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入蜀记》原文及对照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入蜀记》译文
【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原文】(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译文】(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
【原文】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译文】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走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矾,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原文】(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译文】(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原文】(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译文】(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早上,往拜土神的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乱草。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矾停泊,塔子矾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买羊买酒,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原文】(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译文】(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四川人。拜见寇莱公词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涧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风景没有超过白云亭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没有谁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
扩展资料:
文学特点
《入蜀记》卓见迭出,寄慨遥深。游池州,他援引历史:北宋灭南唐,就是由于“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游常州,生一派沧桑兴亡之感:“又见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絷缚者。然陵已不可识矣!”游鄂州,由碑而引发对韩熙载的批评:“熙载大臣,不以覆亡为惧,……夸诞妄谬,真可为后世发笑。然熙载死,李主犹恨不及相之。君臣之惑如此,虽欲久存,得乎?”陆游亦史学家,此部游记每于叙中夹史评、政论、军略,借古讽今,以史鉴今,甚见其史家本色;此处良苦用心是告诫朝廷勿做南唐第二。写小孤山之自然美后,笔锋一转:“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远在12世纪,陆游即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美的自然风景,这种江山人文相发挥的旅游美学观,无疑是旅游美学与风景科学的精华。
评价
1、行云流水,涉笔成趣
《入蜀记》之作往往随作者兴之所至,如行云流水,涉笔成趣,尤其是所写景物和观感,简练优美,多富有诗意。因此被看做游记的上品,为读者所喜爱。
2、文字简洁,文笔清隽
《入蜀记》文字简洁,文笔清隽,描写生动,技法精湛,笔底含情,文学性、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俱强。此次取长江舟行,故自然风光以大江壮景为多:在镇江,“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观如画,西阚大江,气象极雄伟也。”“二十八日,夙兴,观日出,江中天水皆赤,真伟观也。……午间过瓜洲,江平如镜,舟中望金山,楼观重复,尤为巨丽。”
3、壮美与秀丽二为一
壮景固成其大块文章,优美、幽奇、清秀、深邃之景亦一一揽入文中。写小孤山,一则抓住其审美特点——峭拔之壮美与秀丽之优美合二为一,二则用烘云托月之法,三则用多维视野(远望与近观)刻画之。写同类山水,有时用比较法:“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这个“浮”字,既写景逼真,又自然生动;其江西诗派炼字的功底,在散文中亦见之。
4、功夫之深更在佐以故事
写神女峰,不仅实笔状其如美人之纤丽,功夫之深更在佐以故事,妙添虚笔,令人产生联想,于是无声的画面竟荡漾美妙的丝竹管弦,宛如天乐,使读者备得审美享受:“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者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所写动物各具特色,如皖江巨鱼:“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成白浪,真壮观也。”写人,或类笔记小说,如:宋代道姑妙静练师:“结庐葛仙峰下,平生不火食,惟饮酒,食生果,为人言祸福生死无毫厘差。每风日清和时,辄掩关独处,或于户外窃听之,但闻若二婴儿声,或歌或笑,往往至中夜方止,莫有能测者。”又如绝壁怪道:“将午,过三山矶。矶上新作龙祠。有道人半醉立藓崖绝峭处,下观行舟,望之使人寒心,亦奇士也。”或如人物速写:“运河水泛滥,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女儿童竭作,亦或用牛。妇女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妇女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大抵峡中负物率着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东部运河边足踏水车手绩麻、西部三峡负水负酒如牛马的妇女,惟陆公游记作这般简练而深刻的勾勒,如此速写,八百年历久弥新,今日读之,能不有新美复辛酸之叹!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相关推荐
【《入蜀记》原文及对照翻译】相关文章: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节选07-25
《送友人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06-16
送二兄入蜀原文翻译及赏析04-15
送二兄入蜀原文翻译及赏析01-16
《病梅馆记》原文及对照翻译06-15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07-20
过秦论原文对照翻译12-09
师说原文对照翻译07-25
离骚原文对照翻译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