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赏析
今人谈古诗,常常会有不同的角度。研究者注意较多的是作品的`真伪及本事出处;而一般读者欣赏的则是诗的本身所能带来的审美情趣。例如关于旧题为汉代苏武和李陵的五言诗,就存在这个问题。宋代文豪苏轼因不满《文选》的编选,首先在相传为苏、李的长安送别诗中读出了江汉二字,便据以怀疑是后人的伪作。而以博学著称的洪迈,也在《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三首》诗中发现了盈觞之盈犯了汉惠帝的讳,于是愈坚苏轼之说。后来明清及近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和梁启超等人也展转相承,于是苏、李诗之伪几成定谳。而今人汪辟疆先生却力排众议,以为《文选》中《苏武诗四首》为别李陵之说起于唐代,江汉、盈觞也难定二人诗之伪,他主张与过而疑之,宁过而存之(《汉魏诗选按语》)。至逯钦立先生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即基本采取了存之的态度。不过他采取了一种比较审慎的方式,这就是既不认为是苏、李之作,同时也不认为是六朝拟作,而是把这些作品均归入东汉卷,并系之于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以上是历代学者从考证角度来谈苏、李诗的一些概况,与今天从欣赏角度来读这些作品有所不同。不过,至少有二点是不应忽视的,即《文选》和《古文苑》所传苏武、李陵诗是汉代作品(苏轼亦谓这些诗非曹、刘以下诸人所能办),但所写内容又与历史上西汉时苏武与李陵之别无关。这是考据为今天鉴赏这些诗作提供的基本点,读者需注意。
【旧题苏武诗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10-16
苏武庙_温庭筠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6
苏武原文及赏析08-20
苏武庙原文及赏析07-19
苏武原文翻译及赏析06-03
别诗三首 / 与苏武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题君山 / 洞庭诗原文及赏析10-15
答苏武书原文及赏析07-16
苏武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