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宝冠寺
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注释
①雁荡:山名,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宝冠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
②云:说。
③夜分:夜半。
④荡阴:阴寒之气回荡弥漫。绝顶:最高的山顶。
⑤一雁未曾闻:雁荡山上有雁湖岗,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秋天时鸿雁常来栖宿。这句意谓天寒,雁已离去。
参考译文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作者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六)。公元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及第。宁宗庆元初为上元簿。嘉定初入江西安抚司幕,后为筠州推官。晚寓钱塘。公元1219年(宋嘉定十二年)卒,年五十。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赏析
《雁荡宝冠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游览雁荡山宝冠寺时所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首联直截了当,以特写手法,将镜头集中到一点,突出主人公的动作,并表现其凭栏而立时由触觉而引起的心灵感受;颔联将立于石栏的清寒原因作了交代;颈联直接写主人公的.感受,尾联呼应“雁荡”二字。全诗题为写寺,却无一语及寺,只是着力渲染禅林那种特有的幽寂清静。
宝冠寺是雁荡山四大名刹之一。雁荡山以瀑布奇峰著名,这首诗打破常规,题目是题宝冠寺,重点不写雁荡的峰岩瀑布,甚至无一字写到寺庙,只是描绘环境的幽静,突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诗开门见山,首联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写环境,抒感受。诗说自己漫步在寺内,在流水边驻足,凭倚着石栏杆,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对外部气候的感受,没有什么难以表达之处,诗人说“不可云”,是因为山中寒冷,又逢岁暮,自然寒气逼人,这不是诗人唯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环境,使诗人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清寒的感受,这感受很复杂,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达观等种种感受的总和,因此不可名状,难以叙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来代表。虽然“不可云”,但必要抒发,诗接着便巧妙地借景达意,说眼见桥下流来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头,抬头观望,岩洞谽然,由此便推测流水的清寒,是因为它是石洞中的云朵所化。这样写,境的清寒与人的高洁全都予以表露了。这种表现方法,就是历来诗家所说的“不写之写”,“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好问《论诗》),不明白说,让读者自己品味。也达到了司空图《诗品》含蓄的标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三、四联仍然用前两联手法,一联抒情,一联以景蕴情。环境如此岑寂,诗人的情怀如此淡泊,境与情吻合无间,诗人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留恋忘返的心情。第三联明白说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现时先抑后扬,出句说自己想在这里住段时间,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为不能住下的遗憾,对句便写自己在幽阒的环境中反复吟咏,不知不觉到了半夜。这样写,又回照了上文。尾联以景色来反衬心情的淡泊。雁荡山顶有湖,四季不干,是越冬大雁栖息的所在,雁荡山即以此得名。诗写听不见一声雁鸣,是实事,同时用以突出夜深时万籁俱静的场面。诗人在这样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怀就自然可知了。
诗的第二联“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是众口传颂的名联。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处的寒,由高处又想到云与水的关系,从而把两者相联系,表现那一特定环境与特定心情,赵师秀对云水之间常常产生通感,喜欢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场景,或硬把它们相互联系,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庐》中写道:“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诗这联,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参考了唐杜荀鹤的“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句,这是从构思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从赵师秀喜在云与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诗更接近于武陵《赠王隐人》“飞来南浦水,半是华山云”句。赵师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经对人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刘克庄《野谷集序》)他在写这联诗时,极有可能受到杜荀鹤、于武陵诗的启发。
赵师秀曾经选贾岛、姚合诗为《二妙集》,他的这首诗的风格即近似贾岛、姚合,诗面不用典故,写景造境简易平淡,结构严谨,意境清瘦,琢磨锻炼得不露痕迹。“永嘉四灵”的诗讲究雕镌后的归真,即纯用白描手法,绘景写情,虽然气格有些局促,但在当时江西诗派踔厉诗坛的情况下,无疑是给沉闷中注入了新鲜空气。赵师秀在“四灵”中成就最高,这首诗又是他的代表作,从此可以窥见“四灵”诗风的特点。
【《雁荡宝冠寺》全诗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宿山寺》的全诗翻译赏析08-25
山寺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2-12
白居易《遗爱寺》全诗翻译赏析04-26
程颢《题淮南寺》全诗翻译赏析08-26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翻译赏析11-23
李白《夜宿山寺》全诗翻译赏析11-24
《题鹤林寺壁》的全诗翻译赏析08-26
李白《夜宿山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07-31
王维《过香积寺》全诗翻译赏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