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宣传栏内容黑板报

2023-09-14 黑板报

  在各个领域,说到黑板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黑板报和手抄报一样,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黑板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黑板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宣传栏内容黑板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宣传标语

  1、千古中医,惠泽于世。

  2、国医汇粹,健康天堂。

  3、国医荟萃,心享健康。

  4、中华智慧,医泽天下。

  5、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6、汇国医精粹,圆健康梦想。

  7、国医汇萃,造福友邦。

  8、国医汇精粹,中药萃健康。

  9、发展新农合,振兴中医药。

  10、中医智道,臻于至善。

  11、医学之路,精英汇集。

  12、国医汇萃,合作共赢。

  13、传承国粹,耀世中医。

  14、国之瑰宝,医纳百川。

  15、国医汇,让中医平步走向世界。

  16、倡导中医保健,享受美好生活。

  17、发展中医药,利国利民。

  18、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9、无极本草,中华瑰宝。

  20、仁德济四方,国医汇天下。

  21、国医汇萃,健康世界。

  22、国医哲学,传世惠康。

  23、千年精妙,一世传承。

  24、医汇天下,品誉中华。

  25、仁德国粹,薪火相传。

  26、国医汇萃,造福世界。

  27、与世界一起解密中医。

  28、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9、国医精粹,千年中医。

  30、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31、妙手回春,世界福音。

  32、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33、健于民,信于心,扬于世。

  3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35、让健康成为生命的常态。

  36、国粹越千年,医道汇百川。

  37、修身,养心,健康中医道。

  38、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39、国医汇,汇享中医之大成。

  40、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

  41、五千年沉淀,助一生健康。

  42、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43、国医汇精华,本草正宗范。

  44、健康人生路,中医世界行。

  45、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46、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47、健于身,医于心,立于世。

  48、国医岐黄术,春秋永传承。

  49、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50、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51、国粹传承,悬壶济世。

  52、中医源远传,健康爱大家。

  53、千年中医,无国界。

  54、北京国医汇,国宾养生园。

  55、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56、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57、千年中医药,精诚国际行。

  58、北京国医汇,国际养生园。

  59、荟萃精华,造福天下。

  60、国医岐黄术,圣手医八方。

  61、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62、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6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64、国医济世,汇纳百川。

  65、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66、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67、中华典梵,国医汇萃。

  68、万世中医,名誉天下。

  69、国医汇百川,福泽遍人间。

  70、国医济世,汇流成河。

  71、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72、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73、中医古老不苍老,中药天然不枉然。

  74、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75、汇千年中医,医天下百姓。

  76、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77、上医正德,大道于汇。

  78、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

  79、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80、银针刺开云千里,妙药驱散雾万重。

  81、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82、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发展。

  83、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84、但愿病房无病人,不惜药橱空药箱。

  85、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86、祖国医学是个宝,家家户户离不了。

  87、发展中医中药,服务大众健康。

  88、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89、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90、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91、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92、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93、妙手回春术,悬壶济世界。

  94、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

  95、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96、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97、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98、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99、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100、与时俱进发展中医事业,推陈出新推动跨越发展。

  关于中医的作文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网。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可悲的还不止中医,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被我们忽视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经典中医故事

  1、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尸厥’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3、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4、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人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5、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6、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7、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 相关推荐

【中医宣传栏内容黑板报】相关文章:

五四的黑板报内容04-26

读书黑板报内容04-21

迎考的黑板报内容06-06

开学黑板报内容08-21

六一的黑板报的内容05-16

雷锋黑板报内容03-07

六一的黑板报内容05-31

开学的黑板报内容08-19

感恩的黑板报内容11-08

军训黑板报内容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