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2022-06-10 古籍

有所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

  原文: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断绝相思!

  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

  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注释:

  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何用:何以。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绍缭:犹“缭绕”,缠绕。

  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鸡鸣狗吠:即“惊动鸡狗”。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须臾:不一会儿。高(hào):是“皜”、“皓”的假借字,白。“东方高”,日出东方亮。

  赏析:

  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犹言赠与。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绍缭,缠绕之意)。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这几句写物寄情,以少总多,表达已言简意丰,情调复缠绵悱恻。试看汉末繁钦《定情诗》中“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此亦正可发明本诗“何用”三句意蕴之妙处。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

  “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盖“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鸡鸣狗吠”“喻风声布闻。”(《诗比兴笺》)《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亦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自然使她不无顾虑和动摇。何况那“鸡鸣狗吠”中幽会的柔情蜜意时刻,仍然顽固地在牵动着她那旧日的缕缕情思,使她依依难舍呢!“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训释至为允当。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肃肃”,形容风声凄紧;“晨风”,即晨风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晨风鸟即雉,朝鸣以求偶。“飔”,闻一多训为乃“思”字之讹,言晨风鸟慕类而悲鸣。“高”,音、义皆同“皓”,指东方发白,天将欲晓。二句写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陈本礼云:“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不过,这层隐喻之底奥,在字面上却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读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庄述祖、闻一多皆以为《上邪》即本篇下文,应合为一篇。余冠英亦认为“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此说确实发人深省。

  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是相当成功的。

有所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2

  1、作品介绍:

  《君子有所思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2首。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所持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 月圆则亏,日中则昃,物盛则衰,人壮则老;故勿积财,勿惧死,有酒当饮,及时行乐。

  2、原文:

  君子有所思行

  作者:唐·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3、题解:

  《乐府古题要解》:《君子有所思行》,陆机“命驾登北山”,鲍照“西上登雀台”,沈约“晨策终南首”,其旨言雕室丽色不足为久欢,晏安鸩毒(贪图享乐等于服毒自杀),满盈所宜敬忌,与《君子行》异也。

  4、注释:

  1)、紫阁句:言终南诸峰,连绵不断。紫阁,终南山山峰名。以日光照射,呈现紫色而得名。在陕西户县东南。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市南。

  2)、青冥句:谓青苍幽远的山色,直接天边。青冥,青苍幽远的山色。

  3)、宫阙句:言皇城中宫殿罗列。北极,本是北极星,后以喻帝居。宫阙,即帝王宫殿。帝王宫门有双阙,故名。阙,城门、宫门两边的高台。

  4)、万井句:谓房廊屋舍,鳞次栉比,繁华如画,使人吃惊。井,古制八家为井,后因指乡里、人口聚居处。

  5)、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6)、渭水句:言渭水清如银河。

  7)、朝野二句:言从地方到朝廷,文士、百官众多,衣冠华美,呈现出太平景象。文物,文人、学士。赩赩(xīxí),光色盛美的样子。

  8)、伊、皋二句:谓文臣掌管教化,武将捍卫疆土。伊即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致于(达到)王道。见《史记·殷本纪》。皋即皋陶(gāoyáo),舜之臣,掌管刑狱之事。《史记·五帝纪》:皋陶为大理。元化,帝王之德化。卫、霍,指汉武帝名将卫青、霍去病。输筋力,以武功报效朝廷。

  9)、歌钟二句:谓在无休止的娱乐中,不知不觉已到老年。歌钟,本指编钟,后泛指乐歌。荣去老还逼,青春易逝,衰老易来。

  10)、圆光二句:谓月圆则亏,日中则昃,喻物盛则衰。

  11)、不散二句:谓不应爱惜金钱,随时光的流转而死去。东海金,《汉书·疏广传》:疏广,东海兰陵人也。为太守五岁,上疏乞骸骨(因年老请求退职),上以其年笃老(甚老),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与娱乐。数(shuò)问其家,金银尚有几所(几许),趋(疾走)卖以共具。曰:“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享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12)、无作句:谓不要因怕死而痛哭流涕。《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齐)景公游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流荡)去此而死乎?”泪沾臆,泪沾胸。臆,胸。

  5、翻译:

  紫色台阁连绵直到终南山,天际一片青冥色。倚凭丹崖远望咸阳城,宫阙罗列北极。

  街道如万井画出,九衢如弦笔直。

  渭水如银河清秀,横垣天际奔流不息。

  朝野文花鼎盛,衣冠光色鲜艳。

  厩马散布连山,军容威震绝域。

  文有伊皋大运元化,武有卫霍贡输筋力。

  歌舞钟乐日日不休,但叹荣华逝去老来岁月相逼。

  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散尽东海那么多黄金,也难以不让夕阳西下。

  何必作牛山之悲,恻怆之泪沾满衣襟,要遵守自然规律。

  6、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所持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 月圆则亏,日中则昃,物盛则衰,人壮则老;故勿积财,勿惧死,有酒当饮,及时行乐。

  诗分两段。“输筋力 ”以上十四句为第一段,是写景叙事部分。写京城长安山河壮丽, 宫阙巍峨,市井繁华,道路整饬,武备充分,文治武功。 反映出盛唐时期太平乐年,国力强盛的景象。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流不息”以上八句写山川形胜,城阙市容。青苍幽远的终南山既是长安的背景,又是诗人远眺长安的处所。以下景物,尽是远眺所见:宫阙罗列,万户栉比,道路笔直,渭水清澈,如河汉在天。

  “输筋力”以上六句写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廐马连山,军容壮伟,代表武备不懈,国防强大;文臣如伊尹、皋陶,武将似卫青、霍去病。“歌钟”以下八句是议论抒情部分。前四句 言人生易老,物盛则衰。“不散”二句劝人勿吝金钱,及时行乐。末二句言面对死亡,应慷慨无畏。

  全诗的主旨由议论表明,描写叙事则是议论的基础。本诗是诗人对自己观点的表白,是对众人的奉劝,也是对当政者的警告。唐王朝的命运,充分证明了诗人的远见卓识。唐开元、天宝间确是如日中天,但当安史乱起,顷刻间土崩瓦解,一蹶不振。

  7、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8、繁体对照:

  君子有所思行

  作者:唐·李白

  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

  憑崖望鹹陽,宮阙邏北極。

  萬井驚畫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廄馬散連山,軍容威絕域。

  伊臯咴,霍輸筋力。

  歌鍾樂未休,榮去老還逼。

  圓光過滿缺,太陽移中昃。

  不散東海金,何爭西飛匿?

  無作牛山悲,測怆淚沾臆。

  • 相关推荐

【有所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12-09

有所思原文、注释及赏析10-15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10-16

送别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0-15

所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0-15

夜雨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1-19

北山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11-24

有所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10

有所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