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一原文及赏析

2021-07-16 古籍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

  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赏析: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2.咏怀古迹·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及译文

4.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5.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赏析

6.咏怀古迹原文及翻译

7.《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赏析

8.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一篇:天保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