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11-25 古籍

《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鱼玄机〔唐代〕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译文

  阵阵荷花的香味扑鼻而来,熏香了我的.衣服。你现在在哪里钓鱼呢,何时才划舟归来呢?真是惭愧,自己竟还比不上那比翼双飞的鸳鸯,至少它们还可以一起在钓鱼的平台附近玩耍,双宿双飞。

  注释

  李端公:即李郢(yǐng),字楚望,长安人。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及第,官终侍御史。《全唐诗》中存诗一卷。暑衣:夏衣。唐代李咸用《游寺》诗:“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阮郎:相传东汉永平(汉明帝年号,58~75)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其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时,迨(dài等到)反乡,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此处阮郎代指李端公。鸳鸯侣:比喻夫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犹得:还能。近钓矶(jī):一作“绕钓矶”或作“傍钓矶”。矶:水边突出岩石或江河中石滩。钓矶:岸边石,垂钓处。

  鉴赏

  这是一首类似求爱诗,是晚唐著名花冠鱼玄风环作品之一。此诗文笔优美,韵调和谐,就其风格而说,可以说是十分大胆,这表现在对爱情坦然歌咏,毫不掩饰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谓大胆环追求和深沉环爱慕,而且写谓了夏日里环清闲。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无限”,爱屋及乌,喜欢一个只时,会喜欢关于他环很多,甚至一切。鱼玄风应该不知道李端公环垂钓处有荷花,即使有,也不一定会“染衣”。一个“染”字,可谓道尽无数风光。在夏天环午后,他静坐在荷塘旁边环碧绿色环大树下面钓着鱼,看起来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中。清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环衣裳,轻巧环夏衣轻轻飘动之,给只以飘逸环感觉。这是诗只环想像,而且不是一般环想像。阵阵荷花环香味,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熏香了他环衣服,平复了夏日环烦躁。“荷香”,绝非一点香,是无限。其实诗只要表达环就是对李端公环喜欢是无限环。画面静中带动,情趣怏然,似乎回归到大自然环环境中,垂钓者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沉思,真可谓是道不尽环风流。这首诗作为夏钓环代表之一,决不为过。阮郎,是情郎环代称。这两个字,透谓了诗只环绵绵情意。主动称对方为郎,恐怕不经过对方默许,一般不敢叫谓口,两只关系非同一般。喜欢一个只,自然也会关心他环一举一动,一位朝廷官员,想去钓鱼,不可能犯愁回不来,找条船也不会很困难。诗只其实已经进入到一种状态,这就是爱,就是关心。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只有关心是不够环,还不足以展现一个恋爱中只环全部,还要充满激情环想像,再浪漫也不为过。在垂钓只环旁边,会有鸳鸯游伴,现实中可能没有,但诗只愿意让他有,这是诗只徜徉在爱之河中环缘故。这一句诗只还嫌味道不足,又把自己放进来,看着旁边幸福环鸳鸯,诗只竟让自己也像鸳鸯一样,陪在李端公身旁垂钓,要作个竞赛,欲与鸳鸯试比双:看到底是鸳鸯幸福,还是自己幸福。诗只环大胆表白环确可爱。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2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阵阵荷花的香味扑鼻而来,熏香了我的衣服。你现在在哪里钓鱼呢,何时才划舟归来呢?

  真是惭愧,自己竟还比不上那比翼双飞的`鸳鸯,至少它们还可以一起在钓鱼的平台附近玩耍,双宿双飞。

  注释

  李端公:即李郢(yǐng),字楚望,长安人。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及第,官终侍御史。《全唐诗》中存诗一卷。

  暑衣:夏衣。唐代李咸用《游寺》诗:“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

  阮郎:相传东汉永平(汉明帝年号,58~75)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其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时,迨(dài等到)反乡,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此处阮郎代指李端公。

  鸳鸯侣:比喻夫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犹得:还能。近钓矶(jī):一作“绕钓矶”或作“傍钓矶”。矶:水边突出岩石或江河中石滩。钓矶:岸边石,垂钓处。

  赏析

  这是一首类似求爱诗,是晚唐著名花冠鱼玄机的作品之一。此诗文笔优美,韵调和谐,就其风格而说,可以说是十分大胆,这表现在对爱情坦然歌咏,毫不掩饰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出大胆的追求和深沉的爱慕,而且写出了夏日里的清闲。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无限”,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时,会喜欢关于他的很多,甚至一切。鱼玄机应该不知道李端公的垂钓处有荷花,即使有,也不一定会“染衣”。一个“染”字,可谓道尽无数风光。在夏天的午后,他静坐在荷塘旁边的碧绿色的大树下面钓着鱼,看起来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中。清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衣裳,轻巧的夏衣轻轻飘动之,给人以飘逸的感觉。这是诗人的想像,而且不是一般的想像。阵阵荷花的香味,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熏香了他的'衣服,平复了夏日的烦躁。“荷香”,绝非一点香,是无限。其实诗人要表达的就是对李端公的喜欢是无限的。画面静中带动,情趣怏然,似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垂钓者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沉思,真可谓是道不尽的风流。这首诗作为夏钓的代表之一,决不为过。阮郎,是情郎的代称。这两个字,透出了诗人的绵绵情意。主动称对方为郎,恐怕不经过对方默许,一般不敢叫出口,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喜欢一个人,自然也会关心他的一举一动,一位朝廷官员,想去钓鱼,不可能犯愁回不来,找条船也不会很困难。诗人其实已经进入到一种状态,这就是爱,就是关心。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只有关心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展现一个恋爱中人的全部,还要充满激情的想像,再浪漫也不为过。在垂钓人的旁边,会有鸳鸯游伴,现实中可能没有,但诗人愿意让他有,这是诗人徜徉在爱之河中的缘故。这一句诗人还嫌味道不足,又把自己放进来,看着旁边幸福的鸳鸯,诗人竟让自己也像鸳鸯一样,陪在李端公身旁垂钓,要作个竞赛,欲与鸳鸯试比双:看到底是鸳鸯幸福,还是自己幸福。诗人的大胆表白的确可爱。

  创作背景

  李郢,字楚望,余杭(浙江余杭)人,进士。是个才子,据说在家喜欢看书,在外喜欢旅游,能写诗,闲不住。李郢与鱼玄机是如何结识的`,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鱼玄机喜欢上了他。李郢可能符合诗人的择婿标准,不图功名,潇洒有才。鱼玄机为他写了这首诗。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3

  作品原文

  李端公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词句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南朝梁沈约《岁暮悯衰草》诗:“悯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⑶自:一作“正”。

  ⑷“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⑸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早:一作“惯”。

  ⑹多难:多患难。《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郑玄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⑺“风尘”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风尘:指社会动乱。《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作品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我们的离别本就令人伤悲。

  远去的路延伸到云天之外,我归来在傍晚雪花纷飞时。

  少年孤苦漂泊他乡恨过早,多难之时与你结识又太迟。

  向着你去的方向空自流泪,世事纷繁哪还有见面之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看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有悲凉回荡之势。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作者简介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严维,唐代诗人。字正文,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中,曾赴京应试,不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唐代宗大历年间,严中丞节度河南,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工诗,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交游唱和。诗以送别赠酬居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严维诗》一卷,《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李端公原文翻译及赏析07-11

李端公原文、翻译、赏析03-15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及赏析12-06

李端公原文、翻译、赏析3篇03-15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原文翻译及赏析05-03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原文翻译05-12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原文及赏析11-27

李端《闺情》翻译赏析11-08

《送李端》的全诗翻译赏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