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明史朱燮元传》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崇明僣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统所部及徼外杂蛮数万,分道趋成都。指挥周邦太降,雷安世、瞿英战死。成都兵止二千,饷又绌。燮元檄征石砫、松、茂诸道兵入援,敛二百里内粟入城。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贼垒土山,上架蓬荜,伏弩射城中。燮元用火器击却之,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濠。因斩城中通贼者二百人,贼失内应。贼四面立望楼,高与城齐,燮元命死士突出,击斩三贼帅,燔其楼。贼少却。有诸生陷贼中,遣人言贼将罗象乾欲反正。燮元令与象乾俱至,呼饮戍楼中,不脱其佩刀,与同卧酣寝。象乾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象乾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象乾遂以众来归城围百二日而解。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代之,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贼奔据山巅。诸将乘雾力攻,贼复大败。又追败之红土川,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临安及宁州,远近震动。燮元遣兵临之,遂就抚。无何,所抚土目有叛者,诸将方国安等军败,燮元坐贬一秩。十一年春卒官,年七十三。(节选自《明史·朱燮元传》)
译文: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天启元年,朱燮元升迁为左布政使。将入朝觐见,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军队。崇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国号,设立丞相五府等官,统领所部及塞外杂蛮数万人,分兵几路奔赴成都。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战死。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粮饷又不够。燮元下令征召罗纲、松、茂诸道士兵率军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内的粮食,运入成都。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墙把守。贼兵堆垒土山,在上面架设蓬荜,埋伏弓弩射击城中。朱燮元用火器击退敌兵,又派遣人打开都江堰水注入濠沟。又斩杀城中二百多通贼的人,贼兵失去内应。后来贼兵又在四面设立望楼,高与城齐,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击,击杀三贼帅,烧掉敌人的望楼。贼稍稍退却。有一书生陷入贼兵手中,派人对朱燮元说贼将罗乾象欲归附朝廷。朱燮元让与罗乾象一起前来,招呼他们在戍楼之中饮酒,不让他们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与之同榻睡觉。罗乾象发誓以死相报,又从城墙而下返回。自此,贼兵中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知道的。朱燮元于是派遣部将假装投降,引诱崇明至城下。罗乾象趁机在城内放火,崇明父子逃向泸州,罗乾象于是率领众人前来归附。成都城被围一百零二天后解围。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曰:“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记录战功,朝廷进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山巅。诸将趁着大雾努力攻打,贼又大败。又追赶并在红土川击败贼兵,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但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攻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打临安及宁州,远近人士十分震动。朱燮元派遣军队前来,于是土官被安抚。不久,被安抚的土官中有人叛乱,诸将方国安等军失败,朱燮元受到牵连贬官一级。十一年春朱燮元死于任上,年七十三。
朱燮元个人介绍
朱燮元(1566年-1638年5月7日),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白洋村)人。明朝后期名臣,军事家。
朱燮元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广东提学副使等职,任内平反冤狱,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后为奉养父母而弃官家居十年,其后被起复为陕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受命征讨“奢安之乱”,至崇祯十年(1637年)“底定”西南。累加至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赐尚方剑,再进少师、左柱国。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燮元病逝,年七十三。初谥“襄毅”,后改谥“忠定”。
朱燮元能谋善断,且擅作文章。著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及《朱少师奏疏》等。
人物主要影响
政治
朱燮元为大理评事时,平反受冤者三百余人;知苏州时,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
朱燮元在平定奢安之乱时,曾移驻贵竹司(治今贵州贵阳),招抚流民,广开屯田,使百姓重归生产,对当地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忠诚和信义管理少数民族,不滥杀无辜,深受苗民的怀念。
水西宣慰使安位死后无嗣,水西安氏及周边四川土司展开了宣慰使一职的争夺。朝臣建议改土归流,但朱燮元提出“分土世官”的措施,即撤销水西宣慰使,并分其疆土以予诸土目和有功汉人。此议得到明廷同意,但在后来遭到水西土目联合抵制,最终失败。
军事
朱燮元办事明智,来往的军事信件,不需幕僚帮忙。为将老成持重,总要计划好之后再作战,尤其擅长使用离间之计。
天启元年(1621年),以“贼动我止,贼止我动”战术,诱敌深入,坚守成都百日,逼退永宁土司奢崇明所部叛军。崇祯二年(1629年),在永宁之战中大败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军十万,斩首数万级,安邦彦、奢崇明败死,使叛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朱燮元继续进剿安位等叛军余部,以“四面迭攻,渐次荡涤”之策,于百日内斩叛军万余人。次年,安位乞降。至崇祯十年(1637年),朱燮元“底定”西南。
崇祯四年(1631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朱燮元派兵招抚。
- 相关推荐
【《明史朱燮元传》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明史王守仁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03-22
《明史于慎行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10-16
与朱元思书原文和译文08-11
《与朱元思书》原文和译文12-26
明史·明仁宗朱高炽传原文及翻译07-18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和译文解析04-24
《与朱元思书》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10-26
《明史·孔有德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9-19
《明史马理传》原文翻译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