿对画面的阅读兴趣。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最初的阅读主要是依赖父母或老师,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期模式识别及记忆能力特别强,一首儿歌,听几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念出来。对此,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即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活动,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给予幼儿一定的听觉刺激,不断体验品味,培养幼儿的语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听赏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示范看图书的要领,如把一页的图书画面进行放大,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根据图画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听赏看图时,教师还可以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讲述的主体是教师,幼儿作为倾听者,在教师言语的引导下提升其对阅读画面的兴趣,从而激发的阅读兴趣。

  小班幼儿已经逐渐学会正确发音,掌握一定口语,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并能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听赏活动的延伸下,幼儿已经有了自我表达的能力与欲望,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给予他们讲述的机会,由教师的“言语”引导幼儿们初步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单句,这些都是提升孩子在阅读中的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激发幼儿们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对阅读这一活动之“情感”依托;兴趣,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润物无声”的前提。总之,幼儿期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多姿的科学方法即从情景创设、阅读形式、语言激发来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润物无声却有“形”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1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早期阅读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它能够促进幼儿良好的听、说、读习惯的养成。3岁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如果我们成人对幼儿进行合适的引导,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得到飞速发展。为促进我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除了平时教学之外,我们在各个游戏和过渡环节讲了很多经典有趣的故事,大部分故事都是出自从我们赛诺绘本屋的绘本。这样做就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技能,丰富阅读的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喜欢看书,首先要让他觉得书很有趣,能吸引他,给他带来乐趣,我们先将班上图书角的每一本图书都绘声绘色地讲给幼儿听了,有的还做了PPT,如《爷爷一定有办法》,PPT有助于幼儿观察绘本画面的精彩之处,这个年龄的幼儿阅读都是先通过读图开始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书中每页下部老鼠家族的活动特别有趣,让幼儿更能理解那一块蓝色的有星星花纹的布的变化,约瑟的蓝色布越来越小,老鼠家族的布越来越多,看着丰富的画面,幼儿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小眼睛都大大的盯着画面,思维都跟着画面的变换而转换。像《驴小弟变石头》那块神奇的红的像火的'石头那么富有神秘感,幼儿的心也被那块神奇的石头和驴小弟的遭遇所深深牵动。还有《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那只倒霉的狐狸无数次引得每一位幼儿哈哈大笑,想不到角色扮演中幼儿最喜欢演的居然是那只倒霉的狐狸,越来越多的故事和绘本来到我们班的图书角,通过引导,孩子们知道书原来是这么的有趣,现在吃完饭后,午睡起床后,他们都自觉的到图书角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自主阅读,像Herry经常忘乎所以地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做动作表演,可爱至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来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前期观察我发现,我班大部分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为图书中色彩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的无序性,还有个别幼儿会出现撕书的行为,所以我通过在班上训练他们如何翻书,如何爱护书,看完一本还原处,不撕书,不抢书,如果想看别人手里的书要经过允许,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礼貌用语的课程,教会幼儿会说:“请问,我想和你交换一下,可以吗?”“谢谢!”“对不起,现在不行,我还没看完。”同时也是训练幼儿在交往中要学会等待,学会换位思考。

  刚开始到书吧时,每次都是我一人讲故事,全体小朋友听故事。虽然我经常有意和他们互动,但一周一次我觉得幼儿接触绘本的机会太少,我们绘本屋有那么多经典有趣的绘本,一周只能看1~2本,真可惜!基于我对本班幼儿阅读习惯的了解,我们现在去绘本屋我就允许幼儿自由阅读,每次只要进门前把选书和看书的要求多重复几遍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班的幼儿都很喜欢到书吧自由阅读,每次问他们书吧好不好玩?喜不喜欢?他们都是肯定的回答,快乐的笑脸。同时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该是:

  ①教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要让幼儿成为主角,教师不要一味的灌输,教师只设计一些启发的提问,

  ②在阅读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借助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指导幼儿学会观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推理,培养幼儿边看边思考的习惯。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意识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学习思考,从整体到局部,从画面到细节上的神态表现等等。教师的提问应是有一定的开放性尽量避免问选择性的问题,要让幼儿插上想象性的翅膀大胆地进行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

