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07-12 古籍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翻译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

  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须:胡须。

  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译文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须:胡须。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生查子·诉别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02-05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3-01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2-04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03-29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2-05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2-05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