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成为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那么汉语拼音方案怎么读,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汉语拼音方案拼音:
[hàn yǔ pīn yīn fāng àn]
汉语拼音方案历史背景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说到汉语拼音问题,就不能不涉及到有关历史问题,认清历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优点。
我们都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笔画繁多,字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不仅书写起来十分困难,而且认读也非常不方便。因为非拼音的汉字,从字形结构上不容易分析出字的读音来。虽然汉字中有90%以上的形声字,但是由于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本身的结构也很复杂,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由于语言的发展,声符与字音的变化非常不一致,声符与字音的差别越来越大,所以声符的表音作用在现代汉字中是十分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代汉字系统中的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完全相同的形声字只有20%多一点,加上声符和字音声韵母相同的汉字,也就40%左右,可见,现代汉字的形声字表音率是相当低的。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那些不能表示字音的形声字,以今天严格的眼光看,已经不是形声字了。
为了解决汉字的注音问题,我国古代曾经使用了多种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读若、反切法等。直音、读若法虽然简易明了,然而如果没有同音字可注,或用来注音的字更加深僻、复杂时,就发挥不了作用。魏晋时发明的反切,较之以前的注音方法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反切法的使用并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所以首先得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才能掌握反切方法,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加以汉字是整个儿表示一个音节,字形结构上分不出声母和韵母来,所以拼读上“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并不好掌握,对于初学者尤其困难。唐宋时期,在反切注音的基础上,人们又用汉字制定了三十六个声母,两百来个韵母,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局限性,它们最终没有发展成为汉字的注音符号。而给汉字注音,又迫切需要一套简便、实用的符号,以弥补各种传统注音方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注音需求。
十七世纪初,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始,西风东渐,西方文化凭借着西方经济方面的优势也开始传入中国。结构复杂且不表音的汉字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无疑是难解的天书,成为他们了解东方文化和进一步交流的拦路虎。出于多方面的需要,当时的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始运用拉丁字母来拟定汉语拼音。
最先拟定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是1605年在北京出版的《西字奇迹》,由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制定的。这个方案是有系统地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开端。该方案首次引进了西方文字的音素制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拼写方式,突破了我国自魏晋以来一千多年使用汉字声韵双拼的旧框框,为汉字注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学的道路,从此开始了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历史,揭开了汉字注音拉丁化的序幕。尽管这个方案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汉字和汉语而制订的,然而其注音方式以及应用的便利,给后来学者以很大影响和启迪。清代以后,中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和制订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时,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利玛窦方案的长处,如用撇点表示送气音,用双字母解决拉丁字母不够用的问题等等。据统计,利玛窦方案以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编制并有一定影响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有三十来个,可以说都在是利玛窦方案上的发挥。所以说利玛窦方案是我国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始祖一点不为过。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我国在与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侵略战争中均处于战败国的地位,既割地又赔款,受尽了殖民帝国主义的侮辱,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样国破家亡的政治形势,促使我国学者思考,希望找到一条强国的道路,他们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振兴科学与教育,而要振兴科教,就是要普及教育,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众的识字问题,而汉字的繁难无疑是普及教育的拦路虎,于是他们认为,普及教育,振兴国家就要从改革汉字入手,制定简易的文字。这种观点后来进一步放大,走向了极端,汉字遭到了彻底否定,被认为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在这样的认识和思潮的影响下,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就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切音字运动,我国掀起了制订汉语拼音的热潮,各种拼音方案相继出台,拉丁字母式的,速记符号式的,汉字笔画式的,真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其中,汉字笔画式的字母方案又成为这次切音字运动的主流,占所有方案的一半,如果把汉字速记式方案也算上,就更多了。
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又由汉字笔画式转向了以拉丁字母为主流的方面,并由此开始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26年9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拟订并通过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并于同年11月自行发表。1928年9月,由教育部公布,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方案的产生是我国拉丁化运动的.新开端,拉丁化方案的制订成为汉字改革运动的主流。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积极支持并参与拉丁化文字运动,许多刊物载文或出专号表示对拉丁新文字的支持。很多学者还亲自实践,编拟拉丁化拼音方案,例如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稍后于国语罗马字产生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延安,甚至还开设了一百多所夜校,专门教授农民学习新文字。在同时掀起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国语运动,又很自然地与拉丁化运动相结合,互相推动,使拉丁化新文字传遍全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国于1958年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吸取历史经验,结合现实需要而制订出来的。
发音方法
汉语拼音有两种拼读方法:
拼读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例:b+a=ba)
直呼法:先做声母的嘴形再做韵母的音。
拼音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声母发音较轻快。
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汉字音节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3个部分组成。韵头,又称介音;韵腹,称元音;韵尾则有元音和辅音尾两种。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i是韵头;a是韵腹。
单韵母
a(啊)嘴巴张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圆圆,舌身略向后缩,舌身后部稍微隆起(读o,不是ao的音,也不是ou音,详见下文“注意”)。
e(鹅)嘴巴扁扁,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衣)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乌)嘴巴尖尖,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迂)发音与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齿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声母
b(玻)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声带颤动。
p(坡)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但是气流较b强,声带颤动。
m(摸)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佛)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d(得)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t(特)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讷)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勒)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k(科)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喝)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j(基)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
q(欺)发音部位、方法跟 j 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希)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z(资)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
c(次)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zh(知)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ch(蚩)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h(诗)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r(日)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发音时舌的两侧要卷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i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w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复韵母
ai 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
ei 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u和ei的结合,发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圆到扁。
ao 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型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
ou 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的长而响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结合,发音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型开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
ie 发音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 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 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
üe 发音时,由ü开始然后向 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 ê。
er 发音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
an en in un ün(前鼻韵母)由母音和鼻尾音组成。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ang eng ing ong (后鼻韵母)
ang 先发a,然后舌根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eng 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ing 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ong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注意
i音与y音、u音与w音相似,只是i和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y和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
ye(叶),读作ie ,ye不能拼读,只能整读;yue(月),读作üe,和ye一样,不能拼读,只能整读。
yi、yin、ying、wu分别读作:i、in、ing、u;
yu、yue、yun、yuan分别读作:ü、üe、ün、üan
j q x y的后面不跟u只跟v,而且去掉两点,ju qu xu yu
标音调时,有a标a没a标o或 e,i和 u 在一起时标在最后一个。
探讨:在国家颁布的拼音方案里“o”发“喔”,这样就要探讨“喔”的发音了,我手里有一部1988年修订版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喔”字只有一个注音就是“wo”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是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的,1958年2月11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本次修订《新华词典》一定程度上是肯定了“o”的“wo平声”发音。
至于为什么学校现在教拼音发“ou”或“ao”音,我想大概是受某位“专家”的“一言”影响吧?
另外,某些小学的语文教研员只讲究创新而缺乏实证思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讹传讹”。否则为什么在拼读音节“bo”的时候不读“bou”或“bao”呢?
【汉语拼音方案怎么读】相关文章:
蕴怎么读10-11
刘长卿怎么读09-24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06-26
汉语拼音方案范本06-10
秩拼音怎么读04-27
崛拼音怎么读04-26
浣溪沙晏殊怎么读11-05
浪淘沙刘禹锡怎么读10-25
蚶的拼音应该怎么读04-15
大学我们怎么读励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