  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像我们在班上讲了的故事,每次教师都要求幼儿回家讲给家长听,具体内容我们都会在群里发消息,希望家长能多多关注并鼓励幼儿回家讲述,讲述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表达能力的很好的过程,也是锻炼幼儿清晰发音,语句连贯和使用书面用语的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活动。希望家长多多给孩子这样锻炼的机会,相信假以时日孩子的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讲述的过程家长既不要取笑孩子,也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要多加鼓励、对于幼儿的讲述要给予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我班的孩子现在已经培养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家长平时也可以带孩子多逛逛书店,经常给孩子买一些优秀的读物,使阅读变成幼儿发自内心喜爱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也是培养专注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图书作为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媒介物,仅局限于书中的画面、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还可以充分挖掘内在的价值,和孩子通过生动的表现形式,使图书中的画面文字,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有无声转化成有声的,这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更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我们教师会持之以恒,让幼儿时时触在一个“阅读”的环境,让幼儿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为将来小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好习惯改变一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2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先生说:“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图书,绘本才是真正的儿童书。”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和图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乃至纯洁心灵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本学期,我们一共读了9本绘本。绘本快乐阅读的开设过程中,课堂上通过老师讲读,师生共读,学生续编,学生交流等形式,让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因为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孩子读懂故事,所以我选择绘本故事的阅读。

  通过共读,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通过亲口向孩子传递最重要的语言密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故事,收获成长的道理。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采用师生共读,学生自读,故事续编,讨论交流,模仿表演等形式,在汇报时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一,在共读中沟通---我会说”学生能大体说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二、在诵读中快乐---我会讲”学生能讲出本学期共读的绘本故事“三、在写绘中徜徉-----我爱绘”学生能续编故事,自己画一画,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或者能用自己的话和画绘出这本绘本故事。

  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因为孩子兴趣不同,喜欢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有些绘本选择没有选好。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有些不受待见,《神奇种子店》《威力的奇遇》等孩子们就特别喜欢听,内容有趣,情节生动,所以一定程度上本学期的选材选的.有些欠缺,是继续下去要改正的一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我的目标是让孩子借助图画读懂故事,自己能完整的讲出一个故事,并能体会到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还能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一下故事。绘本故事快乐阅读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的喜爱。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熏陶孩子心灵。同时孩子也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的学习汉字,学习语言。

  “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当然,我们写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为了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想象和观察力,丰富学生语言表达,陶冶学生心灵方面的魅力。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看你怎样去涂抹,那就让读写绘给孩子的童年打上亮丽的底色吧,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读写绘”正是一种适合低段孩子灵性的呼唤。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学习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来做,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来分析、讲解。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学习阅读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要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写作思路即可;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运用;仿写经典课文,牢记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视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改进阅读教学。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课改后,有些教师依然按着成规老套的做法,讲授课文时,都是为了教而教,学生学一篇课文无非就是学识字——分段,理解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很独立、单调、没有恰如其分地渗入写作指导,如何在课文教学中一环扣一环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密与写作指导训练相结合。

  引导学生逐段逐段地体会,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有顺序叙述事物。又是如何把所要描述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具体、形象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这样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对于各类作文时,也比较容易自如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说要加强课文教学和写作指导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改进课文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遣词造句来描写事物。要在课文教学中,加强阅读,培养自学写作方法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好写作方法。

  二、阅读教学渗入写作指导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佳作。而且每一单元训练的作文,体裁内容写作,又是相似的,注意这些佳作对学生进行每一单元的课文指导,可以说是“取之有道、获益匪浅”,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渗入写作指导,可以说是双管其下。

  (一)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顺序,是有序地进行习作的前提条件。

  (1)训练学生有重点观察事物。

  (2)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

  ①站在固定的地方,逐步地观察。

  ②随着身体的移动,走到哪里观察到哪里。

  站在固定的地方观察,各有各的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从中间到周围,或反过来也可以。总之,观察有顺序,记叙下来也就容易做到有条理。例如: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二)根据课文内容,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重点地抓住事物进行观察。

  例如:写建筑物时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观察。观察建筑时要对建筑物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构造等进行仔细观察。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个建筑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以《赵州桥》为例,赵州桥的特点是:桥很长,但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庭湖顶上两侧又有两个小桥洞庭湖。这就是赵州桥的最显著的特点,在观察时抓住了这一重点观察,就抓住了赵州桥的特点。

  (三)根据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1)适当的发挥联想。

  在仔细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结构时适当地发挥联想,可以使叙述和描写生动具体,使读者对事物的特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苏教版《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例如:《荷花》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缝。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把感人的地方写出来。

  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描写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3)注意心理描写,使文章内容真实具体。

