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文及译文

2024-03-29 古籍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

  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

  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④颜色:脸色。

  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1、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作者:司马迁 西汉)。

  2、事:辅佐

  3、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

  4、败北:战败。

  5、遂邑:即今山东宁阳县。

  6、和:求和。

  7、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8、盟:结盟。

  9、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

  10、莫:没有人。

  11、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

  12、图:考虑,计议。

  13、许:答应

  14、既:副词,已经。

  15、北面:面朝北。

  16、就:趋向,回到。

  17、颜色:脸色。

  18、辞:言语

  19、故:原来

  20、与:给。

  21、倍:通“背”,违背。

  22、约:约定。

  23、快:快意。

  24、弃信:背信弃义

  25、亡:失去,丢失。

  26、尽: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参考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害怕了,想要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还想要侵占。”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象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齐桓公大怒,想要扩大盟约的内容。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生平简介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一说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个人。

  人物评价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史记》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选自《史记》原文及译文赏析10-05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译文10-14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08-29

《史记》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4-15

《史记·穰侯列传》原文及译文04-08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鉴赏02-25

《史记魏公子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4-13

《史记孝文帝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09-24

史记汲郑列传原文及译文解析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