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4-03-10 古籍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代宗即位,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5.对文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薄于文雅 薄:迫近,靠近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 恤:体恤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适止轻车诣任 诣:前往

  6.下列句子中,与“其性傲于权贵”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当其欣于所遇

  C.籍独不愧于心乎?

  D. 春水碧于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在梁、宋一带客居,靠乞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后被刺史张九皋推荐参加科考,但当时宰相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被哥舒翰征辟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辅佐哥舒翰守卫南阳,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的官吏大增,使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 (3分)

  (2)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

  (3)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3分)

  参考答案:

  5.(3分)A(薄:轻视。)

  6.(3分)B(B,对,同例句;A,被;C,在;D,比。)

  7.(3分)D(原句找不到“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的内容。)

  8.(1)等到二十岁时(高适)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3分,及冠、以、自高各1分)

  (2)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高适)被贬官为太子少詹事。(4分,恶、短、介宾短语、左授各1分)

  (3)(代宗)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用他担任刑部侍郎的官职(3分,感、洞明、句意各1分)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10.对文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薄:轻视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恤:顾及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幸:帝王到某地

  D.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短:缺点

  答案:D(短:动词,说某人的短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气质自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文王拘而演周易

  D.盛称之于上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答案】C(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表承接;B前一个“因”是连词,意为“于是”,后一个是介词,意为“借助”;C项两个“而”都是承接连词;D项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比”。)

  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是

  ①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③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④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⑥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A.①②⑥B.②⑤⑥C.②④⑤D.③⑤⑥

  答案:B(①表明高适恃才放旷;③表明高适傲视权贵;④表明高适很有才华。)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以气质自我欣赏,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辅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制造了隐患。

  答案:B(原文“征翰讨贼”中的征不是征伐的意思,而是被哥舒翰征召,否则,与后面帮助哥舒翰镇守南阳就矛盾了。)

  1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3分)

  【答案】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用乞讨来满足自己生活。(得分点:客于:介词结构后置。求丐:乞讨。自给:满足自己的生活。)

  (2)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4分)

  【答案】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得分点:且:况且。节:权力。宁:难道。拔:战胜。)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答案】房子一共遭遇四次大火,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有神明庇护。(得分点:凡:一共。得不焚:被动句。殆:大概。)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拜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谒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众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并斩杀他。玄宗感怀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高适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3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9.对文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 幸:帝王到某地

  C.监军诸将不恤军务恤:忧虑

  D.肃宗雅闻之雅:向来

  答案:9.C(体恤)

  10.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 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 ②③⑤B. ①②⑤ C.②④⑥D.③④⑥

  答案:10.A(①讲的是高适跟随崔光远讨伐诛杀段子璋的事。⑥讲的是高适喜欢谈论霸王大业,与敢于直言无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答案:11.B(在玄宗逃难的`过程中,高适向其陈述兵败原因,并没有献计如何对付叛贼)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3分)

  译文:(1)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作为经费招募勇士来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得分点:“策”1分,“禁中 ”1分,大意1分 )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译文: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华,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得分点:“恶”,“毁”,“除”各1分)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3分)

  译文:他五十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得分点:“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 相关推荐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7-19

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译文赏析12-27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9-23

《旧唐书》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04-08

节选《旧唐书杜甫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8-31

《旧唐书·崔群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7-05

《旧唐书》阅读答案及翻译07-05

《旧唐书·宋庆礼传》原文翻译与习题答案09-24

《旧唐书·张孝忠传》原文阅读及翻译09-30

《旧唐书刘世让传(节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