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欣赏及译文

2023-10-21 古籍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欣赏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

  译文:

  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惊讶又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国家给我的俸禄很多啊,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节省衣食,朴素勤俭,给百官和百姓作个榜样。我努力的廉洁节俭,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了。”最后,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作者故事

  晏子,男,汉族,约公元前575年生,寿命约76岁。属相猪,星座约为射手座,山东高密人。北宋名相吕蒙正的《破窖赋》盛赞:“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诸葛力无缚鸡,出作蜀汉军师。”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晏子原名晏婴,字平仲。他辅佐齐国三代国君,以节约俭仆,在齐国享有崇高威望。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子当上齐国宰相后,每顿饭从来不上两样肉,妻妾们的衣服,也没有凌罗绸缎等高档面料。上朝的时候,国君问他时,他说话总是一语中的。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齐国有一个囚徒,叫越石父,据说具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晏子利用公出的机会,用自己专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并让他和自己一起坐车回到家中。

  到家后,晏子没有来及同越石父多说话,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出来道歉。

  晏子说:“我毕竟帮助您,从监狱里救了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晏子听后,深感惊讶,请他进屋,奉为上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有一次坐车外出。路过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的丈夫,由于是宰相的司机,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这天晚上,车夫回到家里,妻子神情冷漠,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要与他离婚。车夫深感意外,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1.5米,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

  我看他外出的时候,表现得态度谦卑,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经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气度。再看看你,身高超过1.8米,只不过是人家的车夫,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从此以后,车夫就表现得谦虚恭谨。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正局级的大夫。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出使楚国,楚国欺侮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走过去。

  晏子不同意,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以貌取人,傲慢地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你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得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汗能成雨,摩肩接踵,何谓无人?”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来做使臣呢?”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臣有一个规矩,贤明的使者,见贤君;不肖的使者,见不肖的君主,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自讨没趣,但是还不甘心。在宴请晏子时,大家喝得正高兴,突然,有两个官兵,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者何人?”近侍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瞟了一眼晏子,说:“齐国人这么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席,认真地回答:“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它们的叶子的形状相像,果实的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盗窃,到了楚国就盗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盗窃吗?”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殆辱近耻”,直译为危险耻辱事临头。《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惊险故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员功勋卓著的武将,他们勇猛得能与老虎搏斗。宰相晏子见到他们,也会毕恭毕敬地行礼,而他们还欠起身子,迎合一下都不愿意去做。

  晏子建议齐景公,为避免功高震主,造成未来的祸害,应该早日消除他们。晏子献上一计:让齐景公把三位将军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

  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说,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拿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晏子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 相关推荐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欣赏及译文】相关文章: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和翻译09-24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及译文08-12

《山中杂诗》原文及译文09-15

《杂诗三首·其三》原文及译文09-03

《杂诗七首·其四》原文及译文09-05

《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译文09-05

《杂诗三首·其二》原文及译文09-01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阅读练习及答案11-22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欣赏11-25