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

2022-11-25 古籍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1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

  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

  ②〔纺绩〕织布。

  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④〔夏(jià)楚〕责打。

  【试题】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来源:学.科.网]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 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

  2.(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

  (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 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辞官后曾主持□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蒋士铨是乾、嘉时期一个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蒋士铨也写词和散文。此外他还是位重要的戏曲作家。

  【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

  【简析】

  写母亲教作者读书的方式。这一部分紧扣题目“鸣机夜课”,可分三层。“记母教铨时……我何以见汝父?”为第一层,“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点“鸣机”课读。“儿怠,则少加夏楚”,写课读之“严”。“旋复持儿泣”,写母亲对儿的疼爱,爱而不失其严。“怠”而“夏楚”,却又“持儿泣”,反映母亲的心理矛盾。一个“少”字,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理解,母子深情含蕴其中。“至夜分寒甚……鸡鸣卧焉”为第二层,写深夜课读。这一层最为动人。“夜分”一语,写课读时间之久,“寒甚”二字,明课读境况之劣。在这样寒冷的深夜,母亲仍不辍教作者读书。“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慈母形象,跃然纸上,慈而不废其学。“读倦,睡母怀”,勤苦如此。不久,母亲又把作者摇醒,“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重重心事,种种情怀,全由“泪方纵横落”这五字出。“诸姨尝谓母曰……妹何托焉?”为第三层,前两层直接描写课子之严,这一层侧面描写何以严,殷殷希望,和盘托出。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2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翻译下列句子。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本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2、D

  3、(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4、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3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 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

  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u)〕句子中间停

  顿的

  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小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小题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a.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b.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小题1】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

  【小题1】a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

  b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a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标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b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出“铨亦泣”的主要原因即可。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4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B.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C.即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解析:B(归:出嫁)

  解析:C(①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06-14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与译文06-11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阅读01-17

文言文《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06-13

《鸣机夜课图记》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简析06-13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和翻译12-28

鸣机夜课图记的阅读答案01-24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09-24

鸣机夜课图记 阅读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