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的原文及翻译

2024-05-08 古籍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攻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作品赏析

  本文以偷盗李子为例,层层推演,由小及大,以此例彼,运用了类推手法和比喻论证的方式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指出侵略别的国家给人们带来灾难,是不道义的。

  非攻译注

  由于没有华丽语言的修饰,《墨子》在先秦文学中号称难读之书。直到今天书中尚有不少疑难未解。我们接下来对于本文的一些疑难之试着加以解决。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注释:园圃,种果木菜蔬的田地。种果树的地方称为园;种蔬菜的地方成为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非之,责备他。非,责怪,反对。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抓住,捕获到。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注释:“此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为什么呢?以,因为。亏,损害。“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他损人利己。译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注释:至,至于。攘(rǎnɡ),偷盗。豕(shǐ),大猪。豚(tún),小猪。“攘人犬豕鸡豚者”,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不义,不正当。甚,超过。译文:至于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注释:是,这。故:原因,缘故。译文: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注释:“苟亏人愈多”,这句据清孙诒让说补。苟,假如。兹,同“滋”,更加。兹甚,更严重。益,更。厚,大,重。益厚,更严重。译文: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jiù),马棚。栏厩,这里泛指牛马圈,养家畜的地方。译文: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译文: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译文: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注释:辜(gū),罪。不辜,无罪。不辜人,清白无罪的人。也,语气词,引起下文。拖,有的版本作“扡(tuō)”,这里指拽(zhuài)下来,夺取、强夺或费力取得。取,取得。译文: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译文: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5.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译文: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注释:当此,对此,面对此,有人译为当今。天下,古代地理观念中,指中国的全部土地。而,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组“知(之)”“非之”之间的相承关系。译文:面对此,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注释:为,动词。攻国,攻打别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清毕沅说,据下文(苏教版教科书未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句,这句“攻国”上应补“不义”二字。“今至大为攻国”,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弗,不。从而,表示乙事是甲事的继续。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译文: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这可以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写作特色

  本文是怎样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墨子极善论辨,他的论辩逻辑严密,善于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在说理散文史上,在《小取》篇中墨子曾专门阐述了论辩方法:即“辟”,指譬喻,通过逻辑思维而提出;“侔”,指类比,将同一性质或同一道理的内容列在一起,由浅入深进行推论;“援”,指援例,举例证明自己的论点;“推”,指推论,从已知推未知。这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墨子》散文较强的逻辑性。《非攻》就充分体现了墨子文章这种善辨而富于逻辑性的特点。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这样一个大问题,墨子论证起来轻松自如,他就近取譬,层层类推,一环紧扣一环,先举日常生活中是非显而易见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个判断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论证攻国为什么不义,赞誉攻国为什么荒谬。整个论证,论点鲜明、推理严密。富有说服力。

  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本文层层推演,由小及大,以此例彼。例如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以下再从攘人犬豕鸡豚说到攻国,都是亏人自利的事。既是说理,譬喻,遂语言质而不华,却极为明白易懂。本文就是这样运用了类推手法和比喻论证的方式来说明“非攻”这一观点的。

  作者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非攻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非攻》原文及翻译09-09

非攻的原文译文07-29

《非攻》原文和译文07-26

谋攻原文及翻译09-24

韩人攻宋的原文及翻译09-24

车攻原文翻译及赏析03-25

《秦攻宜阳》原文及翻译12-07

《晋文公攻原》原文及翻译10-18

《非攻》文言文原文和译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