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玉器史上,玉质文房用具出现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辽时期,例如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中就出土了玉笔山、兔形玉镇、玉墨瓶、玉笔洗等;内蒙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里出土了玉砚。这些玉质文房用具的出现与当时书画艺术的成熟以及文人以崇尚和追求美玉来抒发闲情逸致的风气有关。明清时期的文人非常重视文房用具与陈设,笔筒用来插笔,是文房必备的用具,同时笔筒上面还饰有各种图案,因此也是重要的文房陈设品,其中以竹雕笔筒和玉笔筒数量较多。清代的玉笔筒数量很多,这是因为玉笔筒体积较大,外表适宜雕琢图案,特别是按照文人绘画底稿雕琢的玉图画题材的流行,使玉笔筒成为表现玉雕工艺的重要载体,更促进了玉笔筒的生产。
玉质笔筒多见乾隆朝
清代的皇家御用玉笔筒,则代表了当时玉笔筒制作的最高水平,以康熙、乾隆两朝的作品最为精湛。康乾时期的玉笔筒一般以和田白玉和碧玉(或青玉)制成,有圆筒形、方斗形、竹节形和树桩形等,其中以圆筒形最为常见,外表往往浅浮雕山水人物纹,并阴刻御制诗和年款。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热爱几乎已达“痴迷”的境界,特别喜爱玉器又自负文采风流的乾隆皇帝令造办处打造了许多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
纵观乾隆一朝,玉器产量虽因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后,玉材出产渐增,但供入朝廷的玉材一般还是以青玉、碧玉居多,脂玉稀罕最不易见,更别论羊脂白玉大料。例如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出现的清乾隆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成交价为672万元,虽然价格不是最高,但是极富乾隆时期玉质笔筒的特点,该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圆口,以深雕及阴雕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在器壁上,玉匠运用多层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构图,将浮云、山石、树木、人物穿插其间,笔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书”四字,代表整个笔筒的故事涵义,笔筒左下角有二个书僮,前者背着书,而后者却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于山丘上,旁边又有一书僮挑着书籍往前走,接着在笔筒后方是一间堆满书籍的石室,五位可爱的书僮小心翼翼的将放在几案上珍贵书册搬运藏于石室中,此笔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爱的书僮,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此种多层次浮雕法应是承袭于明朝竹雕风格。 根据清宫档案记录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在为“石室藏书图”笔筒题诗时,曾大力赞扬“此器作石室藏书图,刻镂而不伤古雅,可供文房之玩”,可见乾隆对此类题材之推崇。
此笔筒所用玉材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宫廷制玉采用的新疆和阗碧玉玉料,其特点为玉料中间夹杂有颜色较浅的.“青玉斑”和颜色翠绿的“铜锈斑”。虽有瑕斑,但经由雕玉高手运用高招的巧妙构思、与不可思议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将玉材的缺点转雕成如国画般令人赞叹的秋意画面,此等巧思运用及巧夺天工的雕工,非造办处顶尖雕玉高手莫办。
白玉笔筒精品难求
随着近两年藏家对拥有“皇家血统”拍品的重视,这类拍品的价格逐年呈现走高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御制的玉器、工艺品选材讲究、工艺精湛、保存状况较好,大都传承有绪,所以藏家对这类拍品敢于出手竞价。玉质笔筒多为清代所制,尤其是皇家御制,其挑选十分讲究,除雕工外,还要讲究玉质,成为拍卖会上的一大亮点。相对于瓷质和竹雕笔筒,玉质笔筒的数量较少,比较少见,其中又以白玉笔筒价值最高,每有精品都能拍出高价。
在目前所有材质的笔筒拍卖成交价前10位中,就有4件是玉质笔筒,(其中一件两次登上排行榜),都为皇家御制,且成交价格都破千万元。排在第一位的是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 II”专场中,清乾隆白玉鹿鹤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5倍还多,也成为历年所有材质笔筒拍卖成交价格第三高,至今无法撼动。
【乾隆时期玉笔筒的鉴赏短文】相关文章:
佳作鉴赏短文07-18
《玉蝴蝶》诗词鉴赏12-09
有关对乾隆桐荫仕女玉雕鉴赏07-17
玉楼春的诗歌鉴赏07-09
古代散文的鉴赏短文03-09
关于短文鉴赏的教学07-17
四块玉古诗鉴赏11-18
《玉楼春》古诗鉴赏12-07
柳永诗词鉴赏《玉蝴蝶》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