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24-03-11 合作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由4---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总之,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四、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为完成某个学习目标或任务,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团体,一起分工

  合作。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每个小组成员,在分工合作中的参与度,完成目标任务的效果,个人的收获度。

  五、研究原则

  1、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原则。

  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发展性原则: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4、实践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体验想结合,动脑、动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学生要成功、愉快的合作,锤炼创新品格(五会:会表述、会倾听、会交流、会欣赏、会总结)

  2、转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

  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5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理念根据,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二)、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平等合作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组合是首要条件。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

  (1)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组间活动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组很快就高效完成了任务,而有的组却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们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2)小组人数要合理

  每一个合作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聚焦中心问题

  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协作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协作员在整个小组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当然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情景创设,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关注中间生,兼顾优差生

  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小组教学在整体教学设计中,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同时兼顾优中差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将这一目标落实到位。在预案中,设计有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不同内容;作业是教师指导下的自选自改为主的个性化作业;课堂活动是以优中差搭配的团队为基本单位进行,活动的综合性强,不同程度不同优势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宜的活动形式。小组教学特有的团队合作也能使每个人从中受益。

  (五)学生在创新学习中的习惯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

  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碍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在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一边听一边想,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特别是要把别人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合作中明白:既要善待自己,又要欣赏别人。

  2、自我约束,共同提高

  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3、进行合理组织调控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若碰到此种情况,教师可考虑施加一定集体压力,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为增强个体责任,教师还需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如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学的机会,给学生独立的任务和作业等。否则,差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好主导的职责,时刻关注各小组探究方向,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等。这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控指导,避免舍远求近,跑得无边无际。

  六)、全面评价,激活合作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就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追求个人努力上进又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着力点应该放在争取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与自我完善上。学生只要是跟自己过去比,能力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在评价时应避免给学生一种咄咄逼人之势,因为有些合作学习的内容并非一时可以达到的,各小组之间本身有一定的差异存在,教师应延迟评价的时间,让其再讨论、再请教、再互助,每个组员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更加欣然奋发、兴趣盎然。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九、课题研究计划及完成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8月)

  1、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广泛收

  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2、选题,认真开展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9--1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投入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周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织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7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资源占有

  1、德内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新课程标准》

  4、社会心理学

  5、《小学语文教师》

  6、《校本教研》

  7、《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

  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9、《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方案11-08

课题研究方案11-19

课题研究方案06-25

小课题研究方案09-06

小课题研究方案11-05

【热门】课题研究方案10-20

【精华】课题研究方案12-06

课题研究方案(优)12-03

课题研究方案(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