  心理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内心想法,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深刻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提示人物的思想变化,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更具体有立体感,也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有深化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重视阅读中的诵读——背诵积文句,解读品味语言,感悟写作灵感。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新闻、童话等,课本上的所有的现代文都应该诵读,以此来感受记叙文事件的曲折,议论文的严谨,散文的优美,诗歌的激昂,新闻的庄重,童话的神秘。

  记得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张翼健说过“朗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嘴、眼、耳、心的综合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读者整个身心融于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中。

  四、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会仿写、扩写和缩写,续写。

  读书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仿写,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味悟得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让学生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技巧,反复吟咏体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 14

  本学期,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一(3)班开启了绘本阅读之旅。我们知道对于孩子来说,阅读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所以绘本阅读过程中,需要给孩子宽松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朗读绘本,而不是以一味地让孩子回答问题、学习某种知识为目的,这是学习绘本的前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土壤。

  记得松居直曾说过,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教学就是撒下这粒种子的手,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的同时也教会孩子播种更多的种子。

  当看着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涨红的小脸,参与的热情,充满想象力的图画,听着那精彩又充满童趣的回答,相信绘本已经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这样一颗待萌发的种子,翻开绘本,让我们共同享受那生命最初的成长之路。

  (一)创设温馨阅读氛围

  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善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

  (二)搭建以孩子为主体的多元阅读方式

  孩子阅读能力的最终提高主要体现在孩子自主阅读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获得,所以,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注重孩子自主阅读在前,让孩子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自己观察、自己感受,获得绘本中图和文字的信息,让孩子获得有序阅读的经验,然后由教师和孩子借用大书或ppt重点阅读主要情节画面,理解绘本主题。这是孩子感知体验的必然途径。

  翻开绘本,单看图画就能感觉到故事里的阿秀婆是一位长相奇特,脾气古怪的老太太。当地人传说她是草鬼婆(巫婆),可以放蛊施魔法,所以大人们都不敢接近她。

  通过自主阅读,孩子们发现:阿秀婆是一位会魔法的老婆婆,因为婆婆居住的小屋子的窗户里似乎总是透出无数双眼睛看着你,更重要的是,每到桃花盛开的时候,阿秀婆屋子后面的小溪沟里,桃花鱼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然而除了阿秀婆,却没人能捞得上来。阿秀婆把捞上来的桃花鱼密封在黑色的陶罐里,不久就腌制成透明的、能看见里面细细的鱼骨的好吃的酸鱼。于是,小孩子们不顾大人的警告,冒着被阿秀婆变成小动物甚至小妖怪的风险,经常成群结伙地跑到阿秀婆那独自位于深山的小房子。

  这种以自主阅读为主的设计模式不但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还能让孩子细致观察绘本的画面,了解绘本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的专注阅读习惯。

  1.激趣法:即以游戏或神秘的口吻说起某个绘本,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介绍《威利的奇遇》时,读绘本之前,让孩子们自由猜想:每个星期,威利都会走进一扇神奇的门,展开一次妙不可言的冒险,他会来到哪些地方冒险呢?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发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孩子。

  2.设疑法:即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个难题情境,促使孩子去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如《神奇种子店》中提问:“神奇种子店的老板是谁?那里会买些什么种子呢?”提议孩子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并理解图书信息。

  3.猜想法:即讲到绘本故事发展的精彩处或关键处,可以停下来,留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在书里寻找答案。如《超级坏脾气》,这个超级坏脾气会给主人公乔治带来什么影响呢?他的朋友们还会跟他在一起吗?还会喜欢他吗?这个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预期能力,促使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有很大帮助

  4.角色扮演法:即指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或延伸活动时,引导孩子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表现绘本中的主人公,有助于理解图书内容和阅读经验的迁移和积累。如《神奇种子店》中,和同桌一起念咒语,一起扮演小树的扭呀扭地长起来。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生活经验的提炼,更有助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小绘本,大世界”,绘本中优美的画面蕴含着深远的教育价值,随时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优势,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快乐的一代新人。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看你怎样去涂抹,那就让绘本阅读给孩子的童年打上亮丽的底色吧,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绘本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成果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书香班级成果汇报材料12-05

关于“流程”——学习成果汇报材料08-30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精选14篇)11-02

学习成果汇报材料(通用6篇)08-08

书香班级成果汇报材料(精选17篇)03-05

书香班级成果汇报材料(11篇)12-06

教学教研成果总结汇报06-12

线上教学成果展示汇报材料范文02-09

书香班级成果汇报材料(通用18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