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

2024-08-23 古籍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作品赏析:

  这是贺敬之同志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力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眼前、心上来!真像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写景色,景色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分外美丽;写人物,人物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格外可亲!这些两行一排的小小的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谐,多么美好啊!写延安,用了“信天游”的调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统一。

  《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生活思想的深度是艺术作品深度的根源。这一点是颠扑不破的定律。

  作者简介: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优秀诗人之一。他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革命作家。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对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民歌手,引人注目地登上诗坛,是在建国以后。

  贺敬之一九二四年生在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少年时代在亲友资助下读过小学和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流亡到湖北、四川,就读于中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学习写作诗歌和散文。由于受了党的报刊和进步书籍的影响,他向往着革命圣地,于一九四○年到延安参加了革命队伍,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一九四二年后,贺敬之的诗风为之一变,这显然是受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也是他对解放区新生活进一步熟悉的结果。这时他的诗歌的基调,由主要是对黑暗的泣诉变为主要是对光明的讴歌。在诗歌的形式上,他开始学习陕北“信天游”,进行民族化的探索。贺敬之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所写的短诗和歌词,后来大都收在《朝阳花开》诗集中。这些诗不再象《乡村的夜》那样吟唱“夜,象一只破了的木船,搁浅在村庄”,而是歌颂“温暖的太阳”及其所照亮的“陕甘宁——我的家”。这个时期,可以视为贺敬之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过渡时期。《乡村的夜》中那悲苦凄凉的韵味消退了;而建国后那激昂明朗的诗情已在《朝阳花开》中开始萌发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如《自由的歌》、《笑》等,在构思、基调和风格上,都与后来震动诗坛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抒情长诗,有着血缘的联系。贺敬之建国以后的诗作,大都收在《放歌集》里。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首之外,《回延安》、《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也是广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

  回延安翻译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10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 相关推荐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 木瓜诗经原文赏析04-16

巫峡原文及赏析09-21

《庄子》原文赏析11-14

《月夜》原文及赏析12-19

《腊日》原文赏析03-19

梅花原文及赏析09-18

海棠原文及赏析09-28

野望原文及赏析10-03

著原文及赏析10-02

所见原文及赏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