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不撞入天罗地网。 经历了坎坷的官场生涯,作者汪元亨远离繁杂的城市,来到乡野,在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生活,该曲用比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陶醉于田园牧歌式生活,有着自由欢快心情且脱胎换骨的“野叟”山翁形象。
【名称】沉醉东风·归田
【年代】元朝
【作者】汪元亨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沉醉东风
远城市人稠物穰①,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②,铲削去时官样③,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④,不撞入天罗地网⑤。
达时务呼为俊杰⑥,弃功名岂是痴呆?脚不登王粲楼⑦,手莫弹冯讙铗⑧,赋归来竹篱茅舍。古今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
注释:
①人稠物穰(rang):人口稠密,物品丰富。
②“熏陶”句:感染和陶冶成为老农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农。
③时官样:时髦官员的模样,流行的官僚架势。
④老瓦盆边:粗陋的陶制酒器。这是元曲中习用的词语。
⑤天罗地网:喻法制森严、危机四伏,无法逃出官场中设置的陷阱。
⑥“达时务”句:《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固有俗语:“识世务者为俊杰。”达:通晓。
⑦王粲:汉未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丧乱,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久客异乡,才能不得施展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主旨仍是对功名的热衷。
⑧手莫弹冯讙铗:冯讙在孟尝君家里作客,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了鱼,又说“出无车”;有了车,又说“无以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贵的。
译文: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在山水风光的乡村,不知不觉有了老头子的情怀,把当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学会了民歌野曲,端着老瓦盆和几个农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罗地网的官场。发达了被人唤作俊杰,放弃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痴呆吗?不学那王粲登楼,冯讙弹琴,他们只是追求功名,辞官归隐竹篱茅舍,古今只有陶渊明是真俊杰,不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鉴赏一
首先,用喧器热闹的都市与清幽恬适的村庄比照(明比)。都市的富贵繁华,没有给予作者优越的舒适感,反而觉得自己像久在笼中的鸟,失去自由,失去乐趣,失去本性,而竹篱茅舍,环山傍水的宁静村庄,天然无雕饰,极具诱惑,人在这里可以无拘束无忧虑,心情舒畅地过着淳朴的生活,虽则“带月荷锄归”,不无辛苦,甚至“饥来驱我去”,难免饥寒,但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充实。乡野清幽淡雅的环境很适合作者生活,更是他找到精神解脱的地方,故“近村居水色山光”,是说自己要投入到新环境新生活中去。此外,处在元末乱世的作者,能做到“远城市人稠物穰”,足见他是一位敢于改变自己,对自由生活有所追求的士大夫。通过城乡生活的对照,展现的不仅仅是环境氛围的差异,更是作者的勇气。
其次,用污浊险恶的官场与清新优美的田园比照(暗比)。作者曾以“苍蝇竞争,黑蚁争穴”形容当时官场的腐朽,表达厌恶之情;而对清新幽静的田园则描述到“居山林”,“看青山,玩绿水”……充满着喜悦之情。感情的色彩差异,折射出他对生活价值的取向,官场的生活已让他厌倦,并说出“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表明退出仕途的决心,而那“采黄花,摘红叶”,“随分耕耘”,“演习会牧歌樵唱”的田园生活令他神往,于是他主动地选择“绝念荣华,甘心恬淡”的道路。他乐田躬耕,是为了最终能够摆脱官场的“天罗地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歌咏隐逸,“老瓦盆边醉几场”,庆幸自己身心得到了解放。在两种境界的对照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作者摆脱羁绊而获自由的幸福之情,更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最后,用虚假多变的“时官样”与纯真率真的“野叟情”比照(暗比)。作者对归田前的“官样”和归田后陶冶成的“野叟情”怀有憎恶和喜爱的不同感情。但这前后感情和态度的变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以行动来表现作者思想本质的改变。这体现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一是从官场来到乡村,环境变了,自己的生活作风也要彻底改变。清除官场中的习气,就是不迎合,不依附,不伪装,不再察言观色地行事,与随波逐流的坏习气彻底决绝;去掉官吏的架子,就是把身上沾有的号发施令、指手画脚的官僚作风去掉,回归“野叟情”,亲近“野叟情”。所以,“铲削去时官样”暗示作者的人格和尊严没有丢失。二是种地求食,生活在自己的田园———学会“牧歌樵唱”,享受悠然之后;“竹几藤床,草舍柴门”,怡然简朴的生活……熏陶成野叟老农的性情。由此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脱胎换骨及叛逆精神。
摆脱束缚而流露的欣喜之情,在于表明作者具有积极的追求精神和改变自己的勇气;为归田村居生活而深感自豪,在于表明作者具有纯朴的人生价值和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心灵的净化,是高唱人生新旅途新生活的真情流露。
鉴赏二
这首小令一起首就用了一组对仗,将“山林”与“城市”作鲜明对比,一“居”一“远”,喜恶分明,擒住了“归田”的题目。诗人给山林生活的定性是“清幽淡雅”,而对城市生涯的说明则是“富贵奢华”,趋前避后,表现出蔑视富贵、淡泊名利的胸襟与决心,写出了决计归隐的思想境界。这就为下文尽兴地讴歌饮酒作诗、探梅赏景的自得生活,留出了宽广的余地。
“酒杯”二句又是一对,概括了归田后的诗酒生活。这一组对仗工整而雄豪,“鲸量宽”与“牛腰大”尤见新巧。前者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后者则本李白《醉后赠王历阳》“诗裁两牛腰”及宋人潘大临《赠贺方回》“诗束牛腰藏旧稿”。作者信手拈来,稍加改造,显示了高超才情和文人本色。
“灞陵桥探问梅花”,是元人习用的所谓孟浩然的典故。在前选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事》等篇中,都指出这是元人的一种附会。这附会并非全然无因,晚唐诗人唐彦谦曾有《忆孟浩然》诗曰:“郊外凌竞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苏东坡《大雪青州道上》也有“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的诗句,施元之注:“世有《孟浩然连天汉水阔孤客郢城归图》,作骑驴吟咏之状。”但孟浩然的“雪晴驴背”、“骑驴吟雪诗”,并无探梅的确切迹象,更同灞陵桥无关。倒是另一名晚唐诗人郑棨,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的名言。结果宋元人就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发明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佳话,马致远还著有同名的杂剧。但不管怎么说,骑驴灞桥,踏雪寻梅,从此都成了文人高士冬令雅兴的象征,在这首曲中则成为“居山林清幽淡雅”的一种具体写照。而且,如果说“灞陵桥探问梅花”是以讹传讹的话,下一句“村路骑驴慢慢踏”却与唐彦谦的诗境恰巧暗合。作者以孟浩然自许,因为孟浩然确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的高士典型。
这首小令在铺叙“归田”后的生活表现中,或夸张,或快语,旷达高洁。结尾中以“村路骑驴”与“高车驷马”对举,由“慢慢踏”引出“稳便”,更是巧妙地补点出脱屣富贵、避险求安的归田动机。作者的《沉醉东风·归田》也是一气作了二十首,无不是出自肺腑的真切感受,这正是作品亲切有味的成功原因。
【汪元亨代表作《沉醉东风·归田》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沉醉东风·归田》原文翻译及赏析09-16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原文及翻译赏析01-05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原文翻译及赏析06-17
《沉醉东风·归田》鉴赏07-14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翻译及注释05-24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原文及赏析10-16
汪元亨《醉太平·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04-21
朝天子·归隐_汪元亨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沉醉东风·渔夫》原文及翻译赏析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