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10-23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译文

  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注释

  丰年:丰收之年。

  黍(shǔ):小米。稌(tú):稻子。

  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万亿及秭(zǐ):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

  醴(lǐ):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

  烝(zhēng):献。畀(bì):给予。祖妣(bǐ):指男女祖先。

  洽(qià):配合。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

  孔:很,甚。皆:普遍。

  赏析: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通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创作背景:

  《丰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关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应置于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来理解。在当时,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和支柱,人民的生存以及政权的稳固都高度依赖农业生产。然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所以,当遇到丰收的好年景时,人们便会举行庆祝活动并祭祀神灵,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祖先、神灵庇佑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是祈求未来能够继续获得好收成。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周人在丰年时祭祀祖先、感恩上天的颂歌。

  作者简介:

  《诗经》的作者并非一人,它是由众多佚名的作者共同创作而成。这些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地域,包括贵族、平民、乐师等。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创作了这些诗歌,然后经过长期的收集、整理和编辑,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丰年》这首诗的具体作者已无法考证。

  古诗特色:

  语言简洁质朴:全诗篇幅短小,仅一章七句,但却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及祭祀的场景。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表现手法独特:

  寓动于静:诗的开头描写丰收,用“多黍多稌”“高廪”“万亿及秭”等静态的事物,汇聚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让读者透过这些静态的描写,能够想象到农夫们长年辛勤劳作的动态。这种寓动于静的表现手法,不仅笔墨经济,还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先实后虚:前半部分实写丰收的场景,如粮食的丰盛、粮仓的高大等;后半部分则写用丰收的果实酿酒祭祀祖先,祈求神灵降福,带有一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

  主题明确:围绕丰收和祭祀这两个主题展开,层次清晰。先是展现丰收的喜悦,接着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对神灵的祈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04-04

周颂·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11-25

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4-04

周颂·丰年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丰年》原文及赏析06-11

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

对雪原文翻译及赏析11-01

氓原文翻译及赏析11-28

蜉蝣原文翻译及赏析11-02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