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桃花开东园翻译及赏析

2022-08-13 古籍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遇到过古诗吧,对古诗都不陌生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风·桃花开东园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风·桃花开东园》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前言】

  《古风·桃花开东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七首诗。全诗十句,前四句叙述,后六句议论,其中末二句与中四句形成对比,嘲桃花娇然艳丽而华而不实,赞青松经秋耐寒而不改颜色,通过桃花与松树的形象的对比,嘲讽无风无节的小人,赞颂特立独行的君子。

  【注释】

  ⑴荣:开花。

  ⑵生:一作“矜”。艳阳质:青春美貌。

  ⑶“宛转”句:谓大火星西降,暑气渐退,秋天将至。宛转:变化。龙火:旧谓东方苍龙七宿,心为七宿之一。心宿又名火。故称为龙火,亦称大火星。夏历五月黄昏,见于正南,位置最高,至夏历七月黄昏,位置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⑷讵知:岂知。

  ⑸萧飋:风吹松柏之声。

  【翻译】

  东园盛开的桃花,在白日下含笑自我夸耀。它不过是偶逢春风之吹拂,而开出艳丽的花朵罢了。真花岂不似佳人那样美艳?但恐是只会开花而不能结果。等到火星西降秋风渐起之时,它早就零落消失了。哪如彼南山之青松,傲然独立于山顶之上,一任秋风之萧瑟而不改其色。

  【赏析】

  特立而独行,这是封建社会里许多志趣比较高洁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种品格。他们往往借诗这种艺术形式托物言志。李白这首诗也是这样。他选择了桃花和松柏进行描写,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使之产生一种艺术效果。

  桃花,在诗词中,有些从正面取用,有些则从反面,不一而足。在李白以前,主要是从正面取用,取其秾丽,以喻美人。《诗经》上说:“何彼秾矣,花如桃李。”又说:“桃之天夭,灼灼其华。”后来,一些为桃而写的诗、赋、颂,如梁简文帝《咏初桃》、晋傅玄《桃赋》、江淹《桃颂》,都是从这方面着眼的。至于松柏,一般都从正面取用,取其不为霜雪所摧,似乎表现了一种坚贞的志节。所谓“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李白也是有取于这一点的。李白把桃的因春而荣与松的经冬不凋相对比,以表达上述的意思。这是一种新的创试。

  取桃与松比,先写桃,后写松;以多数的句子写桃,而只以两句写松。写桃,在空间上置之东园,用阮籍句:“东园桃与李”,在时间、气候上置之白日之下。白日,指太阳,亦指日间。宋玉《神女赋·序》:“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后来的刘廷芝《公子行》便说:“的的朱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在如此美好的空间和时间,桃花含笑开放。《史通》:“今俗文士谓‘鸟鸣为啼,花发为笑。”用王国维的话说,这里着一“笑”字“境界全出。”再着一“夸”字,就把“桃花”此时此地的内在世界和盘托出了。“夸白日”,可以理解为在白日照临下向人夸耀,亦可理解为向着明丽而和暖的太阳夸耀。如果按后者理解,那就更为可笑了。这给人的想像是很多的。凭什么夸耀?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凭的是天生的像艳阳一样的资质;但这种美好的资质,乃是因为蒙受着春风的荣宠。没有春风的荣宠,这种美如艳阳的资质,是不可设想的。这是诗的一个转折。不但如此,这种荣宠不过是“偶蒙”而已,并不是可以持久的。这里提出了一个令人思索的问题,人生有一时的荣遇,有千秋的美誉。人们要争取的,是一时的还是千秋的?前者未免仰赖于人,而后者则可以求之于己。仰赖于人,是决不可以持久的。正如孟轲所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诗人却以轻捷之笔出之。言外,不无讥刺之意在焉。诗人恐其所持的理尚未说透,又来这样两句:“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不是因为它没有美如佳人的颜色,而是因为它只有开得美丽的花,而不能结出很好的果。也就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有其姿色而无其应有的品格。在一时与千秋之间不能作出正确选择,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从自然科学的眼光看,有的桃树是可以结出好的果实的。这乃是诗人之说。桃树,也有花好而不能结出好的果实的。诗人这样说,也不是没有客观根据的。一旦白日西颓,春风消逝,它的美好的颜色就会失去,春风与之结成的宠与受宠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它所得到的荣宠也就随之而成乌有。“宛转”、“零落”句,就说的这个意思。这是诗的又一个转折。“宛转”,变化之意,《庄子》:“椎柏輐断,与物宛转。”又美好、轻扬之意,刘廷芳《代悲白头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此处主要取前者之义,但未尝不可以联想及后者。“龙火”,出《汉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是“龙火”,即“心火”,亦即东方之火,春日之火。“龙火飞”,即张协《七命》所谓“龙火西颓”,亦即春天过了之意。把春天过了换成“龙火飞”,就生动、形象得多了。

  诗写到这里,对桃的外表与内质及其得到一时荣宠之由,就说得够充分了;再有别的话便成多余了。于是,写到“松”,说“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这是对“桃”说的。这时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风萧瑟,而傲然独立于天地之间呢?用一反诘句,意思全达。这里,把“松”置于南山以与“桃”所处的“东园”为对;以“松”的“独立”与“桃”的蒙东风而荣为对;以“松”的“独立自萧瑟”与“桃”的“偶蒙春风荣”为对。以少对多,以简抵繁,极见笔力;而一“自”字与一“偶”字,虚而实用,“松”与“桃”的神情毕见,亦可谓一字千金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生平:

  1、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之青莲乡。祖籍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2、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3、蹉跎岁月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邠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786万余,人口4543万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4、献赋谋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又云:“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按赋中有“臣白美颂”等字样,疑太白曾以此赋在东都洛阳进献玄宗。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5、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5][7]

  6、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载及至德年间改“年”为“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8-9],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7、安史入幕

  李白与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8、赋歌而终

  李白《静夜思》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后去世。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成就:

  1、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古风·桃花开东园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桃花开东园原文翻译赏析07-06

饮酒青松在东园翻译及赏析02-18

《饮酒·青松在东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古风·宋国梧台东》翻译赏析02-13

《古风美人出南国》翻译及赏析02-13

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03-03

古风羽檄如流星翻译赏析02-08

古风·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0-04

李白《古风》全诗翻译赏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