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05-22 古籍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通唯)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释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户参军,于此年春季抵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

  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枢密院编修官。十二月,任秘书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范成大被改授为校书郎。六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调任著作佐郎。次年二月,任尚书吏部员外郎。三月,被人诬陷逾越等级,遭罢职,旋即领宫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范成大被朝廷起用,出知处州。次年五月,入宫陛对,向宋孝宗“论力之所及者三”,分别为日力、国力、人力,他认为这三力如今都被不急之务空耗,孝宗予以嘉纳。七月,赴处州任,至八月抵达。范成大为处州创设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的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都称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规定以绢统计赃物数量,估价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说:“承平之时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估的价超过几倍。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有三千足够了。如今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孝宗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条文。”于是绢价增为四千,而刑罚减轻了。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

  使不辱命

  宋廷在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时,忘了议定接受国书的礼仪,孝宗曾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孝宗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封丹阳郡开国公,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范成大因所奉国书仅提及陵寝事,请一并写入受书一事,孝宗不许。临行前,孝宗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离任,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谏阻派遣泛使一事而被贬居筠州(今江西高安),大臣李焘畏惧而不敢受命出使。在此情况下,范成大慨然而行。当时金国负责迎接范成大的使者仰慕其名声,效仿他在头上戴巾帻,以示崇敬。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受书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国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献上国书,金国朝臣议论纷纷,太子甚至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最终,范成大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同年九月,范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南宋方面奉迁陵寝,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初,孝宗亲笔抄写东汉崔寔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认为:“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孝宗称赞他的建议为“知言”(明智的话)。宠臣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最终阻止了任命,但他也因此遭外调。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此即为“南宅交广”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吴郡(今江苏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随后经桐庐、兰溪入衢江,又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赣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给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著有《梅谱》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此次水陆路程共三千里,历时三月,著游记一卷,取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

  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赵昚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利害吗?”上疏赵昚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赵昚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这个意见发给有关部门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旧法规定政府所买之马以四尺三寸为限度,赵昚下诏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说互市四十年,不应该突然改变。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说:“吐蕃、青羌两次侵犯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其狡黠,轻视中国。臣应当教练将兵,外修堡寨,还要讲明训练团结的方法,使人人能够作战,这三方面没有钱不行。”孝宗赐给度牒钱四十万缗。范成大还未就任,其四川制置使之官便被改为管内(成都路)制置使。

  范成大就职后,认为黎州为西南边境要地,应该增补能战士卒五千人,并请设置路分都监;在吐蕃入侵的十八条路线上,均修筑栅栏,分别派兵戍守。奴儿结侵入安静寨,派飞山军一千人前往阻击,估计他们三天就会逃跑,后果如所料。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以重赏使蛮人互相猜忌,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将其斩杀。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被监司、郡守私自役使,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将此事阻拦。蜀地名士孙松寿、樊汉广都不愿出来做官,范成大表彰他们的气节。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其优秀突出的上书推荐,往往扬名于朝廷,位至二府。

  范成大在四川,与诗人陆游以文会友,渐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离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进入吴郡盘门。此行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留游记二卷,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吴船录》。

  主要成就

  文学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他早年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范成大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事实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如王维、孟浩然诗中的田园风光都是作为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出现的。除了少数陶诗以外,古代田园诗中对田园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农事反而是忽略不顾的,偶尔出现的樵夫、农人也往往被赋予隐士的性格。至于农村生活的主人公农民的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唐代诗人如元稹、张籍等往往把此类内容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这些诗中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在习惯上也不被看作田园诗。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范成大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夜坐有感》《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

  杨万里对范成大颇为推崇,他在《石湖居士诗集序》中说:“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公训诰具两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柳宗元),传任侠则太史迁(司马迁)。至於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无丽,奄有鲍、谢(鲍照、谢朓);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李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倡之呜呜,而不可得也。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予於诗,岂敢以千里畏人者,而於公独敛袵焉!”

  近人钱基博称范成大诗“异陆游之圆润,同万里之清迥”,且“风趣幽隽,音节清脆。大抵得笔之峭秀于西江,得味之幽隽于晚唐,味幽而格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他:“初年吟咏,实沿溯中唐以下……自安新安掾以后,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但钱基博认为此言“似矣而未尽”,于是又细论范成大、陆游、杨万里三人道:“其实得山谷(黄庭坚)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苏轼)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万里善用其长,肆意有作;成大则避所短,敛手勿犯。陆游语多乐易;万里、成大意含怅惘。皆出入江西,而欲有所变以自名家者也。”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时期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明人蒋一葵称“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到清初,其作品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

  书法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五十四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7-27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5-26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5-29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3-27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29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26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0-17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翻译07-20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