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石灰吟 明朝
版本一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版本二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6、人间:人世间。
7、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石灰吟》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创作背景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名家点评
现代古典文学家、诗人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石灰吟》与《咏煤炭》都以物喻人,就作者的写作动机说,是以他所歌颂的煤炭、石灰自喻、自勉,而且他都做到了;但就作品本身说,则有普遍意义和永恒意义,任何读者都可从中获得教益、吸取力量。”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教学反思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 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领导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02-19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04-02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2-20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08-28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03-09
《石灰吟》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必备)12-15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04-16
《石灰吟》于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