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07-20 古籍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其一

  唐朝·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注释解释

  北池:或称北潭、潭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金瓯:金属酒器。

  病酒:沉醉,饮酒过量。

  创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将范仲淹和韩琦解职,庆历新政失败。词人于当年正月权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为范、韩辩护于八月再贬滁州。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怀之作。当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浪淘沙·其一》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其一》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傍,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作品赏析】

  诗人遭受谗言,蒙冤外放,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摇。坚信谗言总会破灭,真相总要大白。因此他对自己所受的蒙难持一种达观态度,这首小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感情和心态。

  前两句说不要认为谗言像海浪一样深,也不要说迁客像沙子一样随海浪沉浮。后两句说淘沙虽然很辛苦,但就是这样的辛苦付出才会收获黄金的回报。

  谗言如浪,迁客似沙,大浪可以把沉沙扬起又抛落,沉沙受到巨大的折磨,但也就在无数次的起伏升降之中,沙泥被冲走了,滤掉了,埋葬于其中的金子才得以显现出来。迁客那高尚的品格情操也会在这无数次的磨难当中显露出来,迁客自身也便锻炼得更加坚强。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就是烈火现真金,士穷节乃现的道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永远激励着每一个有志之士!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作者简介】

  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从小就生长在江南,所以深受江南地域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贞元九年,刘禹锡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此后历官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之后政治革新兴起,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协助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改官连州、和州等地刺史,历二十余年。后入朝,其官至太子宾客。

  刘禹锡为官一生,清清白白,他关心黎民百姓,要求革新,因此得罪了权贵宠臣。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谪到大江北边的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傲岸不俗,不买他的账,便多方刁难。知县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便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在这样的环境里,刘禹锡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曾创作出大量的诗歌。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极富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白居易曾尊其为“诗豪”,并与其交往甚多。说到他们的交往,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席间白居易赠刘禹锡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这首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使用。

  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刘禹锡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声誉,是与他早年所悟的禅意分不开的。小时候,刘禹锡曾随父亲在嘉兴居住一段时间,经常去吴兴拜访著名禅僧皎然和灵澈。据刘禹锡的《澈上人文集纪》中记载,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颇深。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片言可以明百意”是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坐驰可以役万景”是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精巧自然,另一方面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

  关于刘禹锡的诗词,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透过这些诗行,我们看到了刘禹锡刚毅的性格、恢弘的气度、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孤独的一面。

【《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8-12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7-10

浪淘沙·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7-16

古风·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0-04

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5-08

《赠别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07-04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7-10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7-10

辛弃疾的浪淘沙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