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3-29 古籍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雅·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雅·杕杜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译文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注释

  1、杕(dì):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2、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3、睆(huǎn):果实圆浑貌。实:果实。

  4、靡:没有。盬(gǔ):停止。

  5、嗣:延长、延续。

  6、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止:句尾语气词。

  7、遑(huáng):闲暇。一说忙。

  8、萋萋:草木茂盛貌。

  9、陟(zhì):登山。

  10、言:语助词,无义。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11、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12、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幝(chǎn)幝:破败貌。

  13、牡:公马。痯(guǎn)痯:疲劳貌。

  14、匪:非。载:车子载运。

  15、孔:很,大。疚(jiù):病痛。

  16、期:预先约定时间。逝:过去。

  17、恤(xù):忧虑。

  18、卜:以龟甲占吉凶。筮(shì):以蓍草算卦。偕:合。

  19、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20、迩(ěr):近。

  鉴赏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歌,自《毛诗序》以来,古今没有什么异议。

  诗分四章,每章七句。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实”两句即以“兴”起首,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以“兴”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孤立的赤棠,象征着夫妻分处,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

  第三句以下,则赋叙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现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将过去,作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忧伤!”这四句是直叙心意,后一句则来一曲折,想像男方,现在应该是有空闲了,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前三句是分离的忧伤,后一句是空想会聚的希望。前后相衬,反映其盼望团聚之殷切。

  “遑”有解为“忙”的,那么意义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么还不可能回家,则体现出主人公某种程度的失望与懊丧。怀念亲夫感情深沉则是相同的。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意义相近。前二句也是以“兴”起。第二句的“其叶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靠近,则可理解为杜叶尚未黄落,草色青青尚在,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的珍惜年华之意。可是现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光阴虚度,青春浪掷,怎不悲伤!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离得稍远。则可理解为一年已经过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来到,杜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呈葱翠,她自不免睹物兴情,忧思不绝。这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以乐景写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兴哀,乐景也能兴哀!所以末句“征夫归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问天的哀号:征夫啊,归来罢!

  第三章起改用赋体。开头两句写登北山、采枸杞。郑笺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颖达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两句并非游离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怀亲望夫之情。

  五、六、七三句,全为揣想之辞。“檀车”是檀木制作的役车,或者说是以檀木为轮的车。《魏风·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辐”、“坎坎伐轮”诸句可以印证。戍役时间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车早已破旧,拉车的四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继续役作了。如以此为前提,则自然得出结论:征夫回家的日子不远了。有人认为“幝幝”与“啴啴”同义,是车声。这似乎听到了征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疲惫四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它同样反映出女方忧思劳瘁的情貌,不过想像中彼此的距离要比前说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赋体。第一句两个“匪”,是为了音节的需要,实际作用一个就行,即“匪载来”(车子没有载着你回来)。这是前章“檀车”三句的转折,前章以为“还远”,而实际则朝盼暮望就是不见载着你的车子到来。这四字与后来唐宋词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同一意境。第二句则是前三章伤、悲、忧的心情的发展,伤得悲得忧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应第一句“匪载匪来”,第四句“而多为恤”是承应第二句“忧心孔疚”。这四句集中写忧郁、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转折,在失望中又获得一丝亮意:求卜问筮,卜筮结论一致,都说“近了”。这给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一丝滋润,“征夫迩止”,这是获得片时的安慰,寄希望于明天。

  全诗感情真挚、深切,爱意专一恒久,体现古代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当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

  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毛序》说:“杕杜,劳还役也。”这是说全诗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论是女思男还是男思女,在诠释时都会遇到一些麻烦。如说女思男,则一、二、三章的“我”就没有男思女的解释来得直接。如说男思女,则“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较别扭;而三、四两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释,更难圆其说。变通的办法是将写男的方面“继我时日”、“征夫遑止”等句作为女方的猜想,或者将写女的方面“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两章当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统一。但两者相较,似还以女思男较为通畅,而第三、四两章传统上亦从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简介

  《小雅·杕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歌。全诗分四章,每章七句,诗中主人公爱意专一恒久,体现古代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同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此诗主要采用赋和兴的手法表现主人公真挚深切的感情。

  创作背景

  《小雅·杕杜》是写一位妇女思念长久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毛诗序》云:“《杕杜》,劳还役也。”汉桓宽《盐铁论·徭役》篇云:“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薇》之所为作也。”这说明了周代征役频繁,丈夫服役在外,不仅空间上远隔万里,时间上也似乎永无尽头,因此闺中妇女思念之情日炽,因有此类作品。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劳还役之诗。故追述其未还之时。室家感於时物之变,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实,则秋冬之交矣。而征夫以王事出,乃以日继日,而无休息之期。至于十月,可以归而犹不至。故女心悲伤,而曰征夫亦可以暇矣。曷为而不归哉。或曰:兴也。”“郑氏曰:遣将帅及戍役,同歌同时,欲其同心也。反而劳之,异歌异日,殊尊卑也。《记》曰:赐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义也。王氏曰:出而用兵,则均服同食,一众心也。入而振旅,则殊尊卑,辨贵贱,定众志也。范氏曰:出车劳率,故美其功,杕杜劳众,故极其情,先王以己之心为人之心,故能曲尽其情,使民忘其死以忠於上也。”

【《小雅·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小雅·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10-04

小雅·杕杜原文赏析及翻译04-26

小雅·杕杜原文及赏析10-04

《小雅·杕杜》原文及赏析08-17

小雅·杕杜原文及赏析07-16

《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11-02

杕杜原文赏析及翻译05-01

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06-05

杕杜原文翻译及赏